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加大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力度 唱响乡村人才振兴“春天的故事”
本报讯 近年来,永春县不断加大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力度,围绕鼓励人才下乡、支持能人兴乡、吸引青年返乡提出21条干货措施,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培育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一曲新时代人才发展“春天的故事”正悄然唱响。
引才:春风化雨汇成流
漫步在永春县桃城镇南星社区,这里山碧如洗,溪水潺潺。由省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泉州市花卉协会会长郑泽新牵头建设南星水上乐园,打造了七彩滑道、玻璃水滑道、知青驿站等,同时也将他长期种植的花卉移植到这里,如今这里花海如画,游人如织,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郑泽新很早以前开始经营花卉苗木,一手打造了全市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这几年,看到永春县乡村振兴的良好势头,他开始了二次创业,在永春海拔最高的呈祥雪山上,他建成了首家冷热型高山催花基地,打通大花蕙兰从组培、催花到成品整个产业链,种下了260多亩、几十个品种的绣球花,打造云山花海。
跟郑泽新一样用花卉苗木装点永春的还有90后李怡龙。大学毕业后,正赶上永春发力打造香产业,他萌生了回乡种植沉香树的想法。经过尝试、调研、摸索,他与当地农户共同成立了永发沉香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了700多亩沉香树,如今省内绝大部分沉香树苗都出自永春。
郑泽新、李怡龙都是永春县推动人才下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共招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社区营造等新业态项目团队5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45人、高水平高校毕业生71人,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376名。
育才:雨后春笋破土出
“传统的土壤种植,果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病菌侵袭,而通过基质栽培,基质灭菌后果蔬生长环境更好,肥料利用率也得到提高,不仅节省人力物力,也使蔬果保质保量。”近日,永春县聚绿果蔬专业合作社高伟民正在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上课,说起果蔬种植技术,他如数家珍。
高伟民从1997年起开始接触果蔬无土栽培技术,用木屑、稻草、谷壳、河沙等材料经过高温发酵处理后形成基质,以此进行规模化基地生产,主要种植小西红柿和黄瓜。他现在有85亩的果蔬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00吨,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果蔬种植,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典范。
像高伟民这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永春正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2018年以来,该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8期,参训1607人次,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5人,入选市级以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5人,2人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用才:一池春水活起来
说到永春,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永春芦柑。上世纪末,随着黄龙病不断蔓延,芦柑树成片成片被砍掉,果农不得不外出打工。这是一辈子都跟芦柑打交道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省级科技特派员张生才最痛心的时刻。他走遍全国各地柑桔主产区,到处找专家请教防治办法,说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抒昂等著名专家把脉永春芦柑产业,现场指导防控黄龙病,终于探索出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栽培新技术——永春模式,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验收评定,被证实能够有效防控黄龙病,在全国“黄龙病绿色防控与栽培新模式研发与示范”推进工作会上介绍推广。
“为了让更多的果农用上新技术,这几年,我们一直到处奔波,要么在培训,要么在柑桔园。在永春,我们建立近80个柑桔示范片,面积达4万亩,新增社会经济价值1.8亿元,带动200多户贫困果农脱贫致富,推动芦柑产业重振雄风。除了永春,三明、南平乃至江西、云南、海南等柑桔产区也邀请我们去培训指导。”张生才说。
近年来,永春县持续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力量下乡进村,让农村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加速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目前,全县现有省级科技特派员62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4家、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9家。
留才:如沐春风醉桃源
在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的一栋不大起眼的闽南古厝里,每天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这里是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建设的首个人才驿站。
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7月,由永春县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合作成立,是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研究院,国内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受聘担任院长,现有专家委员67名。
随着课题和项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为研究院注入了新鲜血液。来自甘肃的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王雅兰,跟随研究院的专家们参与到帮助永春茶叶生态化转型的项目中。她说:“永春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山青、水绿、天蓝、云白,能够让人真实感受到世外桃源的舒心与惬意,很多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吸引人的不只是生态环境,还有营商环境。原来在大城市医药研究机构工作的陈艳辉,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办泉州易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带领研发团队开始从事小分子活性抑制剂开发。他感觉,永春虽然是个山区县,但对人才创业就业的政策并不比大城市差,还有生态文明研究院这样的创业平台,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帮助申请资金补助,悉心指导如何办理手续,可以省不少心,能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我们将深化人才强县战略和人才‘港湾计划’,在环境上和服务上抢人一拍、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靠服务留住人才,用政策激发人才活力,形成人才的洼地效应。”永春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说。(通讯员 陈志军)
