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聚焦产业发展、源头建设、载体平台
惠安聚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本报讯 近年来,泉州市惠安县下好乡土人才“先手棋”,坚持人才向乡村一线集聚、政策向乡土人才倾斜,聚焦产业发展、源头建设和载体平台,努力盘活乡土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聚焦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立足产业现状因地制宜、因才施策,以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人才集聚带动产业发展。
  培养电商人才,发展电商产业。出台《惠安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十条措施》等专项政策,12家企业获泉州市、惠安县级扶持资金;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建设惠安电商虚拟产业园、青年创业园、垂直电商平台等载体;建成一批电子商务园、商务孵化中心和数字创客中心;开展“县域电商大讲堂”、“十大电商新秀人物”评选、新媒体运营、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农特品网销展销专场等活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互联网十农产品营销”“电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电子商务。2020年,惠安县上榜淘宝村百强县。
  引进高端人才,开展结对帮扶。推动科技特派员跨界拓展,围绕石油化工、电子商务、装备制造等该县急需紧缺专业,促成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与该县中小企业结对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永悦科技公司与厦门大学教授叶李艺合作研发新材料,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森艺木制品公司与福建商学院讲师林丽金结对共建电子商务线上销售平台,企业年销售额从500万元增长至2500万元;科技特派员工作由个人单项技术向团队集成服务延伸,福建海洋研究所张跃平等4位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港德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的“鲍鱼新品种养殖技术”取得新突破。
  下沉专技人才,点燃智力引擎。开展“科技服务进企业”活动,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规模效应,推动69家企业与104位农业专家结对开展产学研合作。亿鑫生态农业公司依托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驻点帮扶,283亩中化取土区转变为生态种植区。在惠和雅园、家兴家庭农场创建2个市级专家工作站,组织1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市级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2020年遴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家、示范主体300个。截至目前,累计派驻科技特派员112人、法人团队9个至基层72个单位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科技特派员12个镇全覆盖。
  聚焦源头建设,壮大乡土人才队伍
  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培养高素质乡土人才。
  培育农业人才增强发展活力。挖掘留乡、返乡青年潜能,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优秀农村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县农业、非遗文化类高层次人才48人,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9名、县级29名,农牧业村级农民技术员623人,2000多名农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市级农业人才专家工作站2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6家、市级15家,县级粮果蔬产业协会专业型博士工作站1个、“人才之家”1家。
  挖掘乡土能人厚植文化土壤。发掘和培育民间文化骨干人才,成立惠安县文艺志愿者艺术团,常态化开展文化“三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进校园、送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曾梅霞、李丽英、张汉宗、张川河等乡土能人分别创办惠女民俗风情园、惠女家园、小惠安女民俗创作、惠女风情写生、惠安女艺术创作等基地,推广传播惠女文化;螺阳镇田边村民自发成立农民歌唱队,螺阳镇西北社区成立夕阳红艺术团等,最大限度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聚焦事业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强化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加强载体平台建设,为乡土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示范作用突出、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创业引导功能的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建成省级科特派基地3个、市级12个,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4个,市级“星创天地”1家。各基地累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近200期,引进新品种160项(次),推广新技术120项(次)。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伙经营等形式与企业(合作社)建立利益共同体,投身该县优势特色产业创业发展,提升科技特派员的创新源动力。鼓励科技特派员在企业担当技术专家、行业专家、产品经理三种角色,充分利用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实现“专业到行业、项目到产品、论文到效益”的三个转化。目前,全县共承担各级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15项、获得立项经费202万元,成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搭建社会事业人才平台。健全城市教师、医生支援农村的激励机制,支持科技人员下乡创业。盘活编制资源,为教育系统增加事业编制,优先用于充实乡村教师力量。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乡镇基层流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体系贯通。
  强化待遇保障。持续紧盯签约人才项目,最大限度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和后勤保障服务,及时回应各类人才关切,竭力做好人才服务;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不断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休假疗养等方面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完善“一条龙”服务体系,构建贯穿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加大从优秀乡土人才中培养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力度,提高乡土人才政治待遇、社会地位。
  (通讯员 郑萍萍 陈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