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让名校博士生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青鹭英才优培行动”助力青年人才来厦筑梦

  11月16日,厦门市举办首届“青鹭英才”优培生座谈会。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参会,勉励优培生等青年人才走好勤学之路、敬业之路、创新之路与修身之路。
  今年厦门市首次实行“青鹭英才优培行动”,重点针对教育科研、医疗卫生领域,面向世界顶尖高校引进优秀博士生,首批共引进优培生34名,入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理工学院、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双十中学等重点单位。
  国际化高素质 吸纳海内外博士来厦筑梦
  高素质青年人才是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首届“青鹭英才”优培生不仅有博士生,还有博士后,其中,超九成来自全球排名前100的高校或学科,有1/3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C9高校,7人毕业于墨尔本大学、格罗宁根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且大多数主持过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过SCI论文,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复旦肿瘤厦门医院的吴芷菀博士来自马来西亚,拥有在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教育背景,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吴芷菀表示,选择厦门是因为厦门的亲切与包容,以及极具吸引力的“青鹭英才”优培生政策与配套保障服务,能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进行规培学习十分难得,对于自己从事的乳腺癌耐药机制研究,医院提供了全国顶尖资源的支持,相信很快能够找到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此外,首届优培生中不乏高校急需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卫生系统极其紧缺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急需紧缺”专业型人才。例如,厦门医学院的池海霄博士,依托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开展“医疗-管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蓝彦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将发挥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知识,为慢性病与地方病预防工作、人群流行病学科研研究等作贡献。
  挑大梁压担子 释放青年人才创新活力
  “青鹭英才优培行动”是厦门市引育优秀青年人才的创新品牌,“青鹭英才”优培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青年生力军。用人单位将依据优培生“特点”“特长”进行精准分类、精细培育,助力成长成才,为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今年,厦门双十中学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引进4名博士生,每个人既当重点班的老师,又当学科竞赛小组的导师。厦门双十中学校长、市拔尖人才欧阳玲说:“学校引进的优培生素质高、责任感强、有学术功底、有发展愿景,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目标,为优培生提供了规范的培训、广阔的舞台、成长的阶梯,下一步还将构建博士学术工作站进一步深化青年人才培养。”
  来自新疆塔城的吴靖博士,是此次引进厦门双十中学的优培生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他认为博士到中学任教,可以发挥高等数学研究背景优势,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剖析中学数学教学与竞赛,他将以此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除教育与医疗领域,“青鹭英才”优培生还涉及重点科研领域。嘉庚创新实验室的马思媛博士,一入职就参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重点项目智慧储能大型设施建设。马思媛提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田中群院士等多位高层次人才导师经常给予青年人才指导与鼓励,未来她将继续深耕质谱技术及X射线技术等研发创新,积极展现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担当精神,助力建成国内首个能源材料领域专精特新科研设施。
  强政策优服务 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城市
  厦门市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育工作,今年专门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陆续推出“青年双百计划”、青年人才举荐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为青年人才打造国际化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青鹭英才”优培生政策力度位于同类城市前列。
  其中,职称评聘方面,突破青年人才职称评审、编制岗位等限制,对优培生单列编制,入职后可直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在参评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或申报科研项目立项时,还能优先给予推荐。
  在培养培育方面,厦门市为优培生指定省级高层次人才作为培养导师“手把手”进行“传帮带”,安排优培生开展不少于1年期的研修(访学),进一步拓宽青年人才国际化视野、提升专业业务水平。
  在生活保障方面,为优培生提供最高66万元安家补助、130万元购房补贴、子女教育、配偶随迁安置等一揽子服务,帮助优培生解决后顾之忧。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宁万山,医院看中宁博士的“信息学-医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背景对临床医学交叉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宁博士开辟“绿色通道”,迅速提供100平方米科研平台、3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以及过渡人才房等支持保障。入职仅两个月,宁万山博士就与国内十多所著名高校和医院启动了10项交叉医学研究项目,充分体现了名校优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据了解,2024届“青鹭英才”优培生选拔招录将在今年年底启动。覆盖范围、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升级,在原有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两大类基础上,扩大接收单位范围,引进教育类、科研类、医疗类、国企类等博士,为厦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来源:厦门日报 通讯员杨鸿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