引才:春风化雨汇成流
漫步在永春县桃城镇南星社区,这里山碧如洗,溪水潺潺。由省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泉州市花卉协会会长郑泽新牵头建设南星水上乐园,打造了七彩滑道、玻璃水滑道、知青驿站等,同时也将他长期种植的花卉移植到这里,如今这里花海如画,游人如织,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郑泽新很早以前开始经营花卉苗木,一手打造了全市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这几年,看到永春县乡村振兴的良好势头,他开始了二次创业,在永春海拔最高的呈祥雪山上,他建成了首家冷热型高山催花基地,打通大花蕙兰从组培、催花到成品整个产业链,种下了260多亩、几十个品种的绣球花,打造云山花海。
跟郑泽新一样用花卉苗木装点永春的还有90后李怡龙。大学毕业后,正赶上永春发力打造香产业,他萌生了回乡种植沉香树的想法。经过尝试、调研、摸索,他与当地农户共同成立了永发沉香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了700多亩沉香树,如今省内绝大部分沉香树苗都出自永春。
郑泽新、李怡龙都是永春县推动人才下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共招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社区营造等新业态项目团队5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45人、高水平高校毕业生71人,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376名。
育才:雨后春笋破土出
“传统的土壤种植,果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病菌侵袭,而通过基质栽培,基质灭菌后果蔬生长环境更好,肥料利用率也得到提高,不仅节省人力物力,也使蔬果保质保量。”近日,永春县聚绿果蔬专业合作社高伟民正在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上课,说起果蔬种植技术,他如数家珍。
高伟民从1997年起开始接触果蔬无土栽培技术,用木屑、稻草、谷壳、河沙等材料经过高温发酵处理后形成基质,以此进行规模化基地生产,主要种植小西红柿和黄瓜。他现在有85亩的果蔬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00吨,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果蔬种植,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典范。
像高伟民这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永春正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2018年以来,该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8期,参训1607人次,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5人,入选市级以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5人,2人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用才:一池春水活起来
说到永春,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永春芦柑。上世纪末,随着黄龙病不断蔓延,芦柑树成片成片被砍掉,果农不得不外出打工。这是一辈子都跟芦柑打交道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省级科技特派员张生才最痛心的时刻。他走遍全国各地柑桔主产区,到处找专家请教防治办法,说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抒昂等著名专家把脉永春芦柑产业,现场指导防控黄龙病,终于探索出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栽培新技术——永春模式,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验收评定,被证实能够有效防控黄龙病,在全国“黄龙病绿色防控与栽培新模式研发与示范”推进工作会上介绍推广。
“为了让更多的果农用上新技术,这几年,我们一直到处奔波,要么在培训,要么在柑桔园。在永春,我们建立近80个柑桔示范片,面积达4万亩,新增社会经济价值1.8亿元,带动200多户贫困果农脱贫致富,推动芦柑产业重振雄风。除了永春,三明、南平乃至江西、云南、海南等柑桔产区也邀请我们去培训指导。”张生才说。
近年来,永春县持续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力量下乡进村,让农村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加速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目前,全县现有省级科技特派员62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4家、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9家。
留才:如沐春风醉桃源
在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的一栋不大起眼的闽南古厝里,每天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这里是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建设的首个人才驿站。
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7月,由永春县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合作成立,是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研究院,国内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受聘担任院长,现有专家委员67名。
随着课题和项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为研究院注入了新鲜血液。来自甘肃的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王雅兰,跟随研究院的专家们参与到帮助永春茶叶生态化转型的项目中。她说:“永春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山青、水绿、天蓝、云白,能够让人真实感受到世外桃源的舒心与惬意,很多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吸引人的不只是生态环境,还有营商环境。原来在大城市医药研究机构工作的陈艳辉,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办泉州易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带领研发团队开始从事小分子活性抑制剂开发。他感觉,永春虽然是个山区县,但对人才创业就业的政策并不比大城市差,还有生态文明研究院这样的创业平台,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帮助申请资金补助,悉心指导如何办理手续,可以省不少心,能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我们将深化人才强县战略和人才‘港湾计划’,在环境上和服务上抢人一拍、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靠服务留住人才,用政策激发人才活力,形成人才的洼地效应。”永春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说。(通讯员 陈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