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仙游县构建“需求+”人才振兴新模式

  本报讯 近年来,莆田市仙游县深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立足县域实际,以创新思维破解人才瓶颈,探索出一条以“需求+”为导向、校镇共建为依托、精准育才为手段的乡村人才振兴新路径,引导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面对传统人才下乡活动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实践短期化、人才转化率低”等痛点,仙游县创新推出“需求+”三下乡模式,有效扭转了“高校有热情、乡村难接招”的困局。通过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摸底,广泛征集各村(社区)、农场、农企在品牌设计、包装升级、技术推广、空间改造等方面的真实需求,形成详实的69项“需求清单”。这些需求通过官方平台向高校同步推送,大学生们依据专业特长“线上接单”,精准组队。这种“乡村点单—高校接单—人才履单”的闭环流程,确保了人才供给与乡村需求的“零时差”对接。2025年共对接30所高校,遴选226名大学生奔赴6个县市22个乡村,开展为期15天的驻村助村行动,其中仙游县本土部署了16支队伍176名大学生。
  引才更需育才。仙游县创新实施“ 3+15+N ”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模式,构建了从理论武装到实践锤炼,再到长效跟踪的全链条赋能体系。
  ——“3天论坛式培训”开阔视野格局。在驻村实践前,专门设计为期3天的《青年人才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论坛式培训,邀请包括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在内的20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人生观、实践观、乡土观”六大模块,采用“宏观讲授+案例拆解+情景对话”三位一体教学,帮助青年人才实现视野、能力与身份的三重转变。培训结束后的问卷显示,91.15%的实践队员明确表示“毕业后有合适机会愿意来乡村就业创业”。
  ——“ 15天乡村需求定制式社会实践”锤炼兴农本领。实践阶段,创新构建“督导全覆盖+五步工作法”的精细化管理机制,聘请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督导师,实现“线上实时答疑+线下入村把脉”双通道指导全覆盖。严格执行“目标预设、定期汇报、现场巡诊、全天解疑、成果固化”五步法,确保实践过程目标清晰、支持到位、反馈及时、成果扎实。学员们深入田间地头,直面真实问题,完成了从农产品Logo与IP形象设计、民宿样板间改造、主题墙绘到支教支农、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具体任务。
  ——“推动成立N个高校支农社团”延伸服务链条。为彻底破解人才服务的“短期化”难题,仙游县将人才培养从短期实践延伸至长期跟踪。一方面,将参与学员纳入“乡建青年种子库”,进行数字化建档和长期联络,优选50名作为“重点培育观察对象”,实施“一人一档、跟踪三年、动态服务”。另一方面,推动高校支农社团孵化,组织青年人才骨干参训后返回各自高校成立社团,常态化开展乡村主题活动并持续组织助乡行动,构建起“高校组团、县域赋能、长效反哺”的可持续人才生态。
  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返乡入乡的同时,仙游县高度重视高端科技人才对产业升级的牵引作用,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1个,签订合作协议6项,汇聚6名专家团队,柔性引进专家人才18名。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吴林坤教授团队等专家团队的科技服务,是“科技赋能产业、人才驱动振兴”的生动典范。
  针对文旦柚营养需求特性、果园土壤酸化等问题,廖红教授带领团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通过扎实的土壤分析与精准测算,为文旦柚量身定制专用有机肥配方,探索出“智能肥料+专家直联”的创新服务模式。“专家要到地头,问题要现场解。”廖红教授如是说。在她的技术指导和团队扎根服务下,今年仙游文旦柚预计总产量10.5万吨,产值达6.7亿元,较去年增产5%,带动920户文旦柚种植户人均增收7500元,合计增收2760多万元,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诸如廖红教授等科技人才不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更“把课堂设在田野里”。他们躬身示范,将农业技术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爱农村的基层农技员和“新农人”,并积极呼吁重建“ 赤脚医生”般的基层农技队伍,让科技的种子在沃野深处生根发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人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直接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仙游县的“需求+”模式和科技服务紧密围绕乡村产业实际需求,让人才的智慧与科技的力量直接转化为发展实效。
  在产业赋能方面,“需求+”实践团队共完成42款农产品Logo与IP形象、16款包装设计,助力12个农业主体实现品牌升级;开展直播31场、线下集市2场,累计观看10.4万人次,直接带动销售额58.7万元。在技术推广上,围绕绿肥套作、土壤改良等开展培训及田间课堂8场,覆盖440人次。自“需求+”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为地方创造综合经济效益超200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乡村看到了人才的价值,也让学子与专家在贡献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仙游县着力优化人才生态,深入实施人才支撑行动,切实解决大学生留乡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打造全方位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进企业、进乡村活动,深化人才金融支持,关心关爱人才身心健康,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
  仙游县通过构建以真实需求为牵引、以系统培育为核心、以科技赋能为重点、以产业振兴为目标、以优质服务为保障的乡村人才振兴新体系,将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引向乡村发展的主战场。从“需求+”精准引才到“3+15+N”系统育才,再到廖红教授团队式的科技服务,多元人才力量的汇聚,不仅破解了校地合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激发了乡村产业的内生动力,为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积累宝贵经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样本。
  (通讯员 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