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宁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案例,梳理总结“3+3+4”的主要经验做法,指出青年人才对于闽清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对现有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提炼经验启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促进乡村价值转化、激活乡村振兴潜力、提升乡村发展动力的角度,闽清县最大限度把农业农村各类资源激发盘活,倾力打造闽清站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为青年人才在闽清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闽清站情况介绍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以下简称“闽清站”)是清华大学与闽清县政府共建的“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自2021年3月31日正式落成以来,闽清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闽清县委、县政府“三大三强”发展战略,通过对接高端人才、培育本土人才、引进青年人才等方式,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库的作用服务于县域乡村振兴。
2018年5月25日,清华大学与闽清县政府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年会上签订协议,共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及《清华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闽清县成为全国第一批5个建站点之一。闽清站选址梅溪镇樟洋村宝英厝原址,2019年10月12日动工修复,2020年12月31日完工。闽清站实行3站长制,由清华大学博士韩昊庆担任校方站长、清华大学福建校友会常务副秘书长林振中担任校友站长、闽清县三农服务超市秘书长裴锦泽担任地方站长(兼共青团闽清县委副书记)。闽清站总体为3层木构建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内设清华厅、会客厅、会议室、直播间、青春家园、乡村文旅产业示范工作站、“一榄情深”主题剧本杀场景体验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
截至2022年6月,闽清站累计接待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队17批,共230余人次,实践成员涉及阿姆斯特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国内外10所院校,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多所地方院校深度合作。清华大学张弘教授、刘畅教授、周政旭教授等多名专家亲临现场指导,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生邱嘉宝、王力等以闽清站为毕业设计,清华大学博士黄杰主持闽清站施工图设计,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姜胜耀为闽清站揭牌,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带队考察,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原福州市市长尤猛军等领导亲临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闽清站在促进乡村价值转化、激活乡村振兴潜力、提升乡村发展动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于2019年12月获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优秀工作站”,获得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主题实践“优秀支队”、清华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二等奖等荣誉,地方站长裴锦泽于2020年12月获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优秀站长”。闽清站受央视新闻、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栏目、CCTV17《振兴路上》、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典型经验被福建省科技厅等多家单位列入培训课程案例。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三“地”合一,促进乡村价值转化
闽清站充分发挥闽清县乡村振兴大舞台优势和创新创业团队优势,作为闽清县政府与福建省内高校的桥梁,与地方、高校密切合作,发挥复合型青年人才基地作用,实现经济社会价值转化。
1.建设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引导闽江学院学生到闽清县创新创业,成立福建筑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一榄情深”品牌,进行橄榄药食同源价值开发,打造出了橄榄露饮料等系列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围绕旅游、研学、农业、文创等乡村振兴领域,孵化大学生、村民创业项目9个,落地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逐步形成了村庄产业发展格局,孵化的“达仕农业”等多个项目荣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奖项,帮助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民宿等多个经营项目,为村庄创收3万多元。
2.打造乡村文化的“聚合地”
与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合作,进行橄榄文创开发和橄榄直播推广,将橄榄系列设计融入教学课程,总共设计9组毕业作品,累计橄榄文创产品近百种。通过组建“益农创社”定期为产品进行直播推广,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取得实效。同时,与阳光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合作,进行橄榄主题文化研学开发,设计研学路线,开发研学产品,让乡村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古厝价值得以充分展示。清华学子结合闽清建筑、人文、历史等元素设计“薪火课堂”、“问俗课堂”5个课程体系,开展线上教学,根据拍摄的图片绘制乡村风景画,实现资源换资金,累计开展研学活动3场,为村庄创造多项经济效益。
3.搭建休闲娱乐的“新天地”
闽清站开展文艺汇演、手绘乡村、公益课堂、高考“加油站”等活动30余场,绘制18份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绘画作品,拍摄“最美村民肖像”写真26幅,通过3D打印笔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宏琳厝、鼠船等闽清历史特色项目开展红色观影、红歌唱响等系列活动,累计持续5天服务20多名儿童,丰富了居民的闲暇生活,吸引众多梅籍群众假期返乡,形成集聚效应,部分群众自发带领家人、同事、好友回村体验,城市家庭纷纷自驾前来体验,累计吸引各类对象10000余人次,让村庄的生态价值、田园风光、古厝文化、休闲体验、优质产品实现价值转化。
三“效”交融,激发乡村振兴潜力
闽清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委、县政府“三大三强”发展战略,把“发展大农业”“做强乡村振兴”作为出发点,为助力乡村振兴、吸引高校大学生、挖掘农业经济潜力贡献实效。
1.加强联动,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主动对接14所高校,建立创业基地、实习基地,服务师生300多人次,推动了“高校+乡村”的联合发展。2021年10月,联合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发起“青翼创”乡村振兴计划,创业导师、创业青年等20余人参加活动,围绕振兴橄榄产业、蜂蜜产业、古厝活化利用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闽清站被授予“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人才力量。2022年1月17日,闽清县委组织部、共青团闽清县委联合发起“青村年华”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成为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特色活动,活动邀请到23个高校团队、53名的高校导师以及20名乡村振兴咨询师加入闽清“青村年华”助力乡村振兴的队伍,首创乡村振兴咨询师培育模式,为高校老师颁发为期3年的聘书,与高校建立强链接关系,将服务范围辐射到闽清县30个重点村庄,拓展了闽清站的服务能力,荣获福州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
