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情系“三农” 振兴乡村
——记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专家陈秋华
  福建省“北大门”浦城县,有两个省级扶贫重点村——小溪村和源头村。如今,走进这两个村落,远山如黛,溪水潺潺,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社区服务中心、文化读书室、灯光球场、体育健身场错落有致,仿佛置身于一个城市花园小区。村里农家乐、土特产品店,游客时常光临。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陈秋华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与汗水。”两个村的村民、村委异口同声地表示感谢,南平市科技局也高度肯定。
  陈秋华,是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知名专家,原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近年来,他先后主持了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福建省“十五”“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30余项。
  多年来,陈秋华带着他的团队,走进乡间田头,致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带领无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抒写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情系“三农”、科学扶贫的绚丽篇章。 
 
  致富久为功
  陈秋华说:“脱贫只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要使农村富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需要久久为功,我们要做好长期的服务。”
  2015年,陈秋华作为科技人员,派驻小溪村和源头村对接帮扶。他第一时间组建了专家服务团队,带领团队进村入户、上山下田,针对两村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村民的诉求和希望,充分发挥团队的乡村旅游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创意、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等方面的人才学科优势,准确把脉、精准施策,提出发挥乡村生态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并精心编制了《浦城县山下乡小溪村乡村旅游发展策划方案》和《浦城县山下乡源头村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策划方案》。
  陈秋华通过现场指导、讲座交流、产业辅导、政策解读等方式,用心用情地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蓝图,全面推动扶贫工作进行。村庄文化广场、道路、环境卫生等得到显著改善,村民对生活更有奔头,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2016年,源头村被评为脱贫先进村;2017年,小溪村成为乡村旅游特色村,全村人均收入达13743元,20户贫困家庭58人提前得到安置。
 
   扶贫先扶志
  陈秋华经常对团队成员说:“扶贫要先扶志,要让广大农村区域的干部群众都有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志向,这是我们的责任。福建省广大农村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守着‘金山银山’而不知道如何发展,我们要转变他们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庞大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打通城乡之间的资金流、人员流、商品流、信息流等通道。”
  陈秋华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踏上“扶志”之路。他通过县委中心组学习、乡镇干部培训班、农业农村专项培训等机会,向农村干部群众传递发展思路与脱贫致富志向;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述“怎样脱贫致富”“如何做好农家乐”等,妇女抱着孩子、老农牵着牛围绕在陈秋华周围听着、交流着。
  这样的交流、讲座、培训持续多年,仅2018年,他的讲座、培训就多达20多场,其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产业融合背景下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等专题尤其受欢迎。
  以陈秋华为首的“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乡村旅游研究中心”,还分别在龙岩连城县、南平松溪县、宁德霞浦县、泉州南安县、漳州龙海市等地建立了研究基地,通过基地辐射到广大乡村,为高校师生与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长期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学生实践与旅游业态辅导、乡村振兴实施等合作通道。 
 
   扶智需植智
  陈秋华一直强调:“扶贫要把智力输入与智力植入相结合,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初心与使命是一种有机的结合,不可分割。”他表示,服务“三农”,既要把高校的科技成果带到广大农村,更要把“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职责融入服务“三农”中,教书育人不仅在教室里,更要在田间地头,让更多农民掌握技能,从而使脱贫致富拥强有力的内生动力和技术基础。
  陈秋华不仅手把手地指导、教会农民如何经营乡村旅游点,还经常把自己的著作《福建省乡村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送给农民朋友,要求团队成员多下基层、进农村,与农民交朋友。他先后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团队”“乡村生态旅游服务团队”“乡村文化振兴服务团队”“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农场主服务团队”,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全省培养了20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
  仅2018年,陈秋华就组织132人次,为全省各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乡村文化振兴、脱贫帮扶、农业合作社运营等服务;为地方制、修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美丽乡村等方面规划共15项;制定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标准;对十多个村落进行针对性现场辅导,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陈秋华的足迹已踏遍福建省150多个乡(镇)、360多个村落。他依然奋战在田间地头,把扶贫信念挥洒在祖国大地,致力于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他用浓厚的家国情怀,诠释着一名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通讯员 马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