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最强大脑”献智新能源产业
从产学研平台发布到项目落地签约,从院士顾问受聘到校地协同创新——9月22日,“院士集美行科技赋能环杏林湾科创带建设”集美区新能源产业推进会在华侨大学举行。
作为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的精品活动,本次大会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方案宣介、院士聘任、平台发布、项目签约等系列举措,为集美区环杏林湾科创带注入智力与产业合作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活动现场举行集美区科技顾问聘任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产化学工程专家、华侨大学先进碳转化技术研究院教授蒋剑春受聘成为集美区科技顾问。未来,蒋剑春院士将为集美区在新能源、生物基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集美区高校联盟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同步上线。该平台整合16家校所的优质科研资源,旨在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堵点,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服务。
13组“集美创新发展共同体”校企合作项目实现签约,涵盖技术开发、专业专班共建、高端人才双聘、实习实训等多元校企合作形式。
企业出题,院士攻关。作为校企技术开发合作项目,蒋剑春院士团队与万新新材料、如实道等企业达成技术开发合作,让“废弃稻谷壳高附加值转化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竹蛋白、竹纤维的功效及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应用”等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分别与瑞聚医学、同怡安环等企业签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华侨大学机电、计算机、化工学院专家与硕橙(厦门)科技、厦门瑞聚医学科技等企业达成高端人才“双聘”,推动高校人才进企业、企业精英入高校。
此外,集美工业学校、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路达(厦门)工业、厦门市兴信泰汽车维修等企业共建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商务专班,定制化培育产业人才。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网盒互联科技、宏发电声、优优汇联教育等企业合作,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助力人才“留集发展”。 (来源:厦门日报 记者 应洁 通讯员 林云萍)
作为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的精品活动,本次大会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方案宣介、院士聘任、平台发布、项目签约等系列举措,为集美区环杏林湾科创带注入智力与产业合作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活动现场举行集美区科技顾问聘任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产化学工程专家、华侨大学先进碳转化技术研究院教授蒋剑春受聘成为集美区科技顾问。未来,蒋剑春院士将为集美区在新能源、生物基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集美区高校联盟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同步上线。该平台整合16家校所的优质科研资源,旨在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堵点,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服务。
13组“集美创新发展共同体”校企合作项目实现签约,涵盖技术开发、专业专班共建、高端人才双聘、实习实训等多元校企合作形式。
企业出题,院士攻关。作为校企技术开发合作项目,蒋剑春院士团队与万新新材料、如实道等企业达成技术开发合作,让“废弃稻谷壳高附加值转化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竹蛋白、竹纤维的功效及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应用”等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分别与瑞聚医学、同怡安环等企业签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华侨大学机电、计算机、化工学院专家与硕橙(厦门)科技、厦门瑞聚医学科技等企业达成高端人才“双聘”,推动高校人才进企业、企业精英入高校。
此外,集美工业学校、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路达(厦门)工业、厦门市兴信泰汽车维修等企业共建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商务专班,定制化培育产业人才。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网盒互联科技、宏发电声、优优汇联教育等企业合作,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助力人才“留集发展”。 (来源:厦门日报 记者 应洁 通讯员 林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