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坚持“四个面向”把好人才工作“方向盘”
我省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动员令,“四个面向”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好人才工作“方向盘”,把坚持“四个面向”贯穿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全过程,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锻造勇攀高峰的领军人才队伍

  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重点人才计划,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努力造就一批敢为人先、引领创新的科技英才。
  2020年以来,我省实施特级后备人才支持项目,提出5年内遴选和支持30名左右特级后备人才。目前,已培育两批19名人才,其中5人成为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1人当选科学院院士。这些特级后备人才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积极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
  注重培养青年领军人才,从人才计划、科技项目、科研基金等方面引导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国家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储备“苗子”。如“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每年遴选和支持一批40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目前已培育两批97名人才,平均年龄36.7岁,已有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
  力行“创新不问出身”的选才用才机制
  我省坚持“以产引才、以才聚产”,坚持“创新不问出身”,突出实践标准和市场导向,紧扣重点产业需求,努力打通从人才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大通道。
  在开展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中,授予各设区市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认定自主权。2020年以来已有181位人才通过企业推荐等方式由各地自主认定为省级高层次人才。
  我省引才“百人计划”已累计支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引进800多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首批入选者曾毓群创办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陈锋团队创办的福州瑞芯微电子公司的设计工艺水平(线宽)达到14纳米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芯”评选最高荣誉。
  我省产业领军团队支持项目致力于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每年遴选和支持25个左右产业领军团队。目前已培育两批43个团队,涉及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6类新兴产业。如,首批获得支持的福光股份公司人才团队,掌握了领先的大口径大视场透射式光学系统和超高清镜头技术,所在企业成为全国首批、福建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在柔性引才方面,我省打造出“院士专家八闽行”“‘科创中国’福建行”等靓丽名片,先后邀请院士359人次深入全省各地企业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和项目对接等;通过举办院士专家与民营企业对接会、院士专家科研成果展等,组织75位院士及其团队对接我省重点民营企业17项技术需求,促成30个院士专家项目合作签约。
  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构筑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我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才强国战略,围绕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组建重大科研平台,支持和鼓励广大人才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省正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建设省创新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在人才评价、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集成式特殊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全省6家省创新实验室已从美国普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芯国际等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建成亚洲首座无噪声实验室等,在能源存储、半导体与未来显示、新材料等领域已有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或颠覆现有工艺,部分前沿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甚至进入“无人区”的跃升。
  2021年,我省启动“揭榜挂帅”试点项目,通过创新项目生成机制,重点围绕“卡脖子”技术和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立项“揭榜挂帅”项目8项,涉及“大色域量子点背光显示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业废气回收提纯电子级六氟乙烷关键技术的研发”等“卡脖子”技术。如,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3D打印鞋底制造这一重大技术需求,最终由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相关团队揭榜,有望打破国外行业巨头技术垄断。
  我省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鼓励以“校企联合”方式组建产学研创新团队,促进高校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学科交叉、人员交叉、优势互补与创新协同,目前已支持三批60个项目。如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凌阳华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开发“高性能Mini/MicroLED新型显示驱动芯片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将重点围绕新型显示驱动芯片研发等关键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
  我省探索形成了享誉全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成为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金字招牌。20多年来,福建坚持从高校、科研院所等遴选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进驻发展薄弱村,为农村送技术、找资金、谋出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累计选认(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6万人次以上,实现乡镇全覆盖、产业全覆盖。
  福建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负有特殊使命。近年来,我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率先支持台湾同胞到事业单位工作、率先开展对台职业资格直接采认、率先推动台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自主聘任,引进支持了一大批台湾高层次人才,积极为台湾人才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发展机遇,在闽工作生活的台胞已超过15万名。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强化健康福建战略的人才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省实现卫生健康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医大师”等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级人才73人次,全省卫生人员总数、卫技人员数分别增长了75.2%和93.6%。
  2021年出台的《福建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及5个配套文件,提出5年内支持50个科研重大项目、选派30名领军人才赴外研修、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客座专家,以战略眼光选派人才赴外研修,支持人才开展重大科研专项,引进福建紧缺急需的医学人才及团队。目前,已支持中青年科研重大项目18项,中青年领军人才研修培养项目人选12名,柔性引进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
  着眼医疗“创双高”建设,我省积极支持各类人才开展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探索实施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机制,新立项建设生物制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遴选建设36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如,夏宁邵团队研制首个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获准开展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个获准临床试验的二代宫颈癌疫苗,国内首个双价宫颈疫苗获批上市。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我省组织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团队,围绕临床诊疗技术、疫苗药物、检测产品、冷链消杀设备等重点领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如,成功研制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鼻喷新冠肺炎疫苗”,应用于北京冬奥会赛事保障和上海等地疫情处置的全国首套“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国内首套工业级电子束冷链病毒消杀设备“破冰者”。
  我省借助与北京医务专家多年来在闽定点休假结下的深厚情谊,采取“师带徒”、病例会诊、访学研修等方式,在人才培养、合作共建等方面精准对接北京医务专家,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以来,共有26批187名北京医务专家赴福建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建立名医工作室和导师工作室82个,培育基层医疗骨干608名;累计义诊病人11000多人次,免费为贫困百姓手术340多人次、减免费用超1600万元。如,闽东医院耳鼻喉科对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后,填补了宁德市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空白,手术量同期增长30%;南平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修归来后,开展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介入治疗等近20个新项目。
  (作者:福建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