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以匠人初心打造产业园区新标杆
——记保利通信(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仁武

  人物名片
  曾仁武,保利通信(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作为未来超百亿产值产业园的领航者,他用细节和品质打造堪称完美的标杆园区作为答卷,以“克己仁礼宽天下”的信念诠释“匠人初心”。
  克己 让每一处建筑有品质
  在福州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一个集生产、研发、办公、展示于一体的产业园拔地而起。这个占地123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的省重点园区,保利高新产业园自2022年10月21日启动建设以来,园区的建设进度、园区品质、招商进度、招商质量、投产速度、运营质量等众多亮眼的数据,成为福建省产业园发展的新标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仁武说,“我们团队的目标,是让该产业园成为福州市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福建省的标杆产业园。”
  从一片长满杂草的山包到一期15万㎡高品质园区的交付,创下“高新区速度”的不仅是效率,更是他对“军工品质”的坚守。视野通透、错落有致的园区围墙,各种科技集于一体的保安岗亭,透水混凝土的机动车停车位,人性化的非机动车停车棚,可重复拆卸的玻璃门窗吊装口,精挑细选的每一棵乔木,高端住宅标准的景观绿化……园区的每一个细节,均经过严苛工艺标准用心打造。公司制定的所有的实施标准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为了确保屋面不渗水,连防水卷材和粘结剂都严格按“用量/平米”的标准按每栋楼顶计算好总用量,一次送到工作面验收合格后再施工的标准执行。施工单位抱怨“这是我施工过的质量管控最严格的工地”,当我们看到平整度如铝板一样的真石漆外立面时,才得知,这是用夜间灯光检测打磨,用三米靠尺验收的作品。
  如此严格的品质要求,如此追求完美细节,工程变更达500多项,工程成本大幅增加,为此增加工程预算3000多万元,但曾仁武从未动摇,“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土木,毕业后从事的均是工程建设管理,我必须为每一处建筑的质量负责,自己都不满意的产品,绝不交付给客户。企业家辛辛苦苦积累资金购买我们园区的厂房,这是企业发展的命根;我们要为企业负责,要经得起客户的认可,要经得岁月的洗礼。”
  仁礼 让园区服务有温度
  走进保利高新产业园,最先迎接访客的不是冷冰冰的道闸,而是一排会“呼吸”的移动智能机器人花箱。绿化修剪得整整齐齐,沥青路面油光发亮,所有汽车车头均朝统一方向有序停放,看不到一辆乱停放的非机动车,有员工在阳伞下喝着咖啡、有员工在有氧广场亲切交谈、有员工在阳光广场躺着晒日光浴、有员工在园区道路边散步边听者覆盖园区的背景音乐、有员工穿梭在5300㎡的产业服务中心,而该中心不仅有品牌咖啡、品牌便利店,还有各种风味档口、13元就能吃到自营餐厅亨饪的丰盛美味午餐、共享健身房、茶室、会议室——这里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厂房,而是有温度有活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不仅要服务企业的员工,更要服务企业的发展,保利高新产业园的运营服务里,有讲不完的让入园企业家非常感动的案例:
  “曾总,能不能让我们的厂房提前装修,提前乔迁,解决我们企业快速投产的需求”,“我给您想办法!”——入驻企业威泰思光电,比招商合同约定的交付日期提前9个月交付厂房,为企业节省下一大笔租金成本,更创下了“园区投产速度第一”的纪录。公司乔迁的那天,保利团队全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全力服务于企业乔迁的每一个环节,助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待入园企业,他更像一位“大家长”。三立电子买了21号楼,装修时发现面积不够用,只能作为公司的研发总部,但生产车间还得租赁在其他园区,管理半径大、综合成本高。得知此事,曾仁武提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解决方案——置换隔壁楼栋厂房。经过多轮沟通、协调、对接,公司为此承担了超百万元费用,把更好位置的19号楼置换给派利德电子科技,把派利德电子科技已经购买的20号楼置换给三立电子,让三立电子拥有20号、21号两栋相连的厂房,硬是“拼”出一条完整生产线——“看着两家企业都很满意,看着企业装修投产,我们再辛苦也值。”
  当服务渗透进产业园的血脉,产业生态便有了生长的沃土。这种以心换心的服务,不仅让园区做到“项目摘地即开工,园区交付即投产”,而且园区投产后,还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招工、税务、金融、法务、讲座……每个月都有一场为园区企业服务的专题活动。园区于2025年1月正式交付,入驻企业25家,已有16家企业投产,累计纳税5300万元,新增就业1200人……保利高新产业园已经成为政府口中的“金字招牌”,企业眼里的“第二家园”。
  宽天下 种一棵树,等一片林
  曾仁武的办公室挂着他的座右铭:“克己仁礼宽天下。”这既是他践行的人生哲学,亦是他经营企业的理念。为了坚守产业园的定位、确保入园企业的品质,他给工程团队定下“三心工程”标准,给招商团队定下了“十不招商”的铁律——不符合产业定位、企业标签不达标、环保不达标、产品没有竞争力、不认可产业园管理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有一家不符合行业定位的企业,但被园区的品质深深吸引,找各种关系、承诺一次性付款、一门心思想入园,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拒绝了,给的回复是“我们做的是产业园,不是一卖了之的工业地产”。
  严格招商选商的背后是定力、是格局、是情怀。现在入园企业中,国高新占比100%,专精特新企业达80%,有6家企业生产面积超过1万㎡,纯外资企业——艾宜医疗首期500万美金已经投资到位,实验室已经装修完成。每一家投产企业均快速成长,更吸引台资团队通过“海峡科创孵化专区”落地。园区已经形成5G光电、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疗等行业的集聚和上下生产游产品的配套,园区周围的交通、物流、餐饮、公寓等产业配套一应俱全。
  如今,域外企业产值占比超85%,作为第二届“海峡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战略合作伙伴,保利高新产业园正成为两岸科技融合的“桥头堡”。大赛期间,园区特别设立“海峡科创孵化专区”,为获奖团队提供免租实验室、产业导师对接、供应链支持等多项入园优惠政策。“我们希望通过‘海峡杯’大赛,吸引更多台湾优质项目落地,共同探索5G光电、智能制造、健康医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曾仁武表示。
  这一布局与园区的“双高定位”不谋而合:一方面,园区以2.86的高容积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全省工业上楼的典范;另一方面,联合福建师大、江夏学院等高校共建“匠心文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打造“光电加速中心”,目前已孵化3项国家级专利技术。
  “做产业园就像种树,要有方向,还要有定力,既要深扎根基,更要静待成荫。”园区已经得到入园企业、社会、同行、各级政府的高度赞扬,但曾仁武的目光是更远的未来,他对这片自己挥洒汗水为之奋斗的园区充满热爱,而这个充满温度的园区,也悄然成为福建省产业园区的新标杆。 (文/记者卢芸斐 见习记者郑馨洁皮超毅 图/张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