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用匠心守护万家灯火
——记国网专家、厦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副主管黄亮


  黄亮,厦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副主管,工作以来扎根基层一线,经历了技术员、班长、专责等岗位,从一名普通的检修人员成长为基层管理人员,曾获福建省海西杯第一届变电检修技能竞赛团体第一、个人第二,获得7项科技进步奖、11项QC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等。
  他的成长道路,一步一脚印,走得踏踏实实。
  “这些年的工作,最主要是磨练了我的意志、习惯,并确定了我的奋斗目标。”往事历历在目,黄亮说,“那就是坚持、创新与追求卓越。” 
 
   吃苦耐劳,奋斗在基层一线
  1998年8月,黄亮加入厦门电业局。刚毕业的他怀抱美丽梦想,憧憬美好事业,从事令人羡慕的电力检修工作。
  工作没多久,黄亮开始对苦、脏、累的检修工作感到有些失望,每天面对的是重复性的维护修理工作,深深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异,内心一度非常失落。
  直到工作两年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才彻底改变黄亮对职业的看法。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城区某变电站35kV的某条馈线“控制回路断线”告警,无法运行,整个变电站附近片区陷入黑暗。黄亮参加抢修,持续到晚上8点左右,处理完工作,车子刚开出变电站那一刻,附近忽然由一片漆黑转瞬灯火通明。
  “正是那一刻突如其来的‘光’深深触动了我,第一次让我从心底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第一次意识到职责的重要性。”这个小插曲让黄亮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工作,并让他坚持在一线基层扎根下来。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这一坚持就是22年。变电检修高强度的工作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习惯。尤其是在班组工作的那几年,加班是家常便饭,有几年全年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个月。
  “我作为班委,带着班组近20个人,需要一种表率,需要一点‘吃亏’。”回首工作历程,那些加班加点和不自觉的付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责任,也因此成就了黄亮的今天:从部门的先进工作者到局标兵,再到省公司劳模、国网专家;学历上通过一次次深造,从原来的中专生到本科生,再到现在的研究生……
  “每一步取得的成绩,也仅仅是多做点、多想点、多付出点。”黄亮表示,所有的荣誉和成绩都是过往,收获最多的是养成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坚持、创新以及追求卓越,已成为他工作的习惯和目标,促使他每天更加努力,每一步走得更为扎实。 
 
   直面挑战,主动担当作为
  黄亮深知,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必须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要取得成就没有捷径,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初入职场,为更快地提高技能水平,黄亮主动翻阅当时所有能找到的设备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早年没有GPMS、PMS系统,他便向班组要来厚厚一叠的手写消缺记录,抽时间一条一条地看,去琢磨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部位,研究设备缺陷处理的最好方法。
  初生牛犊,敢于直面挑战。2002年,厦门供电公司在承500KV厦门变维护改造工作期间,黄亮的变电检修部承接了厦门变35KV隔离开关手动操作改电动操作。因为时间和工期都很紧迫,没有资金外委设计,这个任务就由部门承接设计并施工。当时电脑并不普及,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刚当上班组技术员的黄亮主动承担这个对于当时的他而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黄亮虽然懂电脑,但对CAD设计软件一窍不通,他拿来CAD书本,边学边画。他拿着尺子和笔,一边学、一边量,一个间隔一个间隔地画。靠着这个“土办法”逐线绘制,黄亮花了1个多月时间,最终完成8张设计图纸,填补了部门一次设计空白缺憾,顺利完成任务。
  2006年9月,福建省海西杯第一届变电检修技能竞赛举行。凭借多年的功底,黄亮首次代表厦门电业局参赛即获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二的成绩。之后几年,他作为教练带队参加多项省级竞赛,通过帮带传承,他带的队伍也取得了“非一即二”的好成绩。
  “通过这种传承带出了优秀的选手,而这些优秀的选手今后再带出优秀的队员,依次反复,专业队伍的基石才能夯得稳、夯得实,只有夯实的基础才能成为智能电网的坚强保障。”黄亮说。 
 
   创新不止,成就“检修工匠”
  多年来,黄亮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敢为人先并突破思想束缚。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努力,他收获了累累硕果:获得7项科技进步奖、11项QC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等。其中有仅花费1万元成本创造百万元效益的带电作业科技成果,也有徒手制作的实用器械。
  在这些创新中,最令黄亮引以为豪的创新是利用高频捻缝技术修复带电设备的砂眼渗漏。
  2007年“迎峰度夏”巡检中,黄亮发现220千伏厦禾变GIS设备存在SF6气体砂眼渗漏缺陷。根据以往经验,只能将包括母线在内的设备进行停电消缺,带电消缺作业方面则是一片空白。一番冥思苦想,黄亮把目光投向国外,可是查阅资料后发现,国外同行处理这种缺陷只是简单地采用“包裹法”,并不能第一时间带电彻底消缺。
  他转换思路,其他行业会不会也有类似的问题?可以尝试另寻他法,触类旁通。
  通过多方查阅,黄亮将锅炉工业领域的气动枪工具引进来,以高压气体为动力,产生高频率敲击效果。他结合之前少油断路器砂眼采用捻击的修复方式,试验是否可以应用在高气压下的设备砂眼修复。通过多次模拟测试,“高频带压砂眼堵漏法”技术终于研究成功,黄亮成功修复了厦禾变缺陷隐患。如今该技术可在不停电状态下成功消除20余台GIS设备及主变设备砂眼渗漏缺陷。这项技术的应用价、修复的设备、节约的成本和减少停电创造的效益,保守估计可以至少买一台新主变,而这个课题仅花费几千元。
  “创新成果不在于项目大小,而在于是否时刻保持不断超越、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让黄亮自豪的是,近年来这个技术还帮助龙岩、省检等兄弟单位解决了6起同类缺陷。“这也是厦门公司在第一位排头兵的引领作用,是‘永不止步,创先争优’的体现。”
  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2010年,黄亮走上基层管理岗位,他发现,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补充完善,才能适应现在企业发展要求。
  基层班组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夯实基础的重要一环。2015年初,黄亮创新提出制定涉及班组的对标评价办法,这项评价办法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变电检修室基层班组责任心与执行力下降的问题。
  “我希望通过对班组管理工作的提升,为部室的新进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肯干事、干实事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高效、有战斗力的工作氛围。”黄亮解释。
  通过综合考量专业间的差异、求同存异、分值权重调整等举措,该办法利用五个维度和40余项评价细则,有效地考量了班组存在的问题、日常工作量以及贡献值,让部室能够及时了解到班组存在的管理漏洞及短板,予以指导修正,同时利用绩效手段进行奖惩激励。通过1年多的实施,班组工作面貌、责任心、执行力有了极大改善。而这项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公司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公司推行。
  黄亮用3个词来总结多年工作经历:责任、担当、奉献。“责任,是一个人根本素质的体现,它如同你的血肉,能激发每个细胞干事做事的热情;担当,是一个人敢担重担的勇气,它如同你的骨架,支撑着你敢于争先的激情;奉献,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落脚点,它如同你的精气神,能令你的人生更加完美。”(通讯员吕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