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政府引导园区搭台企业办赛
育人惠企兴业 厦门这样“理才”
  本报讯 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校专业挑战赛,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在厦门。
  “比赛中,我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检验,尝试去攻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对日后的专业学习和择业方向都有很大帮助。”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机械专业学生赵丁说,比赛期间,参赛者参观企业、了解行业动向和人才需求,对厦门的创新就业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赛让企业出题当考官,高校学生参赛,实现人才与产业的融合。”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林素华坦言,由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专业挑战赛让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脱颖而出,拓宽了企业的人才储备渠道。
  专业人才和用人企业各取所需、共享成果。围绕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厦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走出了一条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
   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赛引才
  6月7日,由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众多优秀企业发起的高校“炬火种·燃新薪”专业挑战大赛,经过3个多月的角逐落下帷幕。颁奖礼邀请全国19所高校近40名教师、近百名获奖学生代表来到鹭岛,走进产业园,实地感受厦门的创新活力。
  大赛组委会表示,高校专业新星挑战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届,比赛由政府引导、园区搭台、企业办赛,意在以赛引才。
  本届比赛承办企业均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吸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82所高校2275人次学生参赛,收到1105名学生提交的435份作品。斩获一等奖的赵丁团队“揭榜”新能源企业提出的赛题,4名在校生历时两个多月设计出针对储能电池的双层液冷板散热系统,赢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
  相关企业方表示,赛题要求青年学生聚焦行业面临的实际技术问题展开攻关,双方在这个过程中磨合互补,不仅迸发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成果,双方还达成不少就业意向。
  以赛引才,是厦门吸引创新人才落地的创新措施之一。近年来,厦门以赛事为平台,吸引国内高校毕业生、留学人才、外籍人才等新生力量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到厦门就业创业发展。
  作为厦门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培育出众多“引才品牌”,其中海外创业大赛已在美国举办五届,在英国举办三届,在新加坡和俄罗斯各举办一届,大赛累计招募项目683个,其中35个项目入选厦门市“双百计划”;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累计征集104个项目,直接达成意向落地项目9个。
  数据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产业人才超过30万名、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3000名,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聚集基地。
  “人才银行”:开拓“汇才、理才、用才”新思路
  广开门路引才,也要多措并举育才留才。为更好地服务地区人才可持续发展,厦门提出“人才银行”这一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人才就是我们这家‘银行’最宝贵的财富。”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运营负责人孙瑞彬介绍,“人才银行”一方面集聚了上千所院校资源,同时精准掌握高新企业用人需求,发挥“汇才、理才、用才”三大作用。
  孙瑞彬说,对企业而言,他们可以通过“人才银行”定期举办的引才项目和活动获取人才、降低引才成本,并通过资源共享增加人才工作效能;对人才来说,他们将在“人才银行”对接到心仪企业,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挥洒才干、增强本领;此外,依托1.5万多家高新企业,“人才银行”可提供技术课题攻关项目、发布人才需求等多方面服务,有效衔接高校、人才与用人企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学研用融合。
  “一直以来,最难的就是高校专业学习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人才银行’方式,校企双方可以在人才培育方面做‘预投入’,比如企业把一些项目、业务提前拿出来,让学校参与,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双方的深度适配。”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浩阳表示,作为一家产教融合的运营公司,福建国科信息科技将与火炬高新区、集美区携手打造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把基地资源嫁接到“人才银行”平台上,通过“人才银行”让各大高校了解厦门软件产业在做什么项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开发课程,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沈阳表示,以“汇才、理才、用才”为定位的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火炬“人才银行”,标志着园区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方向迈出新的步伐。
  (通讯员 符晓波 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