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陶瓷产业智造新“器”局

本报讯 近年来,在陶瓷产业的全球棋盘上,泉州德化县正落下一枚关键棋子——以人才为战略支点、尖端智能设备为引擎,全力锻造“全球陶瓷供应链管理中心”的硬核竞争力,实现从陶瓷“制”造到陶瓷“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针对传统陶瓷产业链中的生产线普遍存在产能落后、能耗较高、设备陈旧等问题,一支由材料科学家、智能制造工程师和数字化管理专家组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适时出现,以创新思维重塑德化陶瓷产业筋骨,通过实现陶瓷产业数字化改造,推动陶瓷产业突破困境、把握发展新机遇。
“最强大脑”破解研发难题
在这场重塑产业筋骨的装备革命中,担当重任的是德化县倾力打造的“最强大脑”——中科陶瓷智能装备研究院。它是由政府与科研机构共建的创新高地,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核心技术团队,聚焦陶瓷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需求,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人才动能。
研究院技术经理邓远贵介绍:“目前研究院最具代表性的设备产品是多瓣模全自动滚压生产线,一共5条生产线,2家企业正在使用。”其中,在德化新博龙陶瓷有限公司使用的2条生产线,从投产至今已生产170万个产品。
除此之外,研究院采用“院所+公司”孵化企业运作模式,成立中科(星辰)陶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承接智能装备成果推广应用。今年来,累计推广陶瓷智能生产装备20余套,成交额180多万元。
智慧集群重塑产业生态
在德化县城东古洋片区,占地354亩、计划总投资17.7亿元的陶瓷机械智造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这里将集聚丰弘陶瓷、天俊陶瓷、顺兴达陶瓷等专精特新龙头企业,吸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日用陶瓷机械生产线与5G智能工厂入驻。
“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85万平方米,已建设75.8万平方米,目前入驻企业36家。”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郑海清介绍。
近5年,德化县共建成全球花盆智慧制造产业园等7个产业集中园区,约150家企业入驻。 2024年,德化县投入研发经费5亿多元,在传统陶瓷产业的智能装备、制品烧成、泥料配方等方面创新水平均得到提升。此外,还大力建设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科陶瓷智能装备研究院、高科新材料陶瓷产业中试研究院等四大研究院,依托这些高能级科研院所,为人才施展才华、产业蓬勃发展提供新平台和新机遇。
成果落地赋能产业发展
从高精尖研发实验室到自动化生产线轰鸣的厂房,这些创新成果亟需从实验室走向广阔的生产阵地,将人才智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
走进德化同鑫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75条智能化生产线极大提高了产能:10秒,一块泥土滚压成花盆;15秒,一个模具完成注浆工序;10分钟,一条自动滚压生产线走完一个流程……“科学家们带来的自动化生产线,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效提高了成品率。这样一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创造能力都有所提升。”同鑫陶瓷总经理曾俩丰介绍,自2017年以来,公司年产值以20%的增速逐年攀升,未来新厂区将打造成为数字化工厂,自动化生产水平可达80%。
通过科技创新、人才赋能推动产业链重塑,德化这座“世界陶瓷之都”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引领、人才支撑的产业发展之路,以小写“china(瓷)”讲述大写“China(中国)”故事,冲刺千亿产业。
(通讯员 黄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