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敞开引贤纳才之门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泉州泉港区纵深推进人才“港湾计划”
  本报讯 依托“一室两院四中心”引才载体,精准引进紧缺人才;建设人才会客厅,创新一站式服务机制;实施地校企人才共培模式,沉浸式培训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泉州市泉港区纵深推进人才“港湾计划”,健全优化“引育用留”工作链条,进一步打开引贤纳才之门,培育人才发展土壤,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和潜力,让泉港区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高起点聚合人才智力
  打造招贤纳士“集结地”
  提高政策“含金量”。制定“涌泉行动·人才进港”系列政策,每年财政拼盘1.6亿元资金,配套给予大专院校毕业生一次性补贴5000元、“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最高20万元补贴和1000元/月家庭奖励、重点产业人才每平方米600~1000元购房补助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同步在主城区规划500亩用地建设集居住、消费、文娱于一体的青年人才社区。
  增强创新“驱动力”。依托“一室两院四中心”等引才载体,发布48家企业用才需求1400多人,精准引进500余名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聚焦清源创新实验室,入驻科研团队19个,通过全职聘用、双聘双跨等方式招引科研人员483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级、省级人才20人。
  拓宽平台“辐射面”。依托“线上+线下”平台,举办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直播带岗活动,32家用人单位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与200多名人才达成就业意向;引进海峡人才市场泉港工作部,承接人才引进、培养、经营等政府人才服务职能,新增高校和技工院校(技师)班毕业生878人。
  高水平深化产教融合
  打通成长成才“快车道”

  地校合作“常态化”。实施地校企“人才共培”模式,与福大共建福建海西石化园区学习中心,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等方式,着力打造与产业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招收183名高技能人才为核心学员。
  培训载体“多元化”。依托国家、省、市级劳模工作室建设共享培训平台,开展石化产业人才“沉浸式”培训,大力推动培训资源“社会化”开放,累计培训石化产业人才8683人次。
  成长机制“长效化”。创新建立基础性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单位推优制、行业举荐制、赛事评审制,明确基础性人才选拔认定的条件,既贯通基础性人才成长空间,又实现人才政策的对上衔接,目前已选拔优秀基础性人才86人。
  高效能激发双创活力
  搭建产才融合“集聚区”

  激活创新引擎。立足产业需求,在石油化工、生态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布局钟山化工、百川科技等6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推荐入库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新培育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
  深耕创新平台。加速清源创新实验室建设,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推进校企协同攻克技术难题,补助经费6000多万元,打造小试、中试和生产的产学研用全链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超10亿元,获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催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智力与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支持泉港石化研究院开展“扭转层叠技术制备功能性锦纶纤维的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10个项目研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件;引入清源创新实验室入驻众创园,落地8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自主立项总金额4900万元。
  高标准建强服务体系
  创优近悦远来“生态圈”
  优化服务阵地。以“泉城似锦·邀您来创”为主题,规范化建设9家“人才之家”,在“人才会客厅”设置人才服务专窗,建立集中办理、专员服务、全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机制,人才会客厅获评市级“人才之家”。
  深化服务载体。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人才政策宣讲“六进”、交友联谊、座谈沙龙等活动20余场,推送政策宣传折页1万余份,累计服务各类人才1200人次;举办“家泉港”人才购房节,组织6家房地产企业与700余名购房意向者进行集体签约,政府补贴总额初步测算5000多万元。
  细化服务措施。着力解决好人才的“关键小事”,2022年兑现高校毕业生安居补助168万元,协调解决35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城区优质学校,组织227位高层次人才参加健康体检,落实人才求职短期住宿酒店2所、人才租房200间,发放可享受涉才政策服务和在泉消费商家打折的“优才卡”178张。 (通讯员 林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