2.以点带面,加快大学生返乡计划
与共青团闽清县委、县人社局联合举办“梅好闽清”系列引才、培训活动,吸引梅籍在外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反哺家乡建设。共同建立梅籍青年人才信息库,对每年来闽清站实践的高中毕业生信息进行摸底建档,分类管理,搭建与“双一流”高校学生和农业经济、文化旅游、古厝修复等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的院校学生常态化联系平台,定期推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政策。配合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开展“梅籍青年返乡交流营”,每年暑期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夏令营,引导大学生来梅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举办留学生沙龙活动,鼓励大学生返乡看家乡变化、看产业发展,增强投身家乡发展的感召力。
3.融合提升,盘活农村产业经济
2021年,闽清站连续开展直播助农活动5场,实现橄榄露、蜂蜜等农产品销售超2万元,帮助村民销售鲜食橄榄超300斤,累计创收超6000元。组织水果采摘活动20场,销售脐橙超5000斤,累计创收超过1.5万元。发动樟洋村村民主动对接资源进行民宿开发,共整理开发12间民宿,累计创收超过1500元。通过组织在村庄用餐等方式,拓宽村民收入来源,餐饮收入超5000元。对接研学机构到村庄开展研学活动,带动蔬菜、家禽、水果等农产品销售。2022年1月在中国第二届青年年货节福建分会场的活动现场上,助力农特产品云集,青年代表线上、线下站台带货,活动累计吸引近600名市民群众参观游玩,线上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210万人次,产品销售额约56万元。
四“面”调和,提升乡村发展动力
闽清站围绕青年人才、校地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农村等4个方面开展工作,配合闽清县委、县政府引导青年人才向基层一线聚集,形成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合力。
1.紧握时代发展“接力棒”,建强青年人才“磁力场”
闽清站注重将清华学子与福建省内高校学子进行充分交流结合,每年在“清华大学暑期实践项目”中选拔一批本省高校学子共同参与,在参与中物色人才,制定长期合作孵化体系,指导高校学子在闽清创新创业,已经成功指导9名大学生注册企业,围绕乡村旅游、研学、民宿、农业、文化、剧本等方面进行创业,在“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省内外各项赛事中取得佳绩,也成为了服务闽清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同时,闽清站组织青年学子开展“团团助农”、“红色云讲坛”、“伙伴讲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清华校庆同期活动”、“乡村振兴咨询师”交流会、青社学堂等活动30余场,受益500余人次。
2.瞄准优势学科“风向标”,打造校地融合“桥头堡”
闽清站根据各高校的学科优势进行深度合作,与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共建科研基地,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让专业技能在乡村充分展现。闽清站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深度合作,分别与3个县直部门合作,推动校地融合。闽清站与共青团闽清县委共建“青春家园”服务青少年发展,与闽清县文体旅局共建“乡村文旅产业示范工程工作站”,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与闽清县税务局共建“国家税务总局闽清县税务局乡村振兴税收服务站”帮助中小企业优化税收服务,各部门的充分融合让闽清站工作更精准、更有力、服务更到位。
3.筑牢产业升级“强支撑”,引领创新创业“新风尚”
根据闽清县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闽清站链接清华大学及国内各大高校的学子协作助力乡村振兴,邀请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福建校友会等各方面专业的专家教授为闽清提供智库服务,指导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个,注册“一榄情深”、“唤醒快乐”商标2个。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专家、村民等共同促进产业发展,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建立了橄榄产业、柑橘产业专家工作站;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福建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闽清)研究院,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产学研、专家智库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正在对接福州大学、闽江学院、福建省农科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大力推动闽清橄榄产业发展,也将闽清县茶油产业、芋头产业、生姜产业、脐橙产业列入重点工作当中,通过技术引进、品牌建设、渠道对接等多种方式,推动农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学子来闽清实践、创新创业。
4.激活乡村振兴“全要素”,组建服务农村“生力军”
通过对樟洋村村民生活情况的调研,闽清站组织高校学子开展“樟洋八仙”人物专访,充分了解村民的特长,村民中有绘画能手、竹编能手、水电工能手、种植能手、餐饮能手、农机能手、养蜂能手、讲解能手等。通过活动的导入、项目的引入,让每个村民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带来新型业态。闽清站坚持创新发展,活化古厝,开设“状元泉”打造“卖声音”的村庄,开发“一榄情深”剧本杀实景场馆增强村民体验感,开展“我在村里有亩田”认领活动,提高村庄土地价值。当前,乡村振兴大礼堂、水木时光民宿等业态逐渐丰富。下一步,闽清站计划开发“树有洞天”研学基地,种业创新基地,文化创作基地等,持续激活村庄各项要素,进一步组建服务农村的青年人才队伍。
相关经验启示
通过闽清站,闽清县引导高校学子深度了解闽清经济、文化、乡建乡创市场等信息,推介本地扶持重点产业、招商引智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外智外才入驻闽清并带动本土人才成长,聚焦农业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推动闽清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启示一,要敢于给年轻人担纲大任的机会,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青年人才来书写。闽清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闽清站为基地,通过对接高端人才、培育本土人才、引进青年人才等方式,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充分发挥闽清站“三地合一”、“三效交融”、“四面调和”的体系作用,推动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政策的系统集成,推动形成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合力,推动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启示二,要引导青年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壮大青年人才队伍提供有力保障。奏响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前奏曲”,鼓励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服务乡村振兴,把青春挥洒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上,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作者单位为闽清县委组织部人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