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惠安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圈

  本报讯 近年来,泉州市惠安县聚焦主体单一、标准不够科学、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人才评价方面突出问题,探索推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生态圈。 

  坚持以用为本导向
  拓展多元化评价主体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单位自律、社会监督的叠加效应,健全政府、用人主体、市场相结合的评价主体,避免多头、重复评价人才。
  一是优化涉才部门管理功能。强化“一盘棋”格局思维,统筹各类人才工程计划,将各行业、各领域人才评价工作写入16个涉才职能部门“三定”方案,明确各部门“制定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强化部门对人才评价的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
  二是探索用人主体自主评价。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主体意识,支持用人单位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功能定位评价人才,以达利集团、永悦科技等17家产业龙头企业为试点,开展企业自主评价高层次人才工作,先后认定高层次人才82人。同时,对试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是培育市场化评价机构。支持引导石雕石材协会、雕刻艺术研究会、建筑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学会)和中化泉州石化等大型企业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侧重从职称、技能两个方向,向上争取承接石化、雕艺、建筑等行业相关中级职称评审试点和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工作。目前,中化泉州石化入选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取得了汽煤柴油加氢装置操作工、催化裂化工等1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 

  订立差异评价标准
  加快分领域评价改革

  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重点在工业科技、教育、卫生、文旅等行业领域,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实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
  一是“积分制”评价科技人才。出台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支持办法及评选细则,对人才试行“积分制”动态管理,由企业、社会、政府三方共同评价,设置企业和个人两个一级指标,实现发展平台潜力和个人业绩实效并重,着重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贡献度进行评估,目前已评选17名科技人才纳入“工业科技人才百人汇”专家库。
  二是“分众化”评价教育人才。注重分类分层抓好考核评价,将中小学教师分为学校管理岗、专任教师岗、教辅人员岗等3类岗位人才,学校管理人员重点评价对其战略规划、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的能力,专任教师重点评价其在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创新能力和教书育人工作业绩,教辅人员重点评价其教学设备运维和行政管理能力。同时,深入实施“杏坛新秀计划”、“教育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对经评估有发展潜力的30名优秀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三是“专业化”评价卫健人才。实施“医学菁英人才引航工程”,从2020年到2022年,评选100名卫生健康人才进行储备培养。对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公共卫生人才,重点考察其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等能力;对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引入临床病历、诊治方案等作为评价依据。
 
  健全正向激励机制
  提供全要素保障支撑

  坚持因人而异、精准服务,完善以实现人才价值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服务,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一是整合人才福利“政策包”。建立“人才层次+政策优待”的评价激励体系,把人才评价结果作为兑现人才待遇的基本依据,全方位提供人才津贴、购房补助、金融服务、创业指导、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多项福利政策。
  二是做活人才交流“生活圈”。建立人才常态化联系服务模式,严格落实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直接联系和掌握石油化工、建筑雕艺、生态环保等20个关键领域的知名专家705名,鼓励支持各类专家人才在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明创造、智库研究、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定期开展多种形式人才联谊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为人才提供法务、财税等指导服务。打造人才服务商圈,引导城区各商业综合体在政策宣传、商家优惠、人才活动等方面开展相关合作。
  三是打造人才示范“典型点”。选树用人主体典型,建立杉鹰无人机、慧芯激光等18家人才工作直接联系示范点,加大人才企业动态和人才风采宣传,组织拍摄“新惠安人”“科技人才”“惠安工匠”等主题的人才宣传片,分行业分地域举办人才培训班、研修班、沙龙等活动,引导企业提升重才爱才意识。(通讯员 庄培坤 黄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