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科技工作者风采
四度援外播撒中国“幸福草”
——记中国援中非菌草技术援助项目组组长、高级农艺师陈克华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援中非菌草技术援助项目组组长、高级农艺师陈克华投身菌草援外事业的第11个年头。
  “明年5月,我的第四次援外将结束。我们得抓紧时间,为受援国的人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电话里,身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的陈克华饱含深情地说。
  今年58岁的陈克华,来自南平市邵武市沿山镇的农技员,一个“农民专家”能漂洋过海代表国家去援外,在普通人眼里已是不可多得的经历。然而,他四度受派援外,享誉异国。
   四度援外推广菌草
  2001年中国首个援外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成落地,至今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合作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目标,为促进当地发展和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
  在此环境下,陈克华因在农村食用菌技术推广方面的突出表现,被上级认可,进入援外“人才库”。
  2012年3月,他被选派到非洲国家厄立特里亚帮助栽培食用菌,为期一年;由于其首次援外出色表现,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他二度受派援外,帮助斐济栽培食用菌;2017年11月到2020年11月,他已是“权威”专家,参与第三次援外,帮助莱索托栽培食用菌;2021年7月6日,陈克华抵达中非共和国,开启了第四次援外旅程。
  国家选派到国外开展技术援助,作为乡镇农技员的陈克华是怎样“炼”成的?
  陈克华从小跟着父母在自家田里种菇,1990年考上福建农学院园艺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邵武市沿山镇农技站,大力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在当地发展起竹荪、大球盖菇、草菇、杏鲍菇等食用菌产业,并到闽北各县市开展食用菌种植培训,同时还负责多项食用菌种植技术项目并获得省级科技奖。
  他的身份既是技术员也是农民,农民种菇一有问题找他,他便下田指导,遇到不懂的就对接省农科院专家。
  往返农家菇棚和省里专家之间,他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丰富的菌草食用菌栽培技术,成长为一名食用菌专家、高级农艺师,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援外的过程中,陈克华要克服的困难难以想象,普遍存在着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条件艰苦,甚至要面对疟疾、伤寒、疫情、战乱的严峻挑战……
  疫情期间,出国转乘飞机数十个小时,他都得身着防护服,那是绝对的煎熬。2021年11月,他们整个团队都感染了新冠,当地医疗条件差,团队只能靠着从国内带去的“莲花青瘟”中成药缓解病情,新冠折磨了一个月后,他才得以恢复健康。在中非援助期间,援助专家几乎每1~2个月就被感染上一次疟疾和伤寒。
  ……
  “我们的岗位在这里,再危险也要坚守住!”陈克华这样对队友们说。
  “好在,家人都全力支持。”陈克华说,他第一次援外,遇上儿子结婚,只能让女方先办酒席,男方的酒席等他回国后才补办。在中非援助期间,94岁的父亲去世时,他只能用工作来寄托哀思。
  “科技明星”享誉异国
  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最大的成绩。每次的援外,陈克华都有满满的收获。
  第一次执行帮助厄立特里亚栽培食用菌援外任务,陈克华“单打独斗”,因地制宜,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在遥远的非洲打造出被当地人称为“明星产业”的菌草产业,成功栽培出2个食用菌品种。这两种食用菌,成为总统府招待贵宾的常用菜。这段事迹还被当地电视台拍成纪录片播出。
  第二次,他被派遣至斐济开展援外项目,加入援斐济菌草技术合作项目组,目标是打造特色海岛农业,让斐济成为南太平洋的示范中心。陈克华负责在露天和林下栽培食用菌。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摸索,他们成功探索出包括灵芝、紫孢平菇、草菇等8种菌草种植方法,并在当地推广种植技术,共培训人员669人,扶持50多户当地农户种植菌草。斐济当地多家报纸和电视台大量报道他们团队成功栽培出菌草的事迹,斐济总统盛赞他们“技术非常棒。”
  第三次援外,是帮助莱索托栽培食用菌。原定援助工作期限从2017年11月到2020年11月,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援外专家们提前结束任务,于2020年1月回国。在这次援外过程中,作为组长的陈克华带着队员探索建立了“基地+旗舰点+农户”推广模式,完成培训920人次,与莱索托国立大学合作开设《菌草学》课程,维护和建设了16个菌草技术旗舰点。
  第四次,陈克华参与援中非菌草技术援助项目,他作为援助项目组组长,带领7名组员,推进菌草技术援助工作,指导当地学员开荒种草(巨菌草),搭建菇棚,进行食用菌的生产、拌料、装袋和试种,在班吉大学进行项目推介和技术培训,对当地野生菇资源进行采集分离。
  至目前,陈克华他们已培育菌草栽培食用菌示范户605户、菌草圃面积3公顷,推广菌草种植10公顷;帮助成立菌草栽培合作社5个、菌草养畜合作社4个,推广菌草养畜技术271户;菌草食用菌生产线可生产100万个菌袋。
  陈克华介绍,他每天早上6时起床,经常要忙到夜里11时许才能休息,“为让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我们多做点值得!”
  (来源:闽北日报 作者:林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