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闭幕
数字时代需要更多“数字工匠”
  本报讯6月9日,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福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位选手和数十家企业负责人认真比赛、仔细观摩。
  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是全国总工会首次在数字化应用领域举办的技术技能大赛,涵盖数字模拟、人工智能、物联网控制等多个数字技能领域。决赛设置焊接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及无人机操作员3个工种。经过3天激烈角逐,福建省代表队陈照春、河北省代表队杜肖洋、河北省代表队关虎分列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工种前3名;福建省代表队王小颖、湖南省代表队吴佳骏、福建省代表队徐媛彬分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工种前3名;来自福建省代表队的陈尉、赵卿云、林永翔分列无人机操作员工种前3名。福建省代表队、江苏省代表队、河北省代表队分列团体总分前3名。本次大赛获得各工种前3名并符合推荐条件的选手,将由所在省(区、市)总工会在次年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匠,“数字工匠”不是普通技术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员。他们是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渗透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可发现,包括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在内,当前国内共有“数字职业”97个,其中数字技能类职业43个。
  在本次大赛裁判组组长、中车焊接与无损检测培训中心主任万升云看来,新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助力国家数字人才建设,这些高水平“数字工匠”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高端创新型人才,我们还需要大量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目前这些人才在我国远远不够,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万升云说。
  福建省总工会经技部近期在调研中了解到,数字经济企业急需大量数字高技能人才,现有供给能力无法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企业用人需求。特别是企业用人需求与院校培养供给错位失衡,新招用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需要企业通过几个月上岗培训才能满足用人基本要求。
  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就是推动培养更多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
  据悉,全国总工会结合自身特点和任务,向社会公众提供有特色的数字资源。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就是其中之一,旨在为广大产业工人打造智慧工会时代的学习培训平台。今年4月,该平台启动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网上练兵专项活动。截至6月5日,活动参与人次274万,发放证书约40万张,答题4696万道,累计视频播放量约154万次。
  过去,我们对“好工人”的定义是善于创新创造。而现在,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好工人”的内涵已然发生改变。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可以预见,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数字工匠”队伍正在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