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筑牢“组织链”“产才链”“服务链”
将乐县深耕民营企业人才服务
  本报讯 近年来,将乐县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意识,不断筑牢人才服务“组织链”“产才链”“服务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最优支持。
   筑牢“组织链”,提升服务企业合力
  坚持党管人才。在三明市率先实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定期召开县领导小组会议、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全县人才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
  领导率先垂范。建立县处级领导领办重点企业人才项目和挂钩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2021年,27名处级领导共领办将乐创世纪铝业半固态铝压铸产品生产等41个重点企业人才项目、挂钩联系国家“万人计划”张有祥等人才53名,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企业人才困难问题。
  突出考核导向。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人才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将推动企业引才育才、加强惠企政策跟踪落实等纳入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通过季度汇报、不定期通报等制度,加大对人才工作相关部门任务落实情况督办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今年来对50余名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中表现优秀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营造招商引才浓厚氛围。
  筑牢“产才链”,激发育企引才活力
  搭建“孵化器式”育企平台。用好城区“人才之家”、园区“人才驿站”,与城区电商园、园区中博模具产业园等省级孵化器形成良好联动,“一月一主题”举办学术研讨、科技论坛、人才沙龙等人才公益活动18场,为福建煌源金属有限公司等5家初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创投、创业培训等服务60余次,优化人才交流互动体系。
  搭建联动型合作平台。构建“政府-高校-科研实训基地”三级联动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与中山大学、福州大学等20余所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实训基地14个,打通科研成果实用转化“最后一公里”。2020年来,全县专利授权总数1021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0.73亿元,增速19.2%。
  搭建市场化引才平台。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开展战略合作,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组织实施“师带徒”人才项目资本对接会、在闽台湾博士专场对接会等人才品牌活动和专场招聘会,2020年来累计举办大中型招聘会30场,组织20余家重点民营企业赴澳门、西安等地“靶向引才”,为156家企业“点对点”推荐意向人员44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次,引进高级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19人。
  筑牢“服务链”,释放人才生态引力
  夯实基础保障。出台《扶持重点产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周末专家行”柔性引才机制的实施意见》等12个人才政策文件,设立动态保持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设企业人才公寓486套,在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实行“一企一策”。创新实行人才“一企一策”,从增产增效、技改支持、人才服务等方面,为29家县域重点民营企业制定个性化惠企政策“服务包”,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如通海镍业通过享受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增产增效奖励、人才引进支持等政策优惠,从一家濒临停产的高耗能企业顺利转型,目前年产值可达10亿元。
  “人才专员”服务。通过“园区工作人员就地服务一批、县直单位选派服务一批”,对全县优秀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专班服务,2020年来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贷款贴息、就业稳岗等问题900余个,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比如,1名挂钩服务煌源金属企业干部,尽心尽力为企业“一站式”协调解决了办证、资金、用地、用工等困难问题,推动企业仅用4个多月时间完成从落地到投产,该干部也因实绩突出被提拔任部门主官。
  (通讯员 龚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