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密码
广袤的海洋世界,潜藏着无数的秘密。一个多世纪以来,来自全世界的海洋科学家对海洋世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蔡榕硕便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二级研究员,30多年来,蔡榕硕专注于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风险和适应研究,系统性地阐明了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区域持续快速升温的时空特征及机制,在东亚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环境与生态影响的科学研究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灾防灾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全球视野的科学家
2010年至2019年间,蔡榕硕两次入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这是我国海洋科学家在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获得的一项国际荣誉。在此期间,蔡榕硕担任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海洋(TheOcean)》主要作者召集人和《决策者摘要(SPM)》核心作者。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周期,他又入选为《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主要作者。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主要作者召集人,蔡榕硕领导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TheOcean》作者团队,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一起共事,原创性地研究并提出了全球七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和关键风险,提出了海洋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蔡榕硕领导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研究团体,还系统性地研究并阐明了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区域持续快速升温变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及机制,并从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在东亚季风的长期减弱和埃克曼效应等作用下,黑潮暖水入侵陆架海域的增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强是我国近海区域显著变暖的重要原因,改变了国际上有关“东北季风强,黑潮暖水入侵陆架强”是造成我国东海近海变暖的结论。
与此同时,蔡榕硕创新性地研究并阐明了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气候和物候的变迁特征,揭示了中国东部区域包括近海的地理等温线显著北移及物候的明显变异是影响区域内生物生理节律、物种地理分布变迁和海洋生态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首次研究并诠释了欧亚大气波列的遥相关异常对东亚近海区域气候及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构建了东亚气候变化影响赤潮生态的概念性模型;从区域气候的角度,研究并阐明了中国近海区域变暖对我国东部夏季气候的反馈作用。他还深入地研究并阐释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的年代际跃变特征并有极向输送增强的趋势;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并揭示了热带太平洋东、中部型厄尔尼诺对我国近海海温异常的影响特征及机理。
近年来,蔡榕硕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和报告,他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如气候变化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美国气象学会期刊《JournalofClimate》、国内海洋专业精品期刊《海洋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努力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为我国的海洋研究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尽了力。
孜孜不倦的科研路
中学时期的蔡榕硕,在晋江上学。那时的他,曾经有一个从医的梦想。阴差阳错之中,1982年,他被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录取,毕业后到位于厦门市的时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参加工作。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长期浸淫于大气物理与海洋研究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的科研工作。他自己认为,后来他能进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担任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与他一直以来从事的学科交叉研究有着相应的关联。
出差与加班是蔡榕硕工作中的常态,节假日、周末还经常在外面或是在加班当中,不是去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交流,就是带队到各地去做科研考察。身为从事气候变化与海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出海对他而言更是家常便饭。作为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他还得考虑带领团队两条腿走路,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研究,又要通过横向技术服务和合作等方式取得创收,为团队的研究项目和课题提供经费保障,并进一步吸引科研人才加入。
此外,蔡榕硕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岸带和沿海地区全球变化综合风险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气专业委员、原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大气科学》常务编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海洋通报》和《应用海洋学学报》编审委员等。
由于在海洋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蔡榕硕先后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建所60年“50名优秀科学家”等。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项目曾获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研究论文曾获“学笃风正”优秀论文奖、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年度大会最佳POSTER奖、第六届中国科协(百篇)优秀科技论文,两次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和福建期刊奖优秀作品银奖等。
辛勤耕耘的前行者
蔡榕硕的祖籍地是福州,所以在他的名字中带有一个“榕”字。幼年时,他的父母到闽南泉州地区去工作,所以他从小在泉州长大,工作后又到了厦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福建的沿海地市,对海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也与他所从事的海洋研究暗暗契合。
长期从事科研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要有坚忍的韧性,有时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回首多年来的工作与生活,蔡榕硕觉得除了主要得益于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单位所提供的环境和平台、领导的充分关心,还来自于家人们的默默支持。参加工作以来,他也不断得到父母的支持帮助,从家用补贴到住房的购置等,父母的鼓励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力量,他也因此在科研上不断前行。有一次,父亲生病被送到医院,他匆匆赶到急救室陪夜,心中暗暗感到对父母的愧疚。他经常出差、埋头于工作,家务事、孩子小时候上学等等,他都帮不上忙,但他爱人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蔡榕硕觉得,若没有家人的大力支持,他很难在科研道路上长期不懈地坚持下来。
在海洋研究领域多年的耕耘,蔡榕硕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一名海洋科研工作者,其科学研究成果一定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要努力做对人类适应和改善自然环境有意义的事情。
