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揭榜挂帅”唤醒乡村人才
晨曦初绽,福建省屏南县寿山,远处山峦染金,近处石屋古巷错落生辉。“每一帧都是大片!”摄影爱好者感叹。寿山美景火爆“出圈”的背后,“揭榜挂帅”项目工作机制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2年,屏南县试点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从社会各界精选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139名,通过组织搭台、人才唱戏,为乡村发展注入人才力量。为推动人才作用发挥,屏南县及时配套出台“揭榜挂帅”项目工作机制,以人才为核心、需求为导向、项目为载体,有效实现低成本“小杠杆”撬动资金、资源、技术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的“大效应”,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能者挂帅 立项攻关破难题
甘棠是戍边英雄陈祥榕故里,英雄事迹有,但苦于没有专业人才策划开展事迹宣传。“揭榜挂帅”项目工作机制提供了机遇。项目征集令一经发布,甘棠乡有关负责人立刻着手陈祥榕一堂课进校园项目立项,最终由具有丰富宣讲经验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胡廷枫揭榜实施成功。
如何确定发榜项目?屏南县充分聚焦乡村发展需求,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各乡镇发展现状及难点堵点,并由各乡镇、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或商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提出的方式,共征得意向发榜项目45个。遵循“小精优”原则,由县委人才办针对项目具体内容、建设周期、预期成效等进行初步筛选后,再根据项目类型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集中论证,综合项目急需程度、挑战难度、预期效益等方面,最后遴选确定前汾溪村“乡野艺校”悦读休闲空间打造、白玉村“稻田公社”建设等首批10个发榜项目,明确给予项目奖补。
首批项目面向全体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公开发榜后,立即吸引人才(团队)申请揭榜。为有效搭建供需匹配双向订单式通道,县委人才办进一步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进行集中研判,综合揭榜人(团队)专业技术、攻关能力及项目可行性等方面,确定揭榜对象,并由乡镇和揭榜对象具体对接洽谈,细化合作内容、签订攻关协议。
专班护航 解题增效论赏薪
“ 我这烧烤摊才刚做起来,你们又搞个烧烤区,这不是抢生意嘛!”代溪镇北墘村村民小吴站在自家烧烤摊前,对着正在施工的黄酒文化演艺中心“围炉煮酒”烧烤区直跺脚。得知此情况,代溪镇项目服务专班即刻到达现场了解情况,积极与揭榜对象、村民等沟通协商,提出烧烤区建设完成后聘用小吴负责具体运营的共赢方案,切实解决揭榜对象、村民后顾之忧,确保黄酒文化演艺中心提升项目按时推进。
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屏南县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组建“县直部门+乡镇+村”三级服务专班,及时介入解决期间各类大小问题,为揭榜对象提供良好工作基础。同时,由县委人才办牵头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动态管理机制,进行全程跟踪问效,定期收集汇总项目实施情况、存在困难问题、意见建议等,并实行“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闭环管理,联合服务专班共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2个,全方位保障项目工作开展。
屏南县坚持结果导向,对已完成的项目,通过现场核查、查阅资料、集中会审、多方评议等方式,既对项目也对揭榜对象开展考核评估,确保奖补落到实处。目前,首批8个“揭榜挂帅”项目已如期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效,共发放既定项目和个人奖补89.5万元,实现“乡镇拿补助、个人领赏金”的双赢局面。
微力撬动 聚流活水润振兴
暮春暖阳漫过明净的玻璃,在“乡野艺校·大梦悦读”空间地面上织就流动的光影。工作人员清扫书架间浮尘,将新受赠图书按类别编码上架——这批由福建省公益文化研究会向乡村输送文化养分的书籍,将在此开启新的旅程。
“ 图书的入驻,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选择,更意味着城乡文化资源的流通。”在空间负责人毛华磊看来,该空间不仅是简单的读书区,更是城乡要素流通的联结点。
如今,在“揭榜挂帅”首批项目牵引下,乡村发展堵点不仅被精准破解,还有效形成资金、人才、客流等各类要素汇聚乡野的齿轮效应,不但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动能,而且催生了多元业态蓬勃生长:王林村大棠李分拣中心用一条生产线挑起产业链延伸重任,李子果脯、饮料、白兰地等新品成功面世;半圳村菌菇产业借势“食用菌直播电商基地”插上数字翅膀,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北墘村黄酒文化演艺中心以“古法新诠”为理念,重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时空对话;白玉村“稻田公社”创新“研学+”模式,农文旅产业方兴未艾;前汾溪村“ 乡野艺校·大梦悦读”成为公益美育的行动阵地与交流平台……也因此,“稻田公社”和“乡野艺校”双双斩获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项。这些各具特色的实践,有效助力乡村在农业转型升级、文旅研学开发等发展新路上赛出独特风采。
“该工作机制是具有生机活力的、是契合乡村振兴实际的,市级还专项拨付40万元补助资金,全力支持‘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我们将充分利用这笔资金,持续强化首批项目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好项目的长期效益。”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深耕聚智,揭榜拓效。在首批项目创效基础上,屏南县乘势而上,已完成第二批项目征集工作,涵盖文创、农业、党建等5个领域共26个项目,总投资达1200余万元,下一步将加快开展分析论证,遴选确定新一批项目,持续为乡村发展增效赋能。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5年第6期)
