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点石成金”山水间
宁德蕉城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
   本报讯 雨后清晨的大石溪烟雾笼罩,伴随着鸟鸣鹅叫,黄锦坤开始一天的工作,他需要从溪里挑选一些“可用之石”来布置文创基地,这是近几个月来他的工作常态。
  大石村位于千年古镇——霍童,因背倚支提山仙童峰,故名为大石村。村庄依山傍水,是修身养性、旅游度假的绝佳之地。该村碓下林自然村,曾是通往支提山及虎贝、洋中、屏南县等地的交通驿站。近年来,大部分居民外出创业、迁居于外,曾经繁荣的村庄渐显萧条。然而,从2020年开始,这一切有了新的转机。
  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聚焦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依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来了大批文创人才就地安居创业,在当地掀起一股“文创”热潮,大石村也以此为契机,确立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文旅产业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黄锦坤和他的团队落地于此,“得天独厚的溪石资源和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可以‘借题发挥’开发村中的古民居,成为城市周边游的一个微型目的地”。
  在霍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黄锦坤带领他所属的国之艺锦文化科技团队,在大石村创建了“敢当文创基地”,开始了基于“石头文化”的乡村振兴模式探索,逐步形成了“党支部+古村落+艺术家”模式,确定了“一线三区”规划布局,以大石溪为中轴线,推进综合茶旅融合区、古村落文创区、新村宜居区建设,带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外来艺术家共同参与,着力打造“敢当文创、富美大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点石成金”山水间。
  普通的石头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甚至还能赚钱,这是村民从未想过的事。而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敢当文创基地顺利落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乡村振兴模式使得昔日里溪水中俯拾皆是的石头变成了“金疙瘩”。
  “文创基地的落地,为我们村找到了振兴的新路径。文创人才制定乡村旅游文创策划方案,设计产品,村民从观望到自发地帮助团队工作,政府也为村里提供了专项资金,全村上下一心,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热潮之中。”大石村支部书记黄义庆由衷感慨。
  如今,漫步大石村中,顷刻便能感受到石元素渗透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在保留原有传统建筑基础上,对沿街立面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摆上石桌凳、农具风车,多层次打造特色文创村,让游客有玩、有赏、有购、有休闲。”黄锦坤说道。
  要让文创村活下来、活得好,村貌改造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内容输出更为重要。
  当地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以产业聚集人气、带动增收,深入探寻“文创+特色农业”要素融合,与基地合作搭建新老村民联合创业平台,将文化创意贯穿农产品种植、加工、品牌设计与推广的全链条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根据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板块打造“文创+N”模式。走进文创基地,印着精美的霍童洞天图案的茶叶包装、各种打着霍童文化Logo的文化产品极具辨识度,通过文创艺术包装,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更大提高。
  大石村的发展只是霍童镇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人在自然的生态之镇、全域旅游的先行之镇、多元文化的体验之镇、文明幸福的生活之镇”建设,大力推动霍童溪沿岸乡村游串点连线,形成村村皆有景、处处有特色的沿溪风貌。这片绿水青山间,越来越多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
  (通讯员 郑霄 褚子强 黄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