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没有将就,要做就做最好的白瓷
——记退役军人陈金通


  陈金通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白瓷,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披着如玉般的光泽。和这些艺术品一起生活了30年,陈金通说,自己这辈子是离不开它们了。
  1973年,陈金通出生于“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脱下戎装,陈金通回乡拜师学艺,在步入社会后和团队不断创新,潜心研发,捧出的白瓷惊艳世界。如今,他还在白瓷技艺这条道路上探索着,致力于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做事是没有‘将就’两个字的,要做就只能做到最好。”
   退伍归来,再续前缘
  年幼时,陈金通常在附近驻地看到英姿飒爽的军人来来往往,从此向往那身军装。
  1990年,还在读高中的陈金通便瞒着班主任报名参军。哥哥是警察,外祖父是地下交通员,更是当地的“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陈金通很快通过政审,将戎装穿到身上。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也管不过来,所以就养成了随意散漫的习惯,不会很专注细节上的东西。”但到了部队,一切大不相同,所有事情都规规矩矩,有板有眼。军中铁令如山,在部队的严格要求下,陈金通一改往日的习惯,开始注重每个细节。这3年,他的意志也被锤炼得如钢铁般顽强。
  军旅生活结束,陈金通回到家乡德化。那时候的他已经彻头彻尾地完成了转变,对此母亲颇为满意。“当时母亲就说,还是部队调教得好。”
  谈到母亲,陈金通回忆起小时候。小时候陈金通家中贫苦,到他出生的时候,连他在内已经有3个小孩。为了多赚些钱来维持生计,母亲常常背着陈金通到瓷厂去做工。
  从那时起,陈金通便与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慢慢长大,陈金通开始到学校上学。上学时他也常跑到瓷厂去,拾起那些废弃的、被别人当作次品丢掉的陶器,拿回家去当玩具、当摆设,不亦乐乎。
  退伍后,陈金通的父亲给他指了一条道路——学雕塑。一拍即合,陈金通随父亲出发,前去寻找德化的“瓷界泰斗”邱双炯拜师学艺。
  拜师时,陈金通已经21岁。邱双炯认为,当学徒应该是从小抓起,特别是走陶瓷技艺这条路,陈金通的年龄偏大。“松树长大了,就折不弯了。”
  但陈金通的父亲不放弃,他告诉邱双炯,陈金通在部队里待过,希望给他一个机会。也许是看准了他身上踏实肯干的品质,邱双炯将他收入门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
  邱双炯给陈金通充足的空间,让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想象去做各种尝试。
  当学徒的时候,陈金通就和其他人一样,住在邱双炯的研究所里。在陈金通看来,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细节上,师父都很照顾他们,这让陈金通深受感动。
  “像我这样,在他眼里也属于学艺不精吧,所以还要努力。”想起师父,陈金通开着玩笑说道。
  “只要努力去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任何难题也都可以得到解决。”3年的军旅生活,不仅让陈金通在拜师中学有所成,更为他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步入社会后,陈金通做过红瓷、窑变结晶、釉染,但都是“昙花一现”。为了能够在行业内立足,陈金通和他的团队不断创新,寻求最优解。历经2年的探索和尝试,遭遇无数次的失败,团队终于在2013年研发出一种不用上釉就能达到上釉效果的瓷种——“羊脂白·丝光玉瓷”。
  “陶瓷如果不上釉就被拿来当生活用瓷,则会吸色吸味,不容易清洗。如果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算成功。”为此,陈金通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
  他把瓷器放在废弃的机油里,整整浸泡了一个礼拜。再取出时,将其清洗干净,用来泡茶。泡过茶后,陈金通定睛一看,无色;再凑近一闻,无味。那一刻,陈金通知道自己成功了。
  玉石般的光泽,丝绸般的触感,加之以优异的使用效果和独特的制作工艺,“羊脂白·丝光玉瓷”出世后引起了巨大轰动,帮助陈金通斩获了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金奖”等国内外共七项大奖。
  生活中的艺术
  “匠心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每一处都不能将就。”
  多年来,陈金通对品质一直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前期的配方研究还是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次细节处理,他都怀揣着虔诚的匠人之心,认真对待。
  陈金通对成品的要求极高,所有产品都用高光灯照过,有杂质、气泡的都会被他淘汰,其作品也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28次、银奖17次。而他本人,更是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精英”。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喜欢用好用精。”前几年,陈金通开始转型,尝试做生活用瓷,致力于将生活用瓷艺术化,将艺术用瓷生活化,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陶瓷行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刚开始做茶具、餐具的时候,陈金通也遭遇了非议。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学了一身技艺,拿过不少奖项和荣誉,却要去做普普通通的东西,感觉是在浪费。
  陈金通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产品来告诉他们。后来人们慢慢发现陈金通做出来的产品和市面上的几乎都不一样。“因为我这是高价值,高附加值,做得精,做得细。”
  之前有一个顾客曾经告诉陈金通,买了他的茶杯之后却不舍得用,只有贵客来的时候,会充满仪式感地将茶杯请出来用一下;用过之后,又亲自洗干净、擦干净,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听了顾客的一番话后,陈金通深受感动。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人认可,他觉得再怎样都值了。
  如今,陈金通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他一手做出的艺术品。白如凝脂的陶瓷如肤般富有弹性,通透滑腻,似肌般存有温度,莹润温婉。
  “只要能做到最精致,我就尽量做到最精致,就是没有‘将就’的,要做就只能做到最好。”陈金通笑着说道,眼里闪着如白瓷一般明亮的光泽。
  (来源:东南网、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记者:陈诗婷实习生:汪梓裕原标题:《泉州市退役军人创业故事展播之陈金通:只为做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