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创新引才巧蓄智能
城厢区推动人才引领“四链”深度融合

  本报讯 今年以来,莆田市城厢区紧紧围绕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和区委“七大行动”要求,立足区位优势,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以人才链为引领
  突出产业引才。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选派处级领导分任产业链链长,抽调20名招商专员组建工作专班,通过“产业引才”“以才引才”“桑梓引才”等方式,柔性引进新型功能材料、食品等产业链高层次人才21人,助力高性能环氧树脂胶黏剂、超声波低温锁鲜等技术突破。
  多维梯度育才。实施“育新苗、传帮带、共成长”行动,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青创会、医联体建设、“师带徒”工作室等80余个平台,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00多人次,培育高技能人才188人。
  暖心服务留才。开展“礼遇人才”专项行动,依托人才公园、人才驿站等交互空间,开展台籍管理人才重点项目观摩交流、青年人才“返家乡”、新春座谈会、“春漾人才智聚莆阳”人才日活动等10余场,参与人数超600人次。
  以创新链为驱动
  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以人才链驱动创新链,常态化开展高校专家访城厢、城厢企业家访高校“双访”活动,探索建立“院校+企业”同步培养机制,推动区内企业与北京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达成合作项目10余个。
  加快成果转化。建成莆田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链接院士工作站、福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众创空间等高能级载体,通过“人才+项目+平台”模式,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发展。今年第一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252.87万元。
  结对帮扶发展。依托科技特派员入企结对制度,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等“一对一”服务,累计兑现工作经费补助104万元,申报项目奖励35万元。
  以产业链为载体
  凝聚发展合力。落实“人才兴链”行动,瞄准鞋服、食品两个传统优势产业,健全“1+N ”产业链党委组织架构,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工业园区、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等120余家人才资源,建立产业链人才库,盘活用好产业链人才。
  加大智慧赋能。加强企业智能化升级,引进华为云计算、联通研究院、中电望辰等数字化服务人才团队,推动全区30余家企业“智改数转”,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加快产业招才。在中电科创城建立人才会客厅,定期举办人才工作座谈、人才招聘会、科技成果交流会等活动,打造人才沟通交流互动阵地。在全市首个开放招商展厅,集中展示全区各类人才优惠政策,集聚各部门优势资源,同步开展“双招双引”工作。
  以资金链为支撑
  强化金融支撑。充分发挥金融对人才集聚、流动、激励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组织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鞋服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政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用好金融平台,畅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加大企业扶持。举办城厢区“政策+国债”助力企业发展暨中国银行莆田分行金融服务对接会,惠及辖区重点技改项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白名单企业等60多家,为9家“白名单”食品工业企业实施政策性融资担保4071万元,为企业人才培育、科研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保证财政投入。持续强化人才经费保障,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为人才项目实施、人才创新激励、人才平台创建提供重要保障,累计发放人才、项目补助300余万元,技能提升补助46.5万元,有效解决人才发展“燃眉之急”。 (通讯员 城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