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智环境”促进人才发展
所谓“营智环境”,就是创造和营造一切有利于人才发展及其智力成果运用的环境。对于财力和交通区位处于劣势的山区县而言,引才有局限性,如何留才用才,加快从重视“营商环境”向“营商环境”和“营智环境”并重转变弥足重要。今年来,将乐县着力在优化“营智环境”上做文章,以城区“人才之家”、园区“人才驿站”建设为着力点,以人才“一企一策”服务为主线,探索打造“两点一线”人才服务体系,取得较好成效。
坚持“普惠性+个性化”政策并行
为企业引才聚才提供最优最大支持
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企业“周末专家行”柔性引才机制实施意见》《2020年度将乐县重点产业相关企业目录》《将乐县轻合金产业特聘专家管理办法》等招才新政,对企业引才给予每月最高1万元的生活补贴和一次性3万元的研发成果转化补助,对轻合金产业特聘专家实施“每月固定津贴+年底绩效激励”奖励机制。
在三明市率先实行人才“一企一策”,从全县科技型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企业中遴选出25家企业,在人才引进奖励、研发成果奖励、人才服务保障等8个方面,享受“量身定制”的人才支持政策“服务包”,其中既有普惠性的政策集成,又有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发展遇到的瓶颈、需要党委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精准定制的个性化政策。
比如,对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劳模工作室”“金牌工匠工作室”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5万元,免费为企业提供学术研讨、创业培训等平台,真正做到与企业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推动企业生产满负荷“转起来”、县域经济“活起来”。
“县里人才‘一企一策’这个服务,真是暖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作为出口型企业,我们受到不小的损失,但有党委政府这样的关爱支持,给予这么多的政策红利,我相信企业一定能克服困难,顺利转型,壮大生产!”华田家俱(福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淑招感动地说。
今年来,将乐县新引进教授4人、博士4人、硕士1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人、大中专毕业生172人,其中经由人才“一企一策”企业引进共101人,兑现人才引进等奖励补助121万元。截至目前,该县人才总量共2万人,先后引进20名院士和150多名博士、硕士、专家、学者开展项目合作和创新创业,其中2人入选国家引才项目,3人、2个团队入选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4人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
搭建“孵化器+服务平台+加速器”模式
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以城区“人才之家”、园区“人才驿站”两个服务平台为基点,与城区电商园、园区中博模具产业园等省级孵化器形成良好联动,延伸企业孵化服务内涵,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融资创投、创业培训等服务53场次。
采取“单位定向选题+企业自主选题”模式,定期举办学术研讨、科技论坛、人才沙龙等人才公益活动,着力构建与人才需求相匹配、与企业发展相衔接的人才交流互动平台体系。
每月常规开展2期人才沙龙活动,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轮流当家”,结合部门职能开展涉及科技、财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交流活动。
鼓励企业自主选题,不定期召开政策对接、学术研讨、项目路演等专题沙龙活动,今年来已举办人才交流活动7场、惠企政策对接恳谈会等专题沙龙活动4场。
借助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完善“政府—高校—科研实训基地”三级联动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在已有的8个科研实训基地基础上,今年又与福州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新建科研实训基地5个,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和人才合作,打通科研成果实用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孵化加速一体化。
今年来,将乐县新入驻企业61家,申请专利总数471件,实现总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7.2%;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0.73亿元,增速19.2%。
探索“线下一站式+线上一条龙”
服务模式
建设三明市首个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将乐县“人才之家”,设置就业服务、商务洽谈、会议活动、休闲娱乐、人才展示等功能区,为人才生活保障提供全周期服务。线下,整合人社、工信等部门的人才服务资源,在“人才之家”“人才驿站”分别设立服务窗口,安排人员坐班服务,为人才提供补贴申报、人才认定、职称评定等服务,实现人才服务“一口对外,一站办结”,推动业务办理“最多跑一趟”;设立政策服务专区,配置人才政策查询触摸屏及人社政策宣讲一体机,实现人才政策一站查询;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人才专员服务机制,从县直单位选派30名熟悉项目运作、品牌推广等工作的人才专员,采取“专员服务、全程跟踪”模式精准对接63家重点企业,帮助协调解决银企对接、项目申报、员工招聘等问题。
线上,创建“将乐人才之家”云平台,接入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人才信息库和三明市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开设政策指南、求职招聘、创新平台等栏目,提供政策查询、用工推荐、就业匹配等服务,让人才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政策、享受服务。
今年来,将乐县共为企业解决防疫物资储备、人才公租房申请、人才子女入学等问题780余个,帮助企业申请人才奖励、研发投入等补助资金1063万元,协调解决用工需求829人。
