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数字人才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服务,完善评价聘用和激励机制”,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培养和引进数字乡村人才,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人才作为引领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模式智能化升级、服务方式现代化革新的中坚力量,其重要性愈发突出。
只有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才能广泛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各级党组织要将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制度,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将人才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切实推动人才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探索建立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通过季度分解、月度推进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合力。
数字人才培养必须紧扣乡村振兴实际需求,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要重点围绕数字农业、农村电商、智慧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分类制定专项培养计划。开展“数字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育一批兼具农业生产经验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数字新农人”;推进“数字乡村创客”计划,鼓励大学生、返乡青年等群体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创业。在培养方式上,构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多元化培训体系,注重实操能力提升。比如,通过“云课堂+田间课堂”相结合方式,帮助农民掌握直播营销、电商运营等数字技能,推动形成“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的现代农业新形态,实现“特色产品出村、数字人才进村”的良性循环。
推进乡村数字人才建设,关键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发展生态。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人才活力,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才有发展空间。一方面,注重实践育人,建立双向交流机制,推动基层干部到数字化岗位跟班学习,培育兼具乡土情怀和数字素养的治理人才;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完善从“引才”到“留才”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切实解决人才安居、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以系统思维做好制度设计,保持政策定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培育更多知农爱农、创新务实的数字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通过培育数字化人才,加速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我们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数字乡村的目标,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红利”,绘就农业强、农
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郭素娇 阮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