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台胞风采
在这里只要踏实办事,就一定能做大做强
——记台商许世益
  一步一个脚印在常山奋斗近三十年,台商许世益感叹:“在这里只要踏实办事,就一定能做大做强”
  “1996年来大陆,1997年征地,1998年开建厂房,1999年投产……”许世益向记者细数着,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浓缩进短短几句话中,用他的话来说,那是自己的大半个青春。
  1996年,时年29岁的许世益正在台湾经营汽车零件的生产与销售业务,彼时当地劳动力与土地成本在明显上涨,恰巧工厂又需要扩大原材料供应,他便将目光投向创业成本更低的祖国大陆。同年,他创建了常山品兴汽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兴公司),从此在大陆扎了根。
  脚踏实地办工厂
  “一步一个脚印,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这是许世益对自己创业历程的总结。
  许世益的第一步是选址。他辗转厦门、泉州、漳州等多地,最终选择在漳州常山建厂,不仅因为更低廉的土地价格,还在于更亲切的风土人情,浓厚的闽南文化气息让他倍感亲切。
  第二步是征地建厂。许世益在常山申请了15亩建厂用地,面积是台湾原工厂的3倍。他回忆道:“当时常山土地很充足,再加上地价也低,其实可以多申请一些。但是我想的还是那句话,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
  第三步是招工投产。起初许世益只是将部分业务转移至常山,在常山的工厂加工零件,再将零件运至台湾的工厂组装,最后将成品销往海外。20世纪90年代,机械加工大量依赖人工操作,许世益在常山招聘了约100名员工。问题随之而来——新员工不会操作加工设备,甚至连见都没见过。这未曾难倒他:“没事,我会跑业务,也懂技术,连刀具都会做。员工不会,我就手把手一点一点地教。”渐渐地,员工们熟悉了机械设备,生产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伴着机器运转的隆隆声,品兴公司生产的汽车配件畅销海外,遍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各地市场,他也逐步撤掉在台湾的工厂,将加工、组装和销售业务全部集中到常山。
  2016年,一个新的商机浮出水面,许世益决定将这一步迈大些。
  敢为人先求突破
  液压助力器是刹车助力器的一种,主要应用于一些大型SUV、皮卡、重量在3吨以上的卡车上。“重量在两吨左右的车,用的是真空助力器,但对于3吨以上的大卡车,液压助力器能提供比真空助力器更稳定的助力输出,更适用于高温、高负荷工作。”许世益介绍。
  2016年,一位客户提出了液压助力器的购买需求。当时国内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寥寥无几,直到现在国内能够生产液压助力器并打入市场的企业也不超过三家,原因之一是液压助力器对技术要求苛刻,需要以微米级别的精度加工组装上百个零件。“公司现有的制动泵项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想要继续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想办法突破现有的技术水平,去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许世益反复权衡,毅然决定投身这个领域,前后花费五年多的时间,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研发资金,对照国外的标准参数反复测试、打磨,这才生产出合格的成品,并在近几年实现稳定供货。
  液压助力器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品兴公司的产能扶摇直上,亟待出口的产品一箱箱地堆放在厂房内外,原本15亩的土地日趋紧张。2023年,许世益开始向有关部门申请新的工业用地。
   乘风破浪再奋斗
  新地块的申请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预计今年内即可开工扩建。“常山的发展环境确实很好,在这里只要踏踏实实办事,就一定能做大做强。”许世益表示,公司成长之迅速依旧让他始料未及。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之后福建省22条实施意见发布,这让他倍感振奋。“今年元旦后,漳州市领导还到常山现场办公,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举措,我备受鼓舞。”他说道,“我亲身见证了这里的飞速发展,我明白两岸携手共赢才是真。”
  许世益今年已经58岁,仍干劲十足。他决定,要乘着大环境的东风再奋斗十年。
  (来源闽南日报 作者 孟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