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海峡人才港 构建推动“四链”融合新机制
  一、背景描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多次就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完善区域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提出的“机制活”殷殷嘱托,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打造海峡人才港为总抓手,以实施“四链”合作联盟共建共享、全球高层次人才对接储备、紧扣重点产业引才聚才、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等四大改革攻坚行动为牵引,着力健全“四链”资源整合对接、科创成果论证转化、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孵化、产业园区协调联动、人才港全周期服务等五项机制,探索出具有海峡特色的“四链”融合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智力支撑。
  二、创新亮点
  (一)实施“四链合作联盟共建共享”改革攻坚行动,创新搭建开放对接平台。着力在汇聚“四链”资源上下功夫,邀请中国银行、申万宏源证券等10家资金链,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大学等8家创新链,绿芯半导体(厦门)有限公司等9家产业链,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人才链入驻海峡人才港,组成共建共享的合作联盟。
  (二)实施“全球高层次人才对接储备”改革攻坚行动,率先建设海峡塔尖人才库。与国内知名机构合作,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23亿论文文献、近75亿论文引用中获取信息,连接全球1.3亿研究型人才,构建全领域亿级人才库。同时,打造中科院系列、杰青系列等多个特色人才库,提供人才画像、推荐、对接等服务,为我省储备丰富的高层次人才资源。
  (三)实施“紧扣重点产业引才聚才”改革攻坚行动,率先绘制我省产业人才地图。为解决产业“人才需求是什么、供给在哪里”等问题,深入省内外产业园区、企业等开展调研,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产业集群、高校职校等进行系统分析,分领域绘制产业人才地图,直观展示产业人才供需情况,为有关单位按图索骥、按录索才提供指南。
  (四)实施“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改革攻坚行动,积极为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在全国率先开展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信采认工作,106名台湾同胞在台通过线上考试获得健康管理师等证书。扩大我省对台职业资格采认范围,与台湾行业协会合作推进证书互认、一考双证,累计向台湾人才换发各类证书178本。
  三、具体做法
  (一)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健全“四链”资源整合对接机制。海峡人才港主动“走出去”,组织员工访企对接产业人才需求,访校摸底专业人才分布,形成产业需求、急需紧缺人才清单。积极“引进来”,利用海峡塔尖人才库,邀请美国、英国等78名海外优秀青年人才来闽交流对接。与紫金矿业集团等合作设立“紫金矿业闽投海峡启航基金”,邀请中金公司等资金链联盟成员对人才创业项目投融资予以指导。
  (二)坚持“市场化”和“专业化”相结合,健全科创成果论证转化机制。根据人才需求,邀请有投资意向的联盟单位,就技术成熟度等进行论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已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底盘项目、微藻卫士绿色工厂项目、MEMS系统中永磁体应用项目等概念验证活动,组织高层次人才与福州招商集团、泉州招商办进行对接,推动项目落地。
  (三)坚持“高效能”与“高质量”相结合,健全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孵化机制。策划举办“海峡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综合采用“以投代评”等方式,征集到230多个项目,评选出一批创新性的技术、产品。组织优质项目现场路演,获奖项目优先推荐入驻海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园区,享受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和孵化服务。
  (四)坚持“一盘棋”与“分步走”相结合,健全产业园区协调联动机制。海峡人才港成立后,积极与省内各地产业园区、机构合作,建立22个分港。指导各分港因地制宜、同题共答,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五)坚持“强功能”和“优服务”相结合,健全人才港全周期服务机制。聚焦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需求,采用“专人专责、首问必答”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金融支持、法律咨询、资源对接、投融资规划等全周期服务。在海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免费提供开放洽谈区、共享会议室等,服务人才创新创业。
  四、取得成效
  (一)搭建了一批“四链”融合合作平台,进一步彰显海峡人才港“整合资源”的鲜明优势。在美国等组建海外留学生引才大使队伍,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等海外机构达成合作。组织百余名海外博士来闽开展十余场融合对接活动,促成150多个人才项目合作意向。在上海建设人才会客厅,与国内18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仅今年达成合作意向290项。
  (二)汇聚了一批高层次智力资源,进一步彰显“引才聚才”的功能定位。构建“塔尖人才专家库+海外引才大使+国内高校驿站”立体化引才体系,为我省高校、企业特别是老区苏区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组织企业赴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对接,促成人才引进意向超2000人次,签订校企人才合作协议81份,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90项。组织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近百家单位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吸引硕博士2900多人。
  (三)促成了一批高精尖项目转化,进一步彰显“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聚焦“四大经济”,通过柔性引才、技术对接等方式协助企业破解一批技术难题,促成150多个合作项目。比如,与三明市达成共建沪明人才转移服务中心,邀请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省内外6名化工专家到三明参加氟新材料产业对接活动,现场指导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四)吸引一批台湾企业和人才来闽创新创业,进一步彰显服务“海峡两岸”的大局担当。围绕深化两岸人才交流提出12条措施,优化“台湾青年就业广场”功能,率先在清华大学等高校举办台生专场招聘,为台青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举办5期在闽台湾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认定来闽台湾优秀毕业生111人并发放补助。开展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等赛事,组织1813名台湾青年来闽交流。
  今年以来,有关做法得到国家人社部领导和分管省领导肯定,在《八闽快讯》《福建组工信息》《海峡人才通讯》以及福建省电视台“八闽机关党建”、省直机关网站刊载报道。 (海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