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招才引智“加速度”

本报讯 近日,2025“中国长寿之乡·泉港”半程马拉松在泉州市泉港区火热开跑。泉港区抓住这个“人潮涌动”的契机,搭建“体育+人才+产业”桥梁,以赛助创、以赛促引、以赛聚才,推动人才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共创未来。
项目路演集众智 打造企才交流“菁英堂”
开跑前一天,泉港区举办2025“寿乡泉马”福传创马汇AI路演活动,邀请AI行业领军团队、高校专家校友及区内新锐企业100多位代表参加。
活动中,北京大学校友带来行业前沿的12个AI路演项目,北京计算机学会AI专委会秘书长张有鱼和福建人工智能协会理事陈铎分别就AI产业生态发展作案例分享,现场围绕AI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AI与产业融合的机遇与挑战、跨领域合作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带来了一场科技与智慧的盛宴。
“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我看到了AI强大的赋能作用,也让我真切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广阔前景,非常期待这些项目能在泉港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百川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表表示。
泉港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次项目路演是为了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让知名高校校友为泉港相关企业“指点迷津”,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子,吸引更多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相关产业人才来泉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次活动是泉港区搭建企才交流平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泉港区为加大企业、高校、人才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对接,创新推行“科技副总”助企发展制度,发挥科技人才和所在高校院所的综合优势,采取“技术顾问、技能培训、项目对接、科研攻关”等方式推动高层次人才深度参与企业日常运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截至目前,已选派10名高层次人才到承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洋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650万元,形成“再生沥青与橡塑固废耦合技术装备”等创新成果10余项,有效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优质互动、高效协同。
以赛为媒展风采 构建招商引才“强磁场”
此次马拉松活动,泉港区抓住全国百所高校、万名跑友集聚的大好机会,推介泉港投资环境和引才政策,并聘任30名马拉松优秀参赛者和新媒体代表担任“招商引才大使”。
“作为在外学子,我始终怀揣着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才反哺家乡,更多项目流入家乡。”多名“招商引才大使”如是说,这是一场共谋未来的“双向奔赴”,他们作为泉港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泉港“招才引智”,在全国各地宣传泉港的人才政策、招商项目,协助开展引才聚才、技术回引等活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优质项目选择泉港、扎根泉港。
活动上,泉港区与汉仪科技、安然科技、赛牡丹科技等企业当场签约“泉之港”文创、数字喷印文创及睡眠科技研发等3大合作项目。
近年来,泉港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理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柔性引才方式,出台了“人才银行”“客座专家”等一系列柔性引才政策。依托“人才银行”人才库、政策库、需求库“三库贯通、一体运作”机制,人才、政策、项目可实现精准对接、智能适配;“客座专家”模式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已吸引69名区外人才为泉港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政策赋能添活力 优化爱才留才“生态圈”
在本次“‘寿乡泉马’·福传创马汇”活动上,泉港区与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才+文旅”实习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这几年,泉港区推出许多促进人才发展的优惠服务政策,也在积极搭建校地企合作平台,陆续开展了高校师生‘寿乡研学游’‘才荟港城博创未来’港才回归行动等一系列重才爱才活动,这次实践基地的建设将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更丰富的平台,能够更真切感受到泉港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关心关爱。”泉港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泉港区着力以更优生态打造人才宜居城市,构建了集研学文旅、就业创业、生活安居为一体的人才链服务体系,持续提高人才政策“含金量”,以更加积极、开放、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叠加出台“涌泉进港”系列人才政策,在提升住房、教育、医疗、出行等服务水平上下足功夫,建设安居保障房源100余套,为80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体检、在高铁站开设人才绿色通道等专项服务。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量身订制人才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进医院、进村居、进科研机构“六进”宣讲,举办交友联谊、座谈沙龙、政策宣讲等活动100余场,发放政策宣传折页5100余份。
此外,泉港区还大力完善12家“人才之家”建设,整合创客空间、城市会客厅、乡村振兴馆等高颜值、高人流场所,规划布局综合型、行业型、专业型、服务型等4种类型“人才之家”,常态化开展高峰论坛、创业沙龙等“专精特”人才活动,优化扩展“30分钟半径人才服务圈”,着力营造浓厚的爱才留才敬才氛围。
(通讯员 林智文 郑正秋 蔡裕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