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志永:工作在一线创新在一线
赖志永 人物名片
赖志永,高级工程师,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车架部经理,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全国劳动模范。
自2011年从湖南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赖志永就入职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多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着眼于技术工艺创新,慢慢从项目管理员、焊接工艺员、车身部技术质量副主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在一线生产岗位上锻炼和成长,如今已是海西公司的车架部经理。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身心投入一线生产工作外,他总是不断思考如何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他发现当自己对一个难题进行长时间的反思琢磨后,总会有所突破。结合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他自创了一套“24技术创新法”,即当发现一个问题后总是把它24小时放在心上,直到发现解决方法。这种听起来有些执拗甚至愚笨的方法却成为他一次又一次突破技术瓶颈的利器。
无痕点焊技术突破始于2016年,这是赖志永面对的一个重大、先进且困难的课题。对于一辆汽车来说,车身犹如人的脸面,传统的技术以焊接牢固为第一要务,往往不够美观。如何能做到焊接牢固,同时又保持焊接点平滑美观,这成为萦绕于赖志永心头的难题。他日思夜想甚至带病工作,先后查阅了1200多篇文章,还自费购买实验仪器进行验证。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不采用行业常见的缩小电极头的方法,而另辟蹊径采用加大电极头的方案。虽然被人视为异想天开,但他依然坚定地进行研究,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和试验,通过板材厚度、电压、电流、电极头直径、压力等众多参数的配合,推导出一套公式,最终推出无痕点焊技术。通过这套技术,海西公司的汽车H5车身本体的前脸焊接部位做到了既平整美观,又保证了强度,这一成果打破了行业技术规范,也成为赖志永多项专利之一。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赖志永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进一步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能确保焊点的质量。之前为了保证焊点质量,班前要进行试片试验,班中要进行凿检,还需定期进行焊点全解剖,费时费力还无法保证每一次都能达标。他在无痕点焊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最终推出“电阻点焊无损在线监测技术的算法”这项技术,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实时监控焊点质量、焊接点数量是否达标,确保每一次的焊接都能符合规范,这也成为行业的先进技术之一。
接下来的日子里,赖志永依然步履不停。2017年,赖志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近年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通过对电泳参数的调整,车架的组合,吊具的改进,零花费就让车架电泳缩短节拍,且实现双挂、三挂,效率提升100%,每年降低能耗92.9万元;将原本需8人操作的H3螺母焊接工艺改为仅需1人的“拉铆+胶”工艺… …多年来他带队攻克难题12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2项(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多篇,为海西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
多年在一线辛勤耕耘,各项荣誉和成绩的到来显得水到渠成:2017至2018年,“无痕点焊焊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和“电阻点焊质量在线无损监测技术”先后被福建省总工会评为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2018年4月,赖志永被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3年11月“技术创新智慧辅助平台”再次获得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2025年4月入选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直到今天,他还在生产一线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持续创新,带动产业链提质增效,助力民族汽车的发展,擦亮民族汽车品牌。
(通讯员 林淑淇 张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