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非遗人才“传承链”
本报讯 近年来,漳平市摸排非遗项目“家底”,积极培育非遗传承力量,探索“以产聚才,以才兴业”互促模式,将非遗人才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使非遗人才成为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的有生力量,倾力打造非遗人才“传承链”,有力促进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
着眼全市“寻”,建立非遗人才智库。开展非遗人才普查行动,摸清全市非遗项目底数,动态更新数据库,形成可视化人才名录,为人才培养、使用和交流提供依据。目前,在库非遗人才77名,摸底潜在非遗人才133名。以打造南洋镇“世遗小镇”为契机,挖掘一批乡村传统工艺项目、手工艺人,组织各级非遗人才参与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开展三批次漳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选活动,涵盖了34个特色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评选,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育”,厚植人才培养沃土。举办水仙茶、农民画等技艺培训班,成立“水仙茶传习中心”,开展农民画小小传承人培训班、非遗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研训等非遗传承普及活动,邀请省、市知名非遗专家和传承人进行授课,内容涵盖非遗理论、技艺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培训56班次,教学活动300余场次,覆盖2100余人次。建立“1+X+N”帮带机制,由1名“非遗明星”带头人组织X名同领域人才,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培育,开展跟班带教、现场观摩、示范领学等N项培训,目前已开展各类技能帮扶、专业培训、产业指导24期次,帮带人才1987人次。
千方百计“融”,激发人才辐射动能。建立党建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机制,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民间非遗项目传承人、手工匠人,建立利益联结、人才培养、文化保护、市场拓展机制,在传承“指尖技艺”的同时创造“指尖经济”,建设功能型展馆20余个,支部领办合作社84个,辐射农户1.6万户,实现产业发展收入近亿元。把人才需求和电商发展紧密融合,用好农民画、水仙茶等当地非遗资源,培育“漳显品味”等特色非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带动非遗人才创业积极性。目前,全市非遗产品电子商业从业人员600多人,先后吸引入驻创业实体100多个,电商网店300多家,从业人均增收上万元,实现产值上亿元。
大放异彩“用”,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开展“技艺传千载茶香飘万家”“水仙茗战南洋斗茶”非遗人才技能大赛,积极承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舞龙舞狮等重量级技能大赛,鼓励人才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选拔赛,累计参赛参训技能职工1000余人次。鼓励非遗人才参加“非遗进校园”“乡村村晚”“百姓大舞台”等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30余场。举办“文旅商贸集市·非遗购物节”活动26场次,组织非遗人才793人次参加龙岩市“非遗奇妙夜”活动及省内外非遗展销等活动。用好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机会,鼓励工作室成员进行技艺创新,提升非遗技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非遗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通讯员 黄翠)
着眼全市“寻”,建立非遗人才智库。开展非遗人才普查行动,摸清全市非遗项目底数,动态更新数据库,形成可视化人才名录,为人才培养、使用和交流提供依据。目前,在库非遗人才77名,摸底潜在非遗人才133名。以打造南洋镇“世遗小镇”为契机,挖掘一批乡村传统工艺项目、手工艺人,组织各级非遗人才参与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开展三批次漳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选活动,涵盖了34个特色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评选,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育”,厚植人才培养沃土。举办水仙茶、农民画等技艺培训班,成立“水仙茶传习中心”,开展农民画小小传承人培训班、非遗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研训等非遗传承普及活动,邀请省、市知名非遗专家和传承人进行授课,内容涵盖非遗理论、技艺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培训56班次,教学活动300余场次,覆盖2100余人次。建立“1+X+N”帮带机制,由1名“非遗明星”带头人组织X名同领域人才,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培育,开展跟班带教、现场观摩、示范领学等N项培训,目前已开展各类技能帮扶、专业培训、产业指导24期次,帮带人才1987人次。
千方百计“融”,激发人才辐射动能。建立党建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机制,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民间非遗项目传承人、手工匠人,建立利益联结、人才培养、文化保护、市场拓展机制,在传承“指尖技艺”的同时创造“指尖经济”,建设功能型展馆20余个,支部领办合作社84个,辐射农户1.6万户,实现产业发展收入近亿元。把人才需求和电商发展紧密融合,用好农民画、水仙茶等当地非遗资源,培育“漳显品味”等特色非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带动非遗人才创业积极性。目前,全市非遗产品电子商业从业人员600多人,先后吸引入驻创业实体100多个,电商网店300多家,从业人均增收上万元,实现产值上亿元。
大放异彩“用”,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开展“技艺传千载茶香飘万家”“水仙茗战南洋斗茶”非遗人才技能大赛,积极承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舞龙舞狮等重量级技能大赛,鼓励人才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选拔赛,累计参赛参训技能职工1000余人次。鼓励非遗人才参加“非遗进校园”“乡村村晚”“百姓大舞台”等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30余场。举办“文旅商贸集市·非遗购物节”活动26场次,组织非遗人才793人次参加龙岩市“非遗奇妙夜”活动及省内外非遗展销等活动。用好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机会,鼓励工作室成员进行技艺创新,提升非遗技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非遗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通讯员 黄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