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接力 向“新”偕行
本报讯 近日,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新质生产力“青蓝接力”主题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副省长林瑞良出席活动并致辞,福州市、晋安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海内外专家、侨界代表、青年代表、企业家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约300人出席活动。
据悉,“青蓝接力”是我省人才工作品牌“师带徒”引凤计划的升级版。2018年以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团省委,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在医疗领域启动“师带徒”引育帮扶模式,并逐步拓展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通过“师带徒”引凤计划模式,将省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成熟产业项目“嫁接”给初创、青创群体,培育创业人才,促进“引才育才+招商引资+创业就业”深度融合,有力助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师带徒”引才模式实施以来,先后有707名北京、上海专家来闽参与“师带徒”活动,共建立名医工作室255个,培育基层医疗骨干735名,培训医疗人员超1.5万人;“师带徒”引凤计划活动征集人才项目3063项,吸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94名、创投机构125家、返乡创业青年711名来闽对接,促成187个项目落地,意向投资35亿元,试点培育乡土人才7961人,覆盖29个县、40个乡镇、49个村,受益人口约647万人。
此次新质生产力“青蓝接力”主题会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借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的契机,进一步打造海外人才“师带徒”升级版,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闽领办、协办、联办、合办企业,鼓励师徒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探索项目落地与产业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实现“青蓝接力”。
此次活动邀请40位行业领域领军人才为“师傅”,其中包括6位院士专家、1位高校领导、5位国家级重大计划人才、6位省级海外人才计划专家,以及福州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创业群体作为“徒弟”。
活动共征集53个项目(19个项目通过现场张榜的方式进行展示),其中34个路演项目对接28家企业进行“揭榜挂帅”。经过前期沟通对接,拟落地项目在晋安区的有14个。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征集的53个拟落地项目均为新质生产力项目,亮点纷呈。其中,左明健院士与四创科技有限公司对接的“闸泵站健康状态分析和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发”项目、福州阿拉丁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接的“‘一带一路’梦想驱动成功”项目、福州柏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思恩教授对接的“多元信息水域监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及与泰国清迈大学创新学院王浩教授对接的“AI机器学习模型的应用”项目、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医院齐忠权教授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对接的“再生医学中心的建立”项目、西安远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李晓刚与韦兴有限公司“吉尔吉斯边境无人机防御系统的推广应用”项目、闽都创新实验室轻合金团队负责人柯东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接的“铝合金绿色制备及数智技术”等7个项目成为组委会和新闻媒体追踪的热点。
通过项目分享、需求路演、揭榜挂帅等环节,主题会促进师徒双方实现“青蓝接力”。一方面,“师傅”通过会前的项目分享会,对拟落地项目进行路演张榜,“徒弟”针对拟合资合作的项目进行揭榜;另一方面,“徒弟”通过会前的需求路演会,提出“卡脖子”技术问题和创业难题,进行需求张榜,“师傅”针对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揭榜挂帅”。
活动期间还举行“青蓝接力”对接仪式,由“师傅”赠予“徒弟”“青蓝接力”丝带,象征着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福兴经济开发区是晋安区科创的‘主战场’,借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的契机,晋安区对接的‘青蓝接力’揭榜挂帅项目大部分落地福兴经济开发区,这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续写‘从田野走向世界’的发展新篇章。”晋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后,晋安区将持续跟踪落实,加强“为师”项目的创业服务和“为徒”项目的创新服务,撮合师徒项目合作,共同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探索项目落地与产业化途径。
(通讯员 黄妍冰 黄志青)
据悉,“青蓝接力”是我省人才工作品牌“师带徒”引凤计划的升级版。2018年以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团省委,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在医疗领域启动“师带徒”引育帮扶模式,并逐步拓展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通过“师带徒”引凤计划模式,将省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成熟产业项目“嫁接”给初创、青创群体,培育创业人才,促进“引才育才+招商引资+创业就业”深度融合,有力助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师带徒”引才模式实施以来,先后有707名北京、上海专家来闽参与“师带徒”活动,共建立名医工作室255个,培育基层医疗骨干735名,培训医疗人员超1.5万人;“师带徒”引凤计划活动征集人才项目3063项,吸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94名、创投机构125家、返乡创业青年711名来闽对接,促成187个项目落地,意向投资35亿元,试点培育乡土人才7961人,覆盖29个县、40个乡镇、49个村,受益人口约647万人。
此次新质生产力“青蓝接力”主题会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借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的契机,进一步打造海外人才“师带徒”升级版,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闽领办、协办、联办、合办企业,鼓励师徒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探索项目落地与产业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实现“青蓝接力”。
此次活动邀请40位行业领域领军人才为“师傅”,其中包括6位院士专家、1位高校领导、5位国家级重大计划人才、6位省级海外人才计划专家,以及福州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创业群体作为“徒弟”。
活动共征集53个项目(19个项目通过现场张榜的方式进行展示),其中34个路演项目对接28家企业进行“揭榜挂帅”。经过前期沟通对接,拟落地项目在晋安区的有14个。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征集的53个拟落地项目均为新质生产力项目,亮点纷呈。其中,左明健院士与四创科技有限公司对接的“闸泵站健康状态分析和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发”项目、福州阿拉丁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接的“‘一带一路’梦想驱动成功”项目、福州柏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思恩教授对接的“多元信息水域监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及与泰国清迈大学创新学院王浩教授对接的“AI机器学习模型的应用”项目、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医院齐忠权教授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对接的“再生医学中心的建立”项目、西安远超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李晓刚与韦兴有限公司“吉尔吉斯边境无人机防御系统的推广应用”项目、闽都创新实验室轻合金团队负责人柯东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接的“铝合金绿色制备及数智技术”等7个项目成为组委会和新闻媒体追踪的热点。
通过项目分享、需求路演、揭榜挂帅等环节,主题会促进师徒双方实现“青蓝接力”。一方面,“师傅”通过会前的项目分享会,对拟落地项目进行路演张榜,“徒弟”针对拟合资合作的项目进行揭榜;另一方面,“徒弟”通过会前的需求路演会,提出“卡脖子”技术问题和创业难题,进行需求张榜,“师傅”针对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揭榜挂帅”。
活动期间还举行“青蓝接力”对接仪式,由“师傅”赠予“徒弟”“青蓝接力”丝带,象征着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福兴经济开发区是晋安区科创的‘主战场’,借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的契机,晋安区对接的‘青蓝接力’揭榜挂帅项目大部分落地福兴经济开发区,这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续写‘从田野走向世界’的发展新篇章。”晋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后,晋安区将持续跟踪落实,加强“为师”项目的创业服务和“为徒”项目的创新服务,撮合师徒项目合作,共同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探索项目落地与产业化途径。
(通讯员 黄妍冰 黄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