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用好扶贫“新引擎” 跑出脱贫“加速度”
龙岩新罗区推进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设
  本报讯 早上,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洋东村村民谢志川和往常一样换好工装,准备去蓝田水泥厂车间上班。“终于实现在家门口上班了!”谢志川高兴地说。
  因腿脚不便,谢志川无法干重活,生活较为困难。自从新罗区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设后,夫妻俩成为省重点民营福利企业的职工,就业有保障,生活大改观。“现在,我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谢志川甚是满意。和他一样,在福建蓝田水泥有限公司扶贫基地(车间)里还有残疾职工近200人。
  2020年以来,新罗区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工作目标,持续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贫困劳动力为主角的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设,促进“造血扶贫”发挥不平凡效应。 
  把好“方向盘”
  “送钱送物只能解贫困户一时之难,只有稳定就业,才能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新罗区人社局局长蒋宏斌说道。去年初,新罗区人社、财政、脱贫等部门联合印发《龙岩市新罗区就业扶贫基地(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将工作范畴扩展至残联、税务、农业等部门,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考评。2020年7月3日,该区下达了奖补资金45万元,包括蓝田水泥在内的7家企业,领取了首批2020年奖补资金。
  “就业扶贫基地有奖励,招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人有1000元补助,还免除一定的医社保,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福建蓝田水泥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陈桥华说。
  部门会商,乡镇推动,围绕“50%以上乡镇设立就业扶贫车间”规划,新罗区推动7个乡镇自主培育9个就业扶贫车间,并对这些扶贫车间实行动态管理,可以通过推荐成为市级就业扶贫基地(车间),也可以视情予以摘牌。双向发力,以激发其动力。 
  用好“新引擎”
  “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从宣传推广、政策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力促就业扶贫基地(车间)成为企业发展‘新引擎’。”新罗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邱宇栋介绍说。
  为确保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工作有序推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区克服种种不利影响,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就业扶贫基地(车间)所在企业开展走访调查,开展“三个一”,把挂牌扶贫基地(车间)的企业作为援企稳岗服务行动的重点对象,主动送政策、解难题、助复工。
  在政策方面,新罗区对通过认定的基地(车间),给予3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每吸纳一名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1000元就业补助以及用人单位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扶持。目前,已挂牌成立的10家区级就业扶贫基地(车间)享受了扶持资金约150万元。疫情期间,新罗区各扶贫基地(车间)所在企业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员工返岗率达95%以上。 
  稳好“提速器”
  新罗区着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以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设为平台,在“稳、宜、尊”上下功夫,让贫困劳动力愿意来、留得住。
  2020年以来,该区开展2期贫困劳动力培训,通过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吸纳的16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均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已稳定工作3个季度以上,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通过深化“项目制”培训,让“人”“岗”之间有力契合,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就业”与企业良好运转“双保证”。
  中午,在龙岩正大有限公司食堂里,一股诱人的饭菜香气扑鼻而来。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就餐。扶贫基地(车间)建设以来,为让贫困劳动力能够安心就业、扎根岗位,不被“吃、住”等问题困扰,新罗区在2家就业扶贫基地、10家区级就业扶贫车间配备了员工宿舍、员工食堂,5家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各配有1000平方米以上职工活动中心,且专门腾出区域,留足设施,打造“宜”的生活环境。
  不仅如此,新罗区还注重营造“尊”的文化氛围,以政策奖惩为抓手,鼓励企业紧扣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拓展建设员工平等、劳动光荣、脱贫必胜的企业文化,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工作中寻找自信,在融洽氛围中感受温暖,在增收中增强信念。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新罗区把就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贫困劳动力为主角的扶贫新模式,在贫困户稳定就业、稳定脱贫中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该区共组建2家就业扶贫基地,成立19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06名。
  (通讯员 林嘉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