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感”语言解读人才政策
本报讯“如果你来泉州旅游,这四个选项你最想体验什么?”“边玩边拿27万补贴。”……近日,在泉州市鲤城区2025年“校园引才大使”特训营总结会上,一位学员用极具“网感”的互动方式开场,让大家感慨:“人才政策宣讲还能这么潮!”
据了解,为深耕人才“港湾计划”,落细落实人才人口“双增”行动,进一步建强异地高校人才联络站大学生联络专员队伍,鲤城区委人才办联合鲤城团区委、鲤城区人社局等多个部门举办该培训班,旨在培育一批“懂鲤城、爱鲤城、荐鲤城”的青年骨干,为高质量建设“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凝聚青年力量。
“人才小白”变身“引才代言人”
“在外求学的青年学子是鲤城招才引智的‘城市代言人’,通过此次培训,我们不仅要让学员成为政策‘明白人’,更要他们变身城市‘推介官’。”鲤城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陈晓辉表示,希望他们能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鲤城故事,用同龄人的视角展现这座世遗之城的创新活力。
实地了解区情、研读学习人才政策、提升自媒体拍摄剪辑技巧、小组模拟实战演练……在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培训中,34名学员通过“理论+实践”的课程学习及相关考核,完成“人才小白”到“引才代言人”的蜕变,受聘为“鲤城区异地人才联络站专员暨校园引才大使”。
今年18岁的谢佳滢是首都师范大学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学习完自媒体视频拍摄剪辑技巧后,尝试制作了一条时长3分多钟的短视频。通过她的视角,带青年人才体验在泉州过一天,该短视频在她个人“视频号”发布后,获得一百多个点赞。“上大学期间,我会利用课余时间运营好个人自媒体号,通过自媒体平台推介泉州这座城市和鲤城人才政策。”谢佳滢说。
同为即将入学大一新生的许锦文今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她也制订起作为“引才大使”的个人规划,打算等9月入学后,通过向新同学、新朋友分享闽南美食、世遗景点和人才政策,吸引他们关注泉州鲤城。后续也会结合学校与鲤城区的沟通纽带,适时将双方的需求“精准对接”。
学子计划带政策“闯”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3年,鲤城区便着手搭建异地人才联络站,其中依托北京、成都、重庆、福州等地商会成立7个,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厦门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5个。
“ 经过各联络站的摸索运行,这两年在‘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此次,我们对异地人才联络站运行保障机制进行完善,其中联络站职责任务、人员管理等方面都有更明确的规定,希望各联络站能为鲤城招纳更多人才。”陈晓辉说道。
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的吕恩瀚即将步入大学二年级,他打算发挥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优势,带着鲤城人才政策“走出去”,与其他南京高校的学子们交流分享。他期待,鲤城能在南京成立异地人才联络站,到时他也将履行好“鲤城区异地人才联络站专员暨校园引才大使”的职责。
鲤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飞凌表示,希望“ 校园引才大使”们要当好鲤城故事的传播者,要主动联系所在高校泉籍优秀学子,及时传递面向青年学子的各项政策,让“青春返鲤”的热度持续升温。鲤城将始终当好各位“校园引才大使”的坚实后盾,全力为引才聚才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
(通讯员 施远圻 许璇璇)
据了解,为深耕人才“港湾计划”,落细落实人才人口“双增”行动,进一步建强异地高校人才联络站大学生联络专员队伍,鲤城区委人才办联合鲤城团区委、鲤城区人社局等多个部门举办该培训班,旨在培育一批“懂鲤城、爱鲤城、荐鲤城”的青年骨干,为高质量建设“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凝聚青年力量。
“人才小白”变身“引才代言人”
“在外求学的青年学子是鲤城招才引智的‘城市代言人’,通过此次培训,我们不仅要让学员成为政策‘明白人’,更要他们变身城市‘推介官’。”鲤城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陈晓辉表示,希望他们能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鲤城故事,用同龄人的视角展现这座世遗之城的创新活力。
实地了解区情、研读学习人才政策、提升自媒体拍摄剪辑技巧、小组模拟实战演练……在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培训中,34名学员通过“理论+实践”的课程学习及相关考核,完成“人才小白”到“引才代言人”的蜕变,受聘为“鲤城区异地人才联络站专员暨校园引才大使”。
今年18岁的谢佳滢是首都师范大学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学习完自媒体视频拍摄剪辑技巧后,尝试制作了一条时长3分多钟的短视频。通过她的视角,带青年人才体验在泉州过一天,该短视频在她个人“视频号”发布后,获得一百多个点赞。“上大学期间,我会利用课余时间运营好个人自媒体号,通过自媒体平台推介泉州这座城市和鲤城人才政策。”谢佳滢说。
同为即将入学大一新生的许锦文今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她也制订起作为“引才大使”的个人规划,打算等9月入学后,通过向新同学、新朋友分享闽南美食、世遗景点和人才政策,吸引他们关注泉州鲤城。后续也会结合学校与鲤城区的沟通纽带,适时将双方的需求“精准对接”。
学子计划带政策“闯”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3年,鲤城区便着手搭建异地人才联络站,其中依托北京、成都、重庆、福州等地商会成立7个,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厦门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5个。
“ 经过各联络站的摸索运行,这两年在‘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此次,我们对异地人才联络站运行保障机制进行完善,其中联络站职责任务、人员管理等方面都有更明确的规定,希望各联络站能为鲤城招纳更多人才。”陈晓辉说道。
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的吕恩瀚即将步入大学二年级,他打算发挥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优势,带着鲤城人才政策“走出去”,与其他南京高校的学子们交流分享。他期待,鲤城能在南京成立异地人才联络站,到时他也将履行好“鲤城区异地人才联络站专员暨校园引才大使”的职责。
鲤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飞凌表示,希望“ 校园引才大使”们要当好鲤城故事的传播者,要主动联系所在高校泉籍优秀学子,及时传递面向青年学子的各项政策,让“青春返鲤”的热度持续升温。鲤城将始终当好各位“校园引才大使”的坚实后盾,全力为引才聚才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
(通讯员 施远圻 许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