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双一流”高校招生新风向 人工智能成新专业“爆款”
  高考即将结束,选择报考什么专业关系考生的人生路径。在选择专业时,新设立专业往往最受关注,被认为代表着未来产业、社会发展方向,且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目前,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陆续开始招生推介。记者梳理发现,部分高校在今年将有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专业招生。
  一方面,高等院校需要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另一方面,随着“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深入,增设新专业也是为了做好未来创新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
  这些新招生专业体现了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又将在未来给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答卷?
 
  哪些专业持续火爆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持续火爆。2019年,35所院校新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近三年获批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更是接近300所。这些新专业在2020年继续招生。
  今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次招收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厦门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招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生。
  相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对基础理论、关键算法研究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不仅获批数量少,而且集中在学术实力雄厚的名校。在今年“双一流”高校新招生专业中,人工智能专业数量最多,超过了前两年风头正劲的大数据专业。
  记者分析发现,这些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与各校自身的优势学科、优势行业资源结合紧密。
  比如厦门大学新招生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在原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等优势学科基础上新增设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则是偏重于加强数字农业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在高瓴人工智能研究院之下,将和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探索中外高校联合支持的专业建设模式,并与高瓴资本、京东、滴滴等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同样在近年备受推崇的新兴专业是网络安全。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今年都新招收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近年来,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随着‘新基建’的推出,人才的缺口很大。”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任奎说,今年研究生招生中,他所在的人工智能安全方向专业扩招了20人。
 
  新专业的“智能”特点

  智能制造是今年的新风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邓怡介绍,该校今年新招收智能制造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为了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而设立的。
  “学校从战略全局的角度考虑,决定以全校相关专业为依托,培养面向航空航天与国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智能制造专门人才。”邓怡说。
  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新增全国首个智能农业装备工程的新农科专业。“这是高起点专业,学生深造及就业前景广阔。”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付立忠说。
  此外,今年“双一流”高校新招生的“智能”专业还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东南大学的智能建造、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山东大学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等。
  前沿性是这些专业的最大特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介绍,中国科大的工科实际上都是“新工科”,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新型工科,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新型材料、精密仪器、火灾科学;另一大类叫“未来工科”,比新型工科更加前沿的工科。
  “可能新型工科瞄准的是近5年、10年,而未来工科瞄准的是未来20年。现在学校着力发展两个未来工科,一是聚变核能,二是量子信息。所以,科大在工科方面一直是希望更精、更强,为国家关键的、被西方卡脖子的一些项目作出自己的努力。”他说。
 
  大类招生解决专业选择难题
  对于考生来说,新专业固然意味着新的机会,但如果入学后发现与自己的兴趣、志向不匹配,该怎么办?
  事实上,大类招生已成为高考录取的趋势。比如,湖南大学今年新招收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第4学期末可选择分流专业。
  山东大学今年新增4个新专业,分别是智能医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供应链管理和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但该校招生专业缩减到93个左右,济南校本部和青岛校区共有43个招生专业类包含80个专业,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是通过校内选拔方式来进行招生。
  比如,计算机学院的所有专业合并为计算机类(计算机与智能方向)招生,软件学院所有专业合并为计算机类(软件数媒与大数据方向)招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所有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类(通信电子与光电方向)招生。
  东南大学招生办主任张力介绍,东南大学今年新增智能建造、智能感知工程、生物科学和艺术史论4个专业,由于2019年开始实行跨学院大类招生,以上4个专业在2020年都不单独招生。相关大类招生,分别是土木交通类、自动化电气测控类、环境化工生物类和文科实验班类。
  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在人文专业试点,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是全国率先开展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的高校之一。
  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迪介绍,学校部分专业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使学生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发展局限。学生低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以面向学科门类、学科大类和学科专业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学生经过通识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在大类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要求,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确定主修专业。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硕豪认为:“大类招生能给学生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也有利于落实‘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而创造性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就是学科交叉融合。”
  在跨学科的发展趋势下,大类培养也成为必然。西安交通大学今年新增全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据了解,该专业依托和整合了校内6个学科,其中包括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两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