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布紧缺急需 人才引进指导目录
本报讯 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福建省2023—2024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据了解,《指导目录》是在对我省现有人才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广泛征集行业、地区、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旨在加强对人才流向、流量的宏观指导提供依据,引导境外、省外人才以多种形式向我省重点产业、行业、领域、项目、学科及地区集聚。
《指导目录》根据我省“十四五”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定位和产业布局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重点领域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和“多点多极支撑”人才供需,引导人才资源向产业流动集聚,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效衔接、深度融合。聚焦民生基础领域和其他领域,重点关注教育、卫生等行业,着力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为加大对福州市数字经济人才基地、厦门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基地、泉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基地建设的支持,目录中将相关设区市涉及领域、专业要求、条件要求等根据设区市反馈情况予以列入。
根据我省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和山区、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工作的实际困难,注重因地制宜,对山区、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在《指导目录》编制过程中,按照继续落实“脱帽不脱政策”的要求,参考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引进条件,及我省2021—2022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中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才引进的条件要求和实际情况,本次目录中的条件要求予以相应调整,注重引导人才向自贸试验区、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我省根据产业、行业、领域和岗位的情况,以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特殊技能等各类人才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引进原则条件要求。《指导目录》按“四大经济”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民生基础领域、其他领域进行分类。“四大经济”领域注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并采用新技术,对省内主要人才网站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数据抓取、比对分析,以增强目录编制的科学性。民生基础领域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侧重于基础学科、基础研究人才;高职院校、技工院校侧重于实训、实习指导人才;中小学、幼儿园侧重于教学人才。
此外,《指导目录》注重实效性,完善配套支持和服务保障。根据有关规定,对引进符合指导目录条件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生活津贴、住房补贴等待遇。鼓励各地、各用人单位结合实际,对引进人才给予相应支持。中直、省直驻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关单位可参照本目录所在地岗位、专业、条件等引进相关人才。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可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指导目录。 (本报记者)
《指导目录》根据我省“十四五”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定位和产业布局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重点领域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和“多点多极支撑”人才供需,引导人才资源向产业流动集聚,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效衔接、深度融合。聚焦民生基础领域和其他领域,重点关注教育、卫生等行业,着力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为加大对福州市数字经济人才基地、厦门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基地、泉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基地建设的支持,目录中将相关设区市涉及领域、专业要求、条件要求等根据设区市反馈情况予以列入。
根据我省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和山区、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工作的实际困难,注重因地制宜,对山区、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在《指导目录》编制过程中,按照继续落实“脱帽不脱政策”的要求,参考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引进条件,及我省2021—2022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中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才引进的条件要求和实际情况,本次目录中的条件要求予以相应调整,注重引导人才向自贸试验区、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我省根据产业、行业、领域和岗位的情况,以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特殊技能等各类人才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引进原则条件要求。《指导目录》按“四大经济”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民生基础领域、其他领域进行分类。“四大经济”领域注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并采用新技术,对省内主要人才网站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数据抓取、比对分析,以增强目录编制的科学性。民生基础领域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侧重于基础学科、基础研究人才;高职院校、技工院校侧重于实训、实习指导人才;中小学、幼儿园侧重于教学人才。
此外,《指导目录》注重实效性,完善配套支持和服务保障。根据有关规定,对引进符合指导目录条件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生活津贴、住房补贴等待遇。鼓励各地、各用人单位结合实际,对引进人才给予相应支持。中直、省直驻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关单位可参照本目录所在地岗位、专业、条件等引进相关人才。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可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指导目录。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