2022年,屏南县试点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从社会各界精选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139名,通过组织搭台、人才唱戏,为乡村发展注入人才力量。为推动人才作用发挥,屏南县及时配套出台“揭榜挂帅”项目工作机制,以人才为核心、需求为导向、项目为载体,有效实现低成本“小杠杆”撬动资金、资源、技术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的“大效应”,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能者挂帅 立项攻关破难题
甘棠是戍边英雄陈祥榕故里,英雄事迹有,但苦于没有专业人才策划开展事迹宣传。“揭榜挂帅”项目工作机制提供了机遇。项目征集令一经发布,甘棠乡有关负责人立刻着手陈祥榕一堂课进校园项目立项,最终由具有丰富宣讲经验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胡廷枫揭榜实施成功。
如何确定发榜项目?屏南县充分聚焦乡村发展需求,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各乡镇发展现状及难点堵点,并由各乡镇、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或商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提出的方式,共征得意向发榜项目45个。遵循“小精优”原则,由县委人才办针对项目具体内容、建设周期、预期成效等进行初步筛选后,再根据项目类型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集中论证,综合项目急需程度、挑战难度、预期效益等方面,最后遴选确定前汾溪村“乡野艺校”悦读休闲空间打造、白玉村“稻田公社”建设等首批10个发榜项目,明确给予项目奖补。
首批项目面向全体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公开发榜后,立即吸引人才(团队)申请揭榜。为有效搭建供需匹配双向订单式通道,县委人才办进一步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进行集中研判,综合揭榜人(团队)专业技术、攻关能力及项目可行性等方面,确定揭榜对象,并由乡镇和揭榜对象具体对接洽谈,细化合作内容、签订攻关协议。
专班护航 解题增效论赏薪
“ 我这烧烤摊才刚做起来,你们又搞个烧烤区,这不是抢生意嘛!”代溪镇北墘村村民小吴站在自家烧烤摊前,对着正在施工的黄酒文化演艺中心“围炉煮酒”烧烤区直跺脚。得知此情况,代溪镇项目服务专班即刻到达现场了解情况,积极与揭榜对象、村民等沟通协商,提出烧烤区建设完成后聘用小吴负责具体运营的共赢方案,切实解决揭榜对象、村民后顾之忧,确保黄酒文化演艺中心提升项目按时推进。
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屏南县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组建“县直部门+乡镇+村”三级服务专班,及时介入解决期间各类大小问题,为揭榜对象提供良好工作基础。同时,由县委人才办牵头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动态管理机制,进行全程跟踪问效,定期收集汇总项目实施情况、存在困难问题、意见建议等,并实行“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闭环管理,联合服务专班共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2个,全方位保障项目工作开展。
屏南县坚持结果导向,对已完成的项目,通过现场核查、查阅资料、集中会审、多方评议等方式,既对项目也对揭榜对象开展考核评估,确保奖补落到实处。目前,首批8个“揭榜挂帅”项目已如期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效,共发放既定项目和个人奖补89.5万元,实现“乡镇拿补助、个人领赏金”的双赢局面。
微力撬动 聚流活水润振兴
暮春暖阳漫过明净的玻璃,在“乡野艺校·大梦悦读”空间地面上织就流动的光影。工作人员清扫书架间浮尘,将新受赠图书按类别编码上架——这批由福建省公益文化研究会向乡村输送文化养分的书籍,将在此开启新的旅程。
“ 图书的入驻,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选择,更意味着城乡文化资源的流通。”在空间负责人毛华磊看来,该空间不仅是简单的读书区,更是城乡要素流通的联结点。
如今,在“揭榜挂帅”首批项目牵引下,乡村发展堵点不仅被精准破解,还有效形成资金、人才、客流等各类要素汇聚乡野的齿轮效应,不但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动能,而且催生了多元业态蓬勃生长:王林村大棠李分拣中心用一条生产线挑起产业链延伸重任,李子果脯、饮料、白兰地等新品成功面世;半圳村菌菇产业借势“食用菌直播电商基地”插上数字翅膀,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北墘村黄酒文化演艺中心以“古法新诠”为理念,重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时空对话;白玉村“稻田公社”创新“研学+”模式,农文旅产业方兴未艾;前汾溪村“ 乡野艺校·大梦悦读”成为公益美育的行动阵地与交流平台……也因此,“稻田公社”和“乡野艺校”双双斩获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项。这些各具特色的实践,有效助力乡村在农业转型升级、文旅研学开发等发展新路上赛出独特风采。
“该工作机制是具有生机活力的、是契合乡村振兴实际的,市级还专项拨付40万元补助资金,全力支持‘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我们将充分利用这笔资金,持续强化首批项目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好项目的长期效益。”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深耕聚智,揭榜拓效。在首批项目创效基础上,屏南县乘势而上,已完成第二批项目征集工作,涵盖文创、农业、党建等5个领域共26个项目,总投资达1200余万元,下一步将加快开展分析论证,遴选确定新一批项目,持续为乡村发展增效赋能。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