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莆田市秀屿区通过建强“头雁”队伍,统筹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书写海洋富区“秀屿答卷”

  本报讯 作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区),近年来,莆田市秀屿区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以党建引领海洋富区,通过建强“头雁”队伍、助力科技创新,统筹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秀屿区积极构建‘党建链、人才链、产业链’一体联动发展格局,服务保障全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秀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涛表示,区里持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在秀屿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彰显组织担当。
  汇聚新动能
  雨后新晴,走进秀屿区东峤镇霞西村,盛满卤水的盐田次第铺陈,倒映着远山、碧落、流云。在众多盐田的环抱之中,一处现代化养殖大棚格外惹眼。
  “这是第一期对虾养殖试产,目前有6棚共10亩,预计产量150吨,产值可达750万元。”东峤镇党委组织委员黄黎山介绍,眼下已初步试产成功,二期正在建设中,总规划为45棚140亩,全部用于南美对虾养殖。
  霞西村为革命老区村,四周盐田、海滩环绕。去年,该村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碎片化废转盐田,并从本地企业家、社会能人中引入产业振兴“生力军”,将本村240亩盐田出租给莆田市振乡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数字化、自动化、精细化水产养殖,让沉寂多年的废转盐田唤醒新活力。
  “村‘两委’通过前期走访动员,请到了在外乡贤返乡投资,创办水产养殖公司,带回资金、技术,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农业,造福村民。”黄黎山说道。
  党建引领,人才赋能,开创振兴之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霞西村集体经济实现有效增收。据悉,养殖基地第一年度租金为15.6万元,每年租金以5%递增。此外,基地还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近500个。
  霞西村只是秀屿区人才赋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屿区持续推动致富能人、科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205名养殖技术能手、海洋产业人才成为乡村发展“主力军”。
   点燃“红引擎”
  “我们三个村长期以来关系紧密,今年成立了中心村党委,统筹‘山水林田岸’五大生态资源,携手打造‘安民铺’共同富裕示范区,要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连片振兴。”
  “石城村要发挥一级渔港港口优势,淇沪村也是海产养殖大村,要扶持好、发展好37户鲍鱼养殖联合体、22户鱼类养殖联合体,带动集体、农户双增收。”
  “东林村目前流转土地200余亩,已经引进莆田市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大家要继续做好服务,发动更多在外乡贤、本地企业来投资兴业。”
  ……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埭头镇石城村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窗外松柏掩映着三五声虫鸣,室内气氛热烈,交谈声不断。中心村党委联席会上,石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高成正情绪高涨地和其他2个村党支部书记、参会干部代表探讨中心村发展路径。
  石城村是个典型老渔村,近年来,依靠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发展渔业产业,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据埭头镇党委组织委员吴东介绍,去年该镇由石城村联建东林、淇沪村,打造“安民铺”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组织组团、人才联用、资源共享、产业共促,抱团发展壮大海洋经济。
  “今年,中心村将联合汀港、筶杯村打造山海游精品旅游线路,每村各显其能,展示亮点。在这里,除了采摘、露营、海钓、观光,游客还可享受到三倍体生蚝现捞现吃的新鲜美味,渔旅融合带来好前景。”吴东说。
  加强乡村治理,推进产业振兴,关键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去年来,遵循“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近”原则,秀屿区建立起支部联建体16个,覆盖全区50个村(社区),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82家,建成实体经济项目74个,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打造强磁场
  在平海镇上店村临海处,温热的海风中,平海湾双壳贝类苗种繁育基地招牌醒目。
  基地内的一处菲律宾帘蛤繁育车间,数亿颗苗种正静静潜在水中,自由生长。“目前蛤苗比沙子还小,肉眼难以辨识,等长到6000万粒一斤的规格,便可投入市场。”平海湾双壳贝类种苗协会常务副会长、莆田市耀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益利介绍道。
  平海湾是莆田市唯一独立拥有的大型海湾,平海镇地处突出位置,海岸线长21.75千米,浅海、滩涂面积达63052亩,海水洁净水质优良,发展双壳贝类苗种繁育产业的生态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秀屿区携手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院校,深耕平海湾双壳贝类苗种繁育基地建设,育苗规模近4万平方米,年产蛤、蛏、贻贝等苗种9000多亿粒,产值1亿多元。其中,厚壳贻贝苗种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去年底,秀屿区成立平海湾双壳贝类种苗协会,会员单位涵盖18家当地水产养殖龙头企业。陈益利表示,依托协会“党支部+龙头企业+水产养殖人才+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公司为周边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向10多家养殖户供应苗种、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拓宽强村富民发展路子。
  为强化智力支撑,今年4月,秀屿区成立福建秀屿海洋经济科创联盟,涵盖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内的45家会员单位。联盟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目标,每月组织一场微沙龙,由行业专家把脉当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凝聚起技术攻坚、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的“硬核”力量。
  “党建引领+平台聚能”,跑出人才助力“加速度”。去年来,秀屿区加速布局多个科研平台与创新空间,人才发展平台能级显著提升。日前,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第五批“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名单。其中,由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等专家团队领衔打造的莆田南日鲍科技小院榜上有名,被推荐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数据显示,目前秀屿区共有17家企业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17家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海洋渔业科技协作,持续聚智汇力,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起人才赋能新高地。(通讯员 陈汉儿 林曙光 林陈冰 特约记者 陈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