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智聚钢链才兴漳平
人才引擎驱动钢铁机械制造产业发展
  本报讯 在闽西大地的产业版图上,漳平市钢铁机械制造产业链正以蓬勃之势破浪前行。今年前3季度,产业链实现产值83.19亿元,同比增长73.5%,背后是“引才—赋能—创新”的良性循环在持续发力。漳平市以产业链党建为引领,将人才工作深度嵌入产业发展脉络,用精准引育、校企联动、全维保障的组合拳,破解发展瓶颈,让人才星火汇聚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精准画像引育 人才适配产业需求
  “产业链要升级,人才供给必须精准对接。”这是漳平市在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共识。
  针对钢铁机械制造产业的技术痛点,当地从省内外选聘8名行业顶尖专家,组建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创新“请进来引智+走出去拓链”模式,既深入企业车间破解皮带系统优化、人工巡检机器人应用等8个“卡脖子”难题,又带领企业对接国内外优质资源、参与“十五五”产业规划编制。今年以来,专家团促成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推动24场次展会参展和4场供需对接活动,15个签约项目带来3.95亿元投资,为产业发展精准把脉定向。
  拓宽引才维度,汇聚多元智力活水。引进法国博士团队作为链上企业惠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合伙人”,在杭州联合创办“惠丰天舆有限公司”,构建“人才+项目+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助力漳平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智能建造产业标杆。创新实施“常青藤计划”,返聘13名在产业领域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退休人才组建“银发人才工作室”2个,带头攻关“卡脖子”难题,牵头解决技术需求11个,推动6个产业项目落地。
  聚焦本土培育,筑牢技能人才支撑。以“一产业链一技能竞赛”为抓手,举办钢铁产业焊工技能比赛,将一等奖获得者纳入F类人才管理并授予“技术能手”“金牌工人”称号,点燃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热情。依托链主企业福建龙钢,今年开设“精匠班”2期,230名学员参训并获得职业技能专项考核证书。同时优化职称评定机制,把技术创新、专利成果等实绩作为特殊人才评定依据,构建起“初级—中级—高级”梯度培养体系。目前累计培育高技能人才78名,推荐8人参与中高级职称评审,让技能人才有奔头、有舞台。
   校企携手联动 产教融合共育英才
  走进福建龙钢的生产车间,来自龙岩技师学院(漳平)产业学院的学员们正跟着企业技术骨干学习钢铁冶炼技艺。这是漳平市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生动缩影——链主企业福建龙钢与龙岩技师学院共建产业学院,量身培养钢铁冶炼、机械维修等专业技能人才。今年以来,漳平市建立4个实践基地,接收实习生763人次,通过“课堂教学+车间实操+师带徒传承”的模式,让学员快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为钢铁机械产业输送了一批“入职即可赋能”的实用型人才。
  搭建高能级平台,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漳平市推动链上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1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人才飞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促成专家团队73次深入企业指导,带动142名本土技术骨干提升技能,攻克14项技术难题。如今,福建龙钢已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5G工厂目录和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校企合作的创新红利持续释放。
  柔性引才则为产业注入“高端智力”。当地累计柔性引进25个高端人才团队,与嘉庚创新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漳籍中科院院士的技术引领,成功破解7项关键技术难题,让高端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为产业创新发展打开新空间。
   全维保障护航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住房有着落、子女上学不用愁,在这里工作特别安心。”这是链上人才的共同心声。漳平市聚焦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生活便利”核心需求,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今年已统筹302间人才公寓,协调解决7名人才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为692人次人才子女提供免费午餐及托管服务,发放92.6万元就业补贴,用贴心服务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政策激励为人才创新添动力。当地持续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工作意见及配套激励政策,推出人才专属信贷产品。今年以来,发放科技贷1.08亿元、人才贷1970万元,设立2个总规模4000万元的专项产业投资基金,为企业引才和技术研发提供坚实资金支持,让人才敢创新、企业敢投入。
  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让每一位链上人才都能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定期开展产业链“十佳菁华英才”“优秀员工”评选,为获评者颁发专项奖励。依托主流媒体平台,通过专题专栏分享成长故事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人才风采。这一系列举措既让“尊才爱才、以才强链”的理念深植人心,更让人才的职业成就被看见、被尊重,切实增强人才的获得感与荣誉感。
  如今的漳平,钢铁机械制造产业链已然成势、聚链成群。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深耕链上、竞展锋芒,3家链上核心企业成功入选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入库培育名单……人才与产业相互成就、双向奔赴,钢铁机械制造产业链正以人才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更加精彩的篇章。 (通讯员 黄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