下一步,将乐县将继续用好城区“人才之家”、园区“人才驿站”,通过扩大人才专员队伍、探索建设将乐人才大数据中心、争创省级人才驿站示范站等举措,提高人才服务精准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软环境。
(通讯员 龚娟玲)
坚持“普惠性+个性化”政策并行
为企业引才聚才提供最优最大支持
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企业“周末专家行”柔性引才机制实施意见》《2020年度将乐县重点产业相关企业目录》《将乐县轻合金产业特聘专家管理办法》等招才新政,对企业引才给予每月最高1万元的生活补贴和一次性3万元的研发成果转化补助,对轻合金产业特聘专家实施“每月固定津贴+年底绩效激励”奖励机制。
在三明市率先实行人才“一企一策”,从全县科技型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企业中遴选出25家企业,在人才引进奖励、研发成果奖励、人才服务保障等8个方面,享受“量身定制”的人才支持政策“服务包”,其中既有普惠性的政策集成,又有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发展遇到的瓶颈、需要党委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精准定制的个性化政策。
比如,对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劳模工作室”“金牌工匠工作室”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5万元,免费为企业提供学术研讨、创业培训等平台,真正做到与企业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推动企业生产满负荷“转起来”、县域经济“活起来”。
“县里人才‘一企一策’这个服务,真是暖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作为出口型企业,我们受到不小的损失,但有党委政府这样的关爱支持,给予这么多的政策红利,我相信企业一定能克服困难,顺利转型,壮大生产!”华田家俱(福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淑招感动地说。
今年来,将乐县新引进教授4人、博士4人、硕士1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人、大中专毕业生172人,其中经由人才“一企一策”企业引进共101人,兑现人才引进等奖励补助121万元。截至目前,该县人才总量共2万人,先后引进20名院士和150多名博士、硕士、专家、学者开展项目合作和创新创业,其中2人入选国家引才项目,3人、2个团队入选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4人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
搭建“孵化器+服务平台+加速器”模式
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以城区“人才之家”、园区“人才驿站”两个服务平台为基点,与城区电商园、园区中博模具产业园等省级孵化器形成良好联动,延伸企业孵化服务内涵,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融资创投、创业培训等服务53场次。
采取“单位定向选题+企业自主选题”模式,定期举办学术研讨、科技论坛、人才沙龙等人才公益活动,着力构建与人才需求相匹配、与企业发展相衔接的人才交流互动平台体系。
每月常规开展2期人才沙龙活动,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轮流当家”,结合部门职能开展涉及科技、财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交流活动。
鼓励企业自主选题,不定期召开政策对接、学术研讨、项目路演等专题沙龙活动,今年来已举办人才交流活动7场、惠企政策对接恳谈会等专题沙龙活动4场。
借助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完善“政府—高校—科研实训基地”三级联动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在已有的8个科研实训基地基础上,今年又与福州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新建科研实训基地5个,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和人才合作,打通科研成果实用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孵化加速一体化。
今年来,将乐县新入驻企业61家,申请专利总数471件,实现总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7.2%;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0.73亿元,增速19.2%。
探索“线下一站式+线上一条龙”
服务模式
建设三明市首个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将乐县“人才之家”,设置就业服务、商务洽谈、会议活动、休闲娱乐、人才展示等功能区,为人才生活保障提供全周期服务。线下,整合人社、工信等部门的人才服务资源,在“人才之家”“人才驿站”分别设立服务窗口,安排人员坐班服务,为人才提供补贴申报、人才认定、职称评定等服务,实现人才服务“一口对外,一站办结”,推动业务办理“最多跑一趟”;设立政策服务专区,配置人才政策查询触摸屏及人社政策宣讲一体机,实现人才政策一站查询;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人才专员服务机制,从县直单位选派30名熟悉项目运作、品牌推广等工作的人才专员,采取“专员服务、全程跟踪”模式精准对接63家重点企业,帮助协调解决银企对接、项目申报、员工招聘等问题。
线上,创建“将乐人才之家”云平台,接入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人才信息库和三明市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开设政策指南、求职招聘、创新平台等栏目,提供政策查询、用工推荐、就业匹配等服务,让人才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政策、享受服务。
今年来,将乐县共为企业解决防疫物资储备、人才公租房申请、人才子女入学等问题780余个,帮助企业申请人才奖励、研发投入等补助资金1063万元,协调解决用工需求829人。
下一步,将乐县将继续用好城区“人才之家”、园区“人才驿站”,通过扩大人才专员队伍、探索建设将乐人才大数据中心、争创省级人才驿站示范站等举措,提高人才服务精准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软环境。
(通讯员 龚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