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吸引国际化人才强“磁场”
本报讯 连日来,“鹭引五洲,智荟未来”2025海外名校英才厦门行活动举行。近200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等顶尖名校的留学人才,及10名外籍专家与60余家企事业单位面对面交流对接,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此次齐聚的海外英才平均年龄29岁,88%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5.5%具备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专业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既有青年学者,也有携带技术成果的创业精英。
作为厦门引才聚智重要平台,此次活动精准匹配厦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厦门大学等高校渴求科研领军人才,翔安创新实验室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厦钨新能源、安捷利美维等企业亟需集成电路、新材料技术骨干。通过专场洽谈、行业沙龙等形式,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等领域已有多项人才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现场设置的“归鹭杯”创新创业比赛中,20个海外人才项目路演,“印刷OLED技术重塑智能表面新视界”等4个项目受到翔安创新实验室、厦门火炬高新区关注,拟展开进一步合作。厦门市人社局等部门现场解读“双百计划”“白鹭英才卡”等政策,提供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条龙”服务。
活动期间,海外英才们探访厦钨新能源智能化生产线、考察厦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体验“一站式”孵化服务,沉浸式感受厦门宜业宜居环境。美国籍计算机专业鲍博士表示:“厦门的创业环境、基础设施支持都很完善,印象非常好。”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伟伟也分享了在厦创业经历,称“双百计划”的启动资金支持为项目起步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厦门市充分展现城市对全球人才的诚意,不断延伸外籍人才服务触角,推出系列服务外籍人才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厦门国际化引才影响力,打造吸引外籍人才强“磁场”。当前,厦门人才资源总量达170万人,国际化人才逾6万人,已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在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开设的外籍人才咨询服务专窗,让不少外籍人才来厦前就吃上“定心丸”。自2021年起,厦门市不断延伸外籍人才服务触角,陆续在外国人工作、生活集中区——厦门市软件园一期、官任社区、厦门自贸片区、中医院设立4个外国人才服务站,让外籍人才就近在站内获得政务服务、就业创业辅导、学术技术交流、传统文化交流等一系列便捷高效的精准服务,增强留厦信心。
外籍人才朱莉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她申领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功能集成实体卡,该卡能集成性应用在多个场景。“现在去医院,我都是通过这张卡享受医保服务,非常方便。”朱莉说。
最近,她还体验了使用该集成卡在厦门市图书馆流畅办理图书借阅证,“太好了!用这张卡就能轻松借书,体验感特别好。”
朱莉能便捷使用集成卡,得益于厦门市人社局不断提升涉外保障效能的创新举措。今年,厦门市人社局在我省率先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功能集成实体卡,通过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信息加载到社保卡,实现工作许可便捷办理、信息查询核验等功能,并可享受医保、交通、文旅等“一卡通”市民待遇服务,为外国人在华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截至今年6月底,在厦工作的外国人累计领取集成社保卡逾300张。
此外,厦门市还为服务外籍人才招才引智专项工作搭建平台,强化国际人才对接。 2023年起,厦门市在我省率先实行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切实帮助企业引进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型青年人才。目前已有48位外籍人才通过认定,入职新科宇航等知名企业。
下一步,厦门市人社局将继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站式”审批机制,制定引进外国人才指导目录,开展国际医疗定点服务,建设国际化社区等,不断提升外国人才在厦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吸引更多海外英才落地厦门。 (本报综合 通讯员 庄鹏)
此次齐聚的海外英才平均年龄29岁,88%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5.5%具备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专业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既有青年学者,也有携带技术成果的创业精英。
作为厦门引才聚智重要平台,此次活动精准匹配厦门“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厦门大学等高校渴求科研领军人才,翔安创新实验室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厦钨新能源、安捷利美维等企业亟需集成电路、新材料技术骨干。通过专场洽谈、行业沙龙等形式,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等领域已有多项人才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现场设置的“归鹭杯”创新创业比赛中,20个海外人才项目路演,“印刷OLED技术重塑智能表面新视界”等4个项目受到翔安创新实验室、厦门火炬高新区关注,拟展开进一步合作。厦门市人社局等部门现场解读“双百计划”“白鹭英才卡”等政策,提供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条龙”服务。
活动期间,海外英才们探访厦钨新能源智能化生产线、考察厦门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体验“一站式”孵化服务,沉浸式感受厦门宜业宜居环境。美国籍计算机专业鲍博士表示:“厦门的创业环境、基础设施支持都很完善,印象非常好。”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伟伟也分享了在厦创业经历,称“双百计划”的启动资金支持为项目起步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厦门市充分展现城市对全球人才的诚意,不断延伸外籍人才服务触角,推出系列服务外籍人才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厦门国际化引才影响力,打造吸引外籍人才强“磁场”。当前,厦门人才资源总量达170万人,国际化人才逾6万人,已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在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开设的外籍人才咨询服务专窗,让不少外籍人才来厦前就吃上“定心丸”。自2021年起,厦门市不断延伸外籍人才服务触角,陆续在外国人工作、生活集中区——厦门市软件园一期、官任社区、厦门自贸片区、中医院设立4个外国人才服务站,让外籍人才就近在站内获得政务服务、就业创业辅导、学术技术交流、传统文化交流等一系列便捷高效的精准服务,增强留厦信心。
外籍人才朱莉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她申领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功能集成实体卡,该卡能集成性应用在多个场景。“现在去医院,我都是通过这张卡享受医保服务,非常方便。”朱莉说。
最近,她还体验了使用该集成卡在厦门市图书馆流畅办理图书借阅证,“太好了!用这张卡就能轻松借书,体验感特别好。”
朱莉能便捷使用集成卡,得益于厦门市人社局不断提升涉外保障效能的创新举措。今年,厦门市人社局在我省率先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功能集成实体卡,通过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信息加载到社保卡,实现工作许可便捷办理、信息查询核验等功能,并可享受医保、交通、文旅等“一卡通”市民待遇服务,为外国人在华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截至今年6月底,在厦工作的外国人累计领取集成社保卡逾300张。
此外,厦门市还为服务外籍人才招才引智专项工作搭建平台,强化国际人才对接。 2023年起,厦门市在我省率先实行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切实帮助企业引进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型青年人才。目前已有48位外籍人才通过认定,入职新科宇航等知名企业。
下一步,厦门市人社局将继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站式”审批机制,制定引进外国人才指导目录,开展国际医疗定点服务,建设国际化社区等,不断提升外国人才在厦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吸引更多海外英才落地厦门。 (本报综合 通讯员 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