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人才牌勇走创新路 奋力谱写新时代“好地方”绚丽篇章
邵武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人才工作迭代升级,全力打造“邵武是个好地方”城市名片。
打好“产业牌”
突出优势聚才以兴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邵武市通过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持续发挥产业优势,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坚持靶向引才。围绕千亿绿色产业集群,依托金塘博士流动站等平台,精准引进新材料、林产加工、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所需的高端创新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围绕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实施“银发人才”计划,对接高校开展“人才校园行”、“邵武籍学子见面会”等活动,持续引进民生领域紧缺急需人才。
坚持柔性集智。建设邵武智库,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人才顾问团、院士专家服务办公室等作用,邀请院士专家为邵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指导。持续推行“揭榜挂帅”、“竞马赛马”等机制,鼓励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助力产业项目攻关、核心技术攻坚,推动人才成为科技创新“新引擎”。
坚持产才融合。加强“山海协作”,依托“德化—邵武”产业人才共建联盟,开展党政青年人才履职能力山海协助提升行动,推动人才从产业一线中培养,人才到产业一线中发光。深化“闽台融合”,依托闽台融合发展产业园,发挥四季桃、大铺山等台籍人才龙头项目牵引作用,吸引台胞来邵兴业,让邵武成为广大台胞的第二故乡。拓展“回归经济”,发挥邵武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回邵发展,让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释放“1+1>2”的新动能,实现经济、人才“双回归”。
打好“科技牌”
创新改革育才以鼎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邵武市聚力打造全国氟新材料产业高地,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建好用活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福建氟新材料创新研究院、福州大学化学科研(邵武)楼、飞地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借助三爱富、新宙邦等5家全球氟新材料领域前20强企业落地邵武契机,进一步发挥永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鑫森炭业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新科技在邵武萌芽、新技术在邵武孕育、新成果在邵武孵化,推动创新研究成为邵武人才“新磁场”。
深入开展校地合作。积极推进“福大—邵武”校地全面战略合作,对接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动。围绕重点产业,与浙江大学、福州大学联办各类人才专项研修班,培养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助力产业升级的创新型人才。围绕人才储备,持续创新“校地联合培养”、“企业人才专班”等机制,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英雄不论出处,出台“邵武英才”人才战略15条,用好新市民积分制21条,建立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科研创新、产业技能、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能够突破户籍藩篱,打破学历、职称、年龄的桎梏,实现经济待遇和自我价值的双丰收。
打好“文化牌”
优化环境留才以强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邵武市持续传承弘扬“邵武是个好地方”的优秀文化,倾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打造人才家园。以邵武市打造文明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文化之城四元城市为契机,厚植人才文化,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价值导向,升级邵武菁创人才园、城市会客厅等人才交流平台,将邵武构筑成鸾翔凤集的人才之巢。
强化品牌引领。以“邵武英才”为引领,挖掘“邵武人才日”文化内涵,组织开展“邵武英才”浙大班、福大班、金塘班等系列班次,讲好邵武人才故事。围绕城市社区、金塘平台构建人才社区,结合星级酒店、大众茶馆、城市书吧为人才提供更多优质产品。
做实精准服务。实施推行3.0版人才政策24条,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人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效率更高、体验更好、人才获得感更强的人才服务环境,为人才提供“管家式”的服务,让人才安身安居、安心安业。(作者系邵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