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筑聚才引智“高地”蓄人才发展“厚势”
永安实施“1+1+4”人才驿站工程助力山区引才聚才
  本报讯 近年来,永安市推进“1+1+4”人才驿站建设,即一个“窗口型”人才驿站、一个“综合型”人才驿站、四个“产业型”人才驿站,织密山区人才服务网络,破解山区引才留才难题。 

  打造拴心留人“窗口型”人才驿站

  依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开通服务专线、部门入驻等,为人才提供政策服务、行政审批、信息发布、医疗保障、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安居安心安业。
  让人才安居。出台《人才住房保障申请及分配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对新引进人才先予以安排人才公寓,按学历、职称等条件分级分类补助10万~25万元购房补贴,累计发放补贴142人1950万元,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住房保障。
  让人才安心。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实施办法》,先后给予67名高层次人才二级医疗保健待遇,提供绿色预约通道、全面健康体检、家庭医生“一对一”等服务,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健康保障。
  让人才安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优惠政策(试行)》,对新引进人才子女随迁入学入园入托,允许不按房产划片自主择校,先后核准228名高层次人才享受子女入学优惠政策,为人才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构建创新创业“综合型”人才驿站
  依托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孵化中心,为人才提供学习培训、项目路演、创投评估、产品推介、合作洽谈等共享互助平台,打造群燕腾飞人才交流中心。
  提供人才交流平台。瞄准人才群体品味较高、需求多样的特性,合理设置创业创新沙龙俱乐部、咖啡屋、运动健身场馆等驿站功能区,培育新型人才服务业态,提升人才服务品质。近年来,共举办12场630人次行业人才交流沙龙,探讨林竹、石墨和石墨烯、纺织等重点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共享行业资源,激发人才聚变效应。
  打造项目孵化基地。发挥翔丰华、贝特瑞、梦康科技等石墨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培育泰启力飞、康碳科技、新嵛科技等15家科创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释放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深加工层次。依托石墨烯共享应用工程实验室先进设备、科技研发优势,先后引进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10余支技术研发团队,入驻博导5人、博士13人,建设院士联络点2处,博士、博士后工作站4个和研究生实践基地3个,推进石墨烯基润滑耐磨复合材料、低成本石墨烯制备等技术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运用。
  搭建政企才联系桥梁。拓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企业、人才渠道,先后举办各层次人才座谈会、企业家恳谈会等人才工作会议7场842人次,收集梳理人才政策机制、培养使用、减税降费、奖励激励、服务保障等意见建议75条,落实整改75条,收储孵化中心附近114套商品房作为人才公寓,支持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切实打通人才工作的“盲点”“堵点”。 

  办好引育留用“产业型”人才驿站
  依托市尼葛林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埔岭汽车工业园、竹产业研究院等重点园区、院所,为人才搭建培训指导、专家咨询、技术研发等平台,助推产学研合作及成果应用转化。
  拓宽引才渠道。根据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大力引进市石墨和石墨烯、汽车及机械制造、林竹、纺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人才,在驿站先后举办才企对接活动35场,帮助企业招聘优秀人才268人。
  创新育才模式。建立健全政校企三方人才联动培育机制,支持企业高管、工程师到政府、院校授课,教授、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人才素质培训,引导职业院校按照永安四大产业发展布局,适当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工学结合为中国重汽、翔丰华、建新轮胎、兵工设备等企业订单式培养专技人才682人。
  解决聚才难题。发挥四大产业型人才驿站技术研发优势、行业影响力,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计大赛等活动,实现以赛引才,以才助产。近年来,共举办3届中国(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国内外86个团队参赛,推动石墨烯纳米纤维口罩熔喷布、石墨烯导热工程塑料、石墨烯纳米金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等技术产业化。举办7届国际(永安)竹居空间设计大赛,成功引进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俞先禄团队、江敬艳博士团队等13支竹业研究团队,投入200多万元建设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技术转移机构”认定,为和其昌、有竹等林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研发、产品检测等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讯员 郭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