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对症施策出实招人才开发见实效
将乐破解教育卫生人才“引育留”难题
  本报讯 近年来,将乐县立足山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元招聘、帮带培养、正向激励综合施策,有效破解教育卫生人才“引育留”难题。 

  多元招聘“聚人才”
  针对教育卫生人才“难引进”问题,通过简化招聘程序、组织专场招聘等,广开引才门路。
  简程序灵活招聘。开设教育、卫生专业人才招聘“绿色通道”,对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采取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方式招聘;对引进的卫生人才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等条件的,予以“直通车”方式即时入编,不受用人单位人员编制等限制。2018年来,共引进教育卫生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298名。
  “走出去”专场招聘。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会同县教育、卫生部门,到师范、医学院校相对集中的吉林、江西等地区开展校园招聘,近年来,共赴异地开展专场招聘4场次、招聘到21人,实现人才和岗位需求快速对接。
  强合作定向招聘。加强与师范、医学院校校地合作,每年委托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定向培养紧缺急需人才,三年来,共完成师范、医学生定向委培聘用101人,缓解基层人才紧缺问题。 

  帮带培养“育人才”
  针对教育、卫生人才“成长慢”问题,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导师帮带计划等,加快人才成长。
  名师帮带。成立14个名师(校长)工作室、25个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医名师示范作用,由工作室领衔人根据学科建设和工作室成员个人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提升方案,带领开展观摩学习、学术研讨、义教义诊等活动,提升专业能力素质,共有7名工作室成员在省市技能大赛上获奖,进入省市重点学科团队24人。
  梯队培养。健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教师培养梯队体系,每三年遴选200余名梯队人才,通过考核管理、绩效激励、晋级奖励等方式,实施分类培养。近年来,共遴选培养梯队人才199人,推荐省市级名师(校长)、学科带头人等后备人选27人。
  “一对一”教。实施卫生人才成长伙伴计划,坚持院部培训和科室带教相结合,由20余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一对一”结对带教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医师,建立签约结对、目标考核、全方位帮带机制,有效促进新老高层次人才有机整合。 

  正向激励“留人才”
  针对教育、卫生人才队伍“不稳定”问题,出台《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4个含金量高人才政策,在教育卫生人才激励、聘用等方面制定25条优惠措施,设立动态保持100万元“县医院人才扶持专项基金”,强化引育留机制保障。
  提高薪资待遇。县财政每年专设900万元作为教育绩效奖金,根据教师工作量化考评结果,差别化发放津贴补助;在职卫生高层次人才在年薪制基础上,再发放400~2000元/人·月不等津贴补助;对在乡镇学校、卫生院工作专技人员,在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同时,根据学校边远程度、医学类职称级别,予以每人100~400元/月不等生活补助。
  拓宽晋升渠道。对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在已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但因职数不够未聘任情况下,给予额外核增所在学校岗位职数;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8类专技人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务人员,可不参加岗位竞聘,直接聘用到相应职务级别岗位,不占核定岗位限额。
  强化精神激励。实行重大专项工作奖励,对在教育卫生、医疗改革等工作中实绩突出的209名教师、医疗人员给予记功、嘉奖奖励。疫情期间,专门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暖心10条”,在落实工作补助、一线评先评优、安排轮休调休等方面,加强对医疗等抗疫一线人员关心关爱,共通报表扬5名医务人员、火线发展2名医务人员入党、组织16名医务、教育人员参加疗休养活动。(通讯员 龚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