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业人才高地激活企业发展引擎
本报讯 最近,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2022届毕业生方逸、高霆锋正式入职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我们是学校与特步共建的职业启航班学生,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的受益者。”方逸、高霆锋说,他们大二的时候就到特步实习,作为企业储备人才被安排轮岗学习,熟悉开发、生产、管控等流程,目前已初步具备企业储备人才的操作技能,也完成心态转换与角色过渡,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最终在毕业后选择进入特步工作。
在民营经济强市泉州,像方逸、高霆锋这样的学生并不少。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办班,实现教学与产业对接、专业与就业需求匹配,泉州众多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出了新路子。
近日,泉州市举行“传承‘晋江经验’共享品质泉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部门专场。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泉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徐昌裕在会上介绍,十年来,泉州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全市高校和职业学校与240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21个,全省唯一)。
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校)的黎明职业大学,紧密契合福建、泉州实体经济产业体系,完善以应用工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布局。
“我们建立‘红黄绿’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策略,确保专业设置无缝对接产业需求。”黎明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云龙介绍说,近两年,学校紧跟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对接新版专业目录,新增食品智能加工技术等11个专业,停招汽车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推进传统专业“四新”改造,完善“亲产业”专业布局,建成1个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4个省级“双高计划”和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超过93.7%,与世界500强企业或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超过50%。
数据显示,黎明职业大学2021年毕业生总体满意率96.74%。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4个专业是福建省产业急需却招生困难的“正面清单”专业,录取分数均位居各类生源“末位”,但毕业起薪和3年后薪资分别超4700元/月和6400元/月,就业满意率从2018届的76.5%提高到2021届的95%,高于全国“双高计划”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在福建泉工模具有限公司车间内,邹家福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器。该公司技术部门主管张德发对此赞不绝口:“这台设备操作难度高、工艺复杂,感谢黎明职业大学给我们输送专业与岗位匹配率较高的毕业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技术工难寻的问题。”
邹家福是黎明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入职不到一周就可以上机操作。通过“多元协同、办学主体”运行机制,黎明职业大学成为行业企业认可的人才高地。截至今年6月,该校新增合作行业企业2251家,实施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模式,30%的学生实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和二元制等“培养—就业”直通车模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
产教融合,成为泉州实现高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先手棋”和“加速器”。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黎明职业大学2016年牵头成立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大平台和泉州市职业院校联盟,建立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指导帮扶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将与专业需求匹配度高的泉州本土企业优质岗位推送给毕业生,与安踏集团、钰齐集团等泉州知名企业组建产业学院,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现代学徒制和“职业导师”制度,对毕业生职业规划、求职技巧进行有效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帮扶台账,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度过职业适应期,促进学生毕业留泉留闽。
据泉州市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仅黎明职业大学就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万多人。近3年来,该校七成以上毕业生选择留泉州就业创业,40%的毕业生从事技术类工作,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以上。
(通讯员 王敏霞 康雅萍 黄泽鑫)
“我们是学校与特步共建的职业启航班学生,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的受益者。”方逸、高霆锋说,他们大二的时候就到特步实习,作为企业储备人才被安排轮岗学习,熟悉开发、生产、管控等流程,目前已初步具备企业储备人才的操作技能,也完成心态转换与角色过渡,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最终在毕业后选择进入特步工作。
在民营经济强市泉州,像方逸、高霆锋这样的学生并不少。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办班,实现教学与产业对接、专业与就业需求匹配,泉州众多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出了新路子。
近日,泉州市举行“传承‘晋江经验’共享品质泉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部门专场。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泉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徐昌裕在会上介绍,十年来,泉州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全市高校和职业学校与240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21个,全省唯一)。
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校)的黎明职业大学,紧密契合福建、泉州实体经济产业体系,完善以应用工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布局。
“我们建立‘红黄绿’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策略,确保专业设置无缝对接产业需求。”黎明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云龙介绍说,近两年,学校紧跟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对接新版专业目录,新增食品智能加工技术等11个专业,停招汽车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推进传统专业“四新”改造,完善“亲产业”专业布局,建成1个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4个省级“双高计划”和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超过93.7%,与世界500强企业或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超过50%。
数据显示,黎明职业大学2021年毕业生总体满意率96.74%。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4个专业是福建省产业急需却招生困难的“正面清单”专业,录取分数均位居各类生源“末位”,但毕业起薪和3年后薪资分别超4700元/月和6400元/月,就业满意率从2018届的76.5%提高到2021届的95%,高于全国“双高计划”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在福建泉工模具有限公司车间内,邹家福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器。该公司技术部门主管张德发对此赞不绝口:“这台设备操作难度高、工艺复杂,感谢黎明职业大学给我们输送专业与岗位匹配率较高的毕业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技术工难寻的问题。”
邹家福是黎明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入职不到一周就可以上机操作。通过“多元协同、办学主体”运行机制,黎明职业大学成为行业企业认可的人才高地。截至今年6月,该校新增合作行业企业2251家,实施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模式,30%的学生实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和二元制等“培养—就业”直通车模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
产教融合,成为泉州实现高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先手棋”和“加速器”。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黎明职业大学2016年牵头成立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大平台和泉州市职业院校联盟,建立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指导帮扶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将与专业需求匹配度高的泉州本土企业优质岗位推送给毕业生,与安踏集团、钰齐集团等泉州知名企业组建产业学院,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现代学徒制和“职业导师”制度,对毕业生职业规划、求职技巧进行有效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帮扶台账,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度过职业适应期,促进学生毕业留泉留闽。
据泉州市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仅黎明职业大学就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万多人。近3年来,该校七成以上毕业生选择留泉州就业创业,40%的毕业生从事技术类工作,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以上。
(通讯员 王敏霞 康雅萍 黄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