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敢为人先的“领头雁”
记寿宁县武曲镇承天村党支部书记范学强

    范学强在收获柑橘

   范学强,现任宁德市寿宁县武曲镇承天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寿宁县承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先后获得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寿宁县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宁德市青年创业奖等荣誉和称号。
  “承天强不强,关键看学强”,这是宁德市寿宁县武曲镇承天村村民的一句顺口溜,其中的“学强”指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范学强。为什么他被村民认为是村里的发展关键?他究竟做了哪些事?
 

  敢于“吃螃蟹”
  承天村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温差湿度好,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茶叶生产基地。但是,村民收入长期单纯依靠卖茶青,因为茶叶品种落后导致茶青价格日益下跌,茶农生活困难。2007年,承天村的茶青价格更是跌至每斤1元左右,茶园改种更适合市场的茶叶成了当务之急。
  可是,什么品种的茶树适合承天村种植?改种后收益如何?虽然寿宁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当地茶农改种,但村民们心里都没有底。就在这时候,范学强站出来率先“吃螃蟹”。他将家里10多亩收益低的茶园改种金观音、金牡丹等高优乌龙茶品种,首年收益就达到8万元。尝到茶改的甜头后,他继续扩大新品种茶叶种植面积。目前,他种植的金观音、金牡丹已达20多亩,平均每年茶青收入近15万元。
  在范学强的示范带动下,承天村村民掀起改良茶树品种的热潮。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改造新品种茶园900多亩,其中金观音等乌龙茶600多亩。据估算,仅种植金牡丹茶叶一项,承天村脱贫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茶叶收入全村户均2万元以上。2021年,承天村就春茶收入比往年增加200万元,茶叶在承天村变成一片“黄金”叶。
   敢于“闯新路”
  在茶园换种新茶苗时,范学强发现村民种植的茶苗多为外地引进,成本较高,便想着能否自己培育茶苗出售。为此,他专门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习茶叶培育技术,并于2008年起踏上培育新品种茶苗之路。
  凭借20多年育种经验,范学强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单位合作,培育的茶苗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好,四川、贵州、湖南、浙江等外地茶农都来预订茶苗,成为宁德市的茶叶育苗大户,仅销售茶苗一项每年意向收入就能达到20万元。这也让承天村的茶农意识到,茶产业不只有卖茶青、制茶一条路,还能通过培育新品茶苗致富。目前,全村每年育出新茶苗200万株以上,承天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茶苗新品种培育基地。
  敢于“担责任”
  承天村的独特气候,不仅育得出“好茶”,还能长得出“好果子”。但是,受限于交通不便,承天村楼坑山自然村的优质茶果经过山路颠簸就成了普通农产品,在市场上毫无竞争优势。
  “要想富先修路”,可是仅靠村民自筹难以解决修路资金问题。一次村民大会上,有村民代表说了句“承天强不强,关键看学强”,让村民们有了方向。
  2015年,带着群众的期望,范学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四处奔波,想方设法筹集建设资金,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3年努力,承天村硬化了7.1公里的机耕路。同时,他还趁热打铁,牵头成立承润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在楼坑路片区开辟1000亩荒山,种植柑橘、茶叶、水稻、甘薯等。他聘请武曲镇农技站干部当技术指导员,引进种植柑橘“红美人”,配套果园灌溉、步道、杀虫灯等,打造“红美人”百亩大棚示范园。如今,承天村成了闽东“红美人”柑橘主要种植基地之一。
  从普通农民到茶叶种植能手,再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范学强在不断尝试中实现“自己富”,也示范带动承天村民改变生产方式,实现“一起富”。如今,承天村这个历史贫困村蜕变成“脱贫名村”,范学强也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说,下一步将继续做大做强茶树、果树这“两棵树”,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带领村民走好产业振兴道路。(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作者: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