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 畅通“家燕归巢”筑新梦
本报讯 近年来,泉州市德化县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畅通德化籍优秀人才与家乡的联系通道,吸引各类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为助推德化县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夯基赋能。
强化因才制宜机制,确保“引得进”。以镇、村为主体,通过调研走访、群众推介、以贤带贤等多渠道摸排名单,动态建立“在外德化籍人才信息库”,目前已摸排在外德籍高知、专技、企业家等乡贤人才1594名。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走访乡贤机制,定期走访留守乡贤人才家属,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在外乡贤解决后顾之忧。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汇德”工程,从生活补贴、购房补助、实习补助等10个方面为返乡学子升级待遇保障,其中为返乡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20万元的生活补贴。
优化爱才乐群生态,确保“留得住”。线上建设升级“德化人才超市”服务平台,线下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人才服务专窗,为在外返乡人才就业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今年已为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申请等服务35件次。利用节假日在外乡贤返乡时机,组织乡贤围绕营商环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建言献策,今年累计开展乡贤座谈会、恳谈会等活动61场次,参与在外乡贤、返乡人才数750余人。持续开展德化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66名在外德化籍高校大学生深入企业、大师工作室等参观调研、就业实习,让更多在外德化籍大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深化聚才平台建设,确保“用得好”。大力实施“德商回归工程”,依托10个异地商会成立北京德化人才工作站、成都德化人才工作站等招商引才工作联络点,聘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地区)29名优秀乡贤人才、企业家作为首批“招商引才大使”,延伸招商引才工作触角,为德化县对接在外德籍人才、先进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搭建桥梁,促进“找项目”与“引人才”深度结合,目前已引进3个德商回归招商项目。吸引德化在川乡贤创办安成青年创业园,建设创意创作交流基地,打造130多个陶艺创作工作室和电子商务创业的服务空间,先后吸引1000多名创客进驻园区创业。引导泉州工艺美院与瓷谷仙境“三创园”共建大学生陶瓷艺术实践创作基地,建立培训、孵化、创业“一条龙”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大学生——青年创客”培育孵化模式,目前已入驻82家陶艺创作工作室。 (通讯员 李子鹏)
强化因才制宜机制,确保“引得进”。以镇、村为主体,通过调研走访、群众推介、以贤带贤等多渠道摸排名单,动态建立“在外德化籍人才信息库”,目前已摸排在外德籍高知、专技、企业家等乡贤人才1594名。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走访乡贤机制,定期走访留守乡贤人才家属,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在外乡贤解决后顾之忧。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汇德”工程,从生活补贴、购房补助、实习补助等10个方面为返乡学子升级待遇保障,其中为返乡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20万元的生活补贴。
优化爱才乐群生态,确保“留得住”。线上建设升级“德化人才超市”服务平台,线下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人才服务专窗,为在外返乡人才就业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今年已为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申请等服务35件次。利用节假日在外乡贤返乡时机,组织乡贤围绕营商环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建言献策,今年累计开展乡贤座谈会、恳谈会等活动61场次,参与在外乡贤、返乡人才数750余人。持续开展德化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66名在外德化籍高校大学生深入企业、大师工作室等参观调研、就业实习,让更多在外德化籍大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深化聚才平台建设,确保“用得好”。大力实施“德商回归工程”,依托10个异地商会成立北京德化人才工作站、成都德化人才工作站等招商引才工作联络点,聘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地区)29名优秀乡贤人才、企业家作为首批“招商引才大使”,延伸招商引才工作触角,为德化县对接在外德籍人才、先进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搭建桥梁,促进“找项目”与“引人才”深度结合,目前已引进3个德商回归招商项目。吸引德化在川乡贤创办安成青年创业园,建设创意创作交流基地,打造130多个陶艺创作工作室和电子商务创业的服务空间,先后吸引1000多名创客进驻园区创业。引导泉州工艺美院与瓷谷仙境“三创园”共建大学生陶瓷艺术实践创作基地,建立培训、孵化、创业“一条龙”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大学生——青年创客”培育孵化模式,目前已入驻82家陶艺创作工作室。 (通讯员 李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