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选派科技特派员入企担任“科技副总”
莆田为企业发展“精准把脉”

  近日,莆田市首批18名“科技副总”到20家企业上任。这些企业既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也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及先进制造、新型材料、数字经济、食品产业、环保生态等重点产业。“科技副总”的到来,为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把脉”。
  今年5月,《莆田市选派“科技副总”的实施方案》发布,决定每年选拔一批科技特派员,进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类技术问题。近年来,莆田市不断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管理体系,科技特派员把创新的“种子”撒向全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助推产业发展的成效日益凸显。
  扶产业,让发展可持续
  11月1日,记者走进莆田市城厢区星华电子模具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在加紧赶制一批电路板模具。星华电子模具是莆田市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模具上下模冲切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站在数控铣床前,星华电子模具负责人魏剑锋向记者展示一颗跟拇指一般长的锥度钻头。“这是由高速钢制成的特殊钻头,成本仅30元,但将它应用于模芯打造上,通过技术改进,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料可以轻易掉落,不阻塞模芯,极大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魏剑锋说。
  “早年厂里用的机床仅能支持粗加工,除了简单的钻、铣,其他都需要由工人手工打磨,费时费力不说,稍有失误,一块模具钢可能就报废了。”魏剑锋说,“技术革新能力不足,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诸多问题随着陈威团队的到来迎刃而解。2006年,在星华电子模具创办之初、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之时,刚刚进入学院任职的陈威就与星华结缘,从模钉、模套的零件加工开始,双方以学校实验室为阵地,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解决问题、提升产能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服务企业的第一要务。”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实训中心负责人陈威说。
  近几年,陈威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后,双方合作更加紧密。他牵头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在以机代工、技术改良等方面进行多项革新升级,帮助企业获得10多项发明专利。
  10多年间,星华从一家小作坊发展为拥有10亩厂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原先打造一块模具需要至少半个月,现在工期缩短至5天,有了强大竞争力,我们也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魏剑锋十分感慨。
  挂职星华“科技副总”后,陈威有了新规划——通过校企融合,将学院实训中心打造成为集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实验基地,继续技术改良,进一步提增效益。
  育人才,为企业留技术
  “‘科技副总’的到来,增强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莆田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俊冰说。
  科龙环保是一家提供环保工程、环境检测、运维等服务的科技型企业。2020年,公司“科技副总”、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傅丽君以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被派驻到科龙环保。到企后,她为企业战略发展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开展资质提升、专利申报、技术转让、资源链接,解决了一项项技术难题。
  驻企的几年时间里,傅丽君一有空就往公司跑。了解到“5G+光谱”法水质监测云服务这项新的技术成果后,傅丽君马不停蹄地将其引进科龙环保,经过多次调试,目前已应用于木兰陂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木兰溪的24小时水环境监测。
  技术帮扶很关键,留住技术更关键。傅丽君将科龙环保作为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带领企业团队参加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并斩获多项大奖,强化企业人才储备。“作为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同心协力开展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科研成果的试验田。”傅丽君说。
  为了把科研成果留在企业,除了将科技帮扶送上门,傅丽君还把优秀的准毕业生送到企业一线。2020年至今,进入科龙环保就业的莆田学院毕业生有近20人次。
  科龙环保技术部负责人林宇芃正是其中一员。“大四下学期随着傅老师过来实习,一边学一边干,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用在了工作岗位上,那时候收获很多,进步也很大,一毕业就受邀入职。”如今的林宇芃,已经是科龙环保的技术骨干。
  从水污染治理及水体环境生态修复创新技术的开发,到基于污泥资源化利用聚磷砖产品的研发,傅丽君团队一步步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技能“加满”。此外,由傅丽君带领企业团队参与的STS区域重点项目“木兰溪仙游段河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多方位合作,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升环保技术水平,将服务范围从本地向省外乃至境外拓展。”姚俊冰说。
  “科技副总”入企正在加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以‘科技副总’为纽带,进一步促进高校和企业在推进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联合科研攻关、人才团队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新机制。”莆田市科技局农村科技科科长曾瓈说。
  (来源:福建日报 通讯员 陈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