(特约记者 王日洲)
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二级研究员,30多年来,蔡榕硕专注于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风险和适应研究,系统性地阐明了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区域持续快速升温的时空特征及机制,在东亚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环境与生态影响的科学研究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灾防灾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全球视野的科学家
2010年至2019年间,蔡榕硕两次入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这是我国海洋科学家在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获得的一项国际荣誉。在此期间,蔡榕硕担任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海洋(TheOcean)》主要作者召集人和《决策者摘要(SPM)》核心作者。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周期,他又入选为《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主要作者。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主要作者召集人,蔡榕硕领导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TheOcean》作者团队,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一起共事,原创性地研究并提出了全球七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和关键风险,提出了海洋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蔡榕硕领导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研究团体,还系统性地研究并阐明了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区域持续快速升温变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及机制,并从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在东亚季风的长期减弱和埃克曼效应等作用下,黑潮暖水入侵陆架海域的增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强是我国近海区域显著变暖的重要原因,改变了国际上有关“东北季风强,黑潮暖水入侵陆架强”是造成我国东海近海变暖的结论。
与此同时,蔡榕硕创新性地研究并阐明了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气候和物候的变迁特征,揭示了中国东部区域包括近海的地理等温线显著北移及物候的明显变异是影响区域内生物生理节律、物种地理分布变迁和海洋生态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首次研究并诠释了欧亚大气波列的遥相关异常对东亚近海区域气候及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构建了东亚气候变化影响赤潮生态的概念性模型;从区域气候的角度,研究并阐明了中国近海区域变暖对我国东部夏季气候的反馈作用。他还深入地研究并阐释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的年代际跃变特征并有极向输送增强的趋势;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并揭示了热带太平洋东、中部型厄尔尼诺对我国近海海温异常的影响特征及机理。
近年来,蔡榕硕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和报告,他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如气候变化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美国气象学会期刊《JournalofClimate》、国内海洋专业精品期刊《海洋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努力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为我国的海洋研究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尽了力。
孜孜不倦的科研路
中学时期的蔡榕硕,在晋江上学。那时的他,曾经有一个从医的梦想。阴差阳错之中,1982年,他被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录取,毕业后到位于厦门市的时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参加工作。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长期浸淫于大气物理与海洋研究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的科研工作。他自己认为,后来他能进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担任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与他一直以来从事的学科交叉研究有着相应的关联。
出差与加班是蔡榕硕工作中的常态,节假日、周末还经常在外面或是在加班当中,不是去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交流,就是带队到各地去做科研考察。身为从事气候变化与海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出海对他而言更是家常便饭。作为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他还得考虑带领团队两条腿走路,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研究,又要通过横向技术服务和合作等方式取得创收,为团队的研究项目和课题提供经费保障,并进一步吸引科研人才加入。
此外,蔡榕硕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岸带和沿海地区全球变化综合风险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气专业委员、原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大气科学》常务编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海洋通报》和《应用海洋学学报》编审委员等。
由于在海洋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蔡榕硕先后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建所60年“50名优秀科学家”等。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项目曾获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研究论文曾获“学笃风正”优秀论文奖、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年度大会最佳POSTER奖、第六届中国科协(百篇)优秀科技论文,两次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和福建期刊奖优秀作品银奖等。
辛勤耕耘的前行者
蔡榕硕的祖籍地是福州,所以在他的名字中带有一个“榕”字。幼年时,他的父母到闽南泉州地区去工作,所以他从小在泉州长大,工作后又到了厦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福建的沿海地市,对海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也与他所从事的海洋研究暗暗契合。
长期从事科研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要有坚忍的韧性,有时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回首多年来的工作与生活,蔡榕硕觉得除了主要得益于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单位所提供的环境和平台、领导的充分关心,还来自于家人们的默默支持。参加工作以来,他也不断得到父母的支持帮助,从家用补贴到住房的购置等,父母的鼓励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力量,他也因此在科研上不断前行。有一次,父亲生病被送到医院,他匆匆赶到急救室陪夜,心中暗暗感到对父母的愧疚。他经常出差、埋头于工作,家务事、孩子小时候上学等等,他都帮不上忙,但他爱人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蔡榕硕觉得,若没有家人的大力支持,他很难在科研道路上长期不懈地坚持下来。
在海洋研究领域多年的耕耘,蔡榕硕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一名海洋科研工作者,其科学研究成果一定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要努力做对人类适应和改善自然环境有意义的事情。
(特约记者 王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