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破解基层“人才荒”须在关键处发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等作出重大部署,为新形势下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集聚更多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是人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福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力有效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强化帮扶协作,加大人才项目支持力度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必须实施好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人才支持项目,健全人才帮扶机制,以人才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我们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制度,累计从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选派5批近2万名驻村第一书记、2.2万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一线开展帮扶。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和引进生项目方面,加大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力度,近年来共安排1500多名选调生、800多名大学生村官和300多名高校优秀学子到老区苏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这些干部、人才扎根基层、倾情奉献,助力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在人才接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省内重点地区、基层一线人才智力对口帮扶机制,实施好各类人才支持项目,推广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模式,加大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以人才振兴驱动乡村振兴。
  强化产才融合,助推艰苦边远地区产业发展
  人才兴,则产业兴。推动艰苦边远地区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充分发挥产业和科技项目的集聚效应,积极打造事业平台,激励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创新创业。
  经批准到老区苏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基层一线创新创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科研人员,其人事(劳动)关系保留年限可延长至5年;落实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支持措施,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企业招录的工科类优秀毕业生,按用人单位税前支付薪酬的80%标准发放补助,累计补助3年;在省引才“百人计划”、产业领军团队等重大人才项目遴选中,对山区地市实施单独遴选。这些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支持山区地市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606人、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3689人。
  宁德市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集聚了一大批产业人才,其中宁德时代自2011年创立以来,先后引进各类研发人才5364名,获得省级人才补助1.6亿元,构建起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人才高地,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企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将充分依托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鼓励艰苦边远地区以适当方式与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大规模引进产业人才,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以产业集群催生人才聚集,以人才聚集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强化机制创新,畅通人才流动渠道
  机制活则满盘皆活。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精准施策,不断完善人才认定、流动、激励等机制,艰苦边远地区的人才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我们对省级高层次人才采取资格条件认定制,将省级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权限下放给各设区市以及个别重点企业。完善编制管理,以县为单位实行“人才编制池”机制,建立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改进基层公务员招录,助力老区苏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2.3万人。革命老区龙岩发扬“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光荣传统,在全省率先探索组建人才发展集团,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山区地市引才难的问题,先后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项目37个、各类高层次产业人才723人。
  创新思路,方能破解“人才之渴”。我们将着力破除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用人主体放权,在政策方面倾斜支持基层一线人才,让人才活水充分涌动。
  强化内生动力,留住用好本土人才
  艰苦边远地区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破解人才匮乏的根本任务,创造条件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让更多人才真正愿意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扎根工作。
  我们出台了引进产业项目、创办小微企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累计吸引3.7万名人才返乡创业。加大定向委培力度,改进委培生用编方式,适当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范围和规模,启动新一轮医学定向生培养工作,引导更多闽籍学子回乡工作。每年定期从老区苏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派一批业务骨干到上级对口单位、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和培训研修,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扎实抓好本土扶贫干部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本土扶贫干部队伍,累计培训92万人次。统筹兼顾人才流动规律及山区地市需要,合理设定山区地市人才的服务周期和调动条件,规范山区地市人才向沿海地区流动。
  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拓展人才成长空间,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积蓄源源不断的人才源头活水。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文章刊载于《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5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