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全力打造“好年华”聚才强磁场
蔡亚东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支点城市。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42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八,其中数字经济规模达7900亿元,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对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坚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开创的关于人才培养使用、招才引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创新打造“好年华·聚福州”人才工作品牌,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下真功、出真招,不断积蓄人才优势和发展动能,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让“好年华·聚福州”成为新时代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最强音。
  机制破题 打出榕聚英才“组合拳”
  人才能否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下,体制机制是关键。福州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引才育才新动能。
  打造用得好的人才政策体系。牢牢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发展中心、人才发展集团、人才发展促进会”的“1+3”人才发展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人才工作从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转变。创新构建人才政策矩阵,形成纵向覆盖特级至G类人才、横向贯通专项支持的立体化政策体系,破解政策多散杂,引进、存量人才待遇不平衡等痛点。通过政策精准供给,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双提升,目前全市集聚高层次人才超1万名,带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
  创新评得准的人才评价机制。主动衔接省级高层次人才特级A、B、C类,划分界定3个市级人才层次D、E、F类,实现顶尖至基础人才全覆盖,累计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5676人。创新实施以赛代评人才评价机制,举办“侨智汇”“福聚英才”等创新创业竞赛,首批20名获奖选手直接获D类人才认定,配套建设无人机(系统)孵化器定向引进参赛团队,吸引28家优质企业入驻,推动无人机产业海外出口破亿元,形成“以赛引才—平台育才—产业成才”发展闭环,生动诠释了小赛事带动大产业的叠加效应。
  擦亮叫得响的人才活动品牌。以“好年华·聚福州”为统领,打响新春招聘会、榕博汇、人才峰会等人才活动品牌。连续3年组织58支引才分队赴京津冀等9大片区353所高校,开展“城市推介+岗位对接”活动,年均吸引7万名毕业生来榕扎根。特别在春节期间推出引才不打烊服务,让人才感受福州满满的诚意。创新“研学+就业贯通”机制,连续四年举办寒暑假研学活动,吸引2000余所高校1.5万学子深度感知福州活力,3500人选择留下成为新福州人,转化率高达23%,研学项目四次入选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以国企为“蓄水池”,引进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硕博人才197名,八届“榕博汇”更是吸引5000余名博士落地,形成引进一人、带来一批的链式效应。
   平台聚才 构建产才融合“强磁场”
  人才作用要发挥,平台至关重要。福州以争创国家级人才集聚平台为牵引,发挥侨台和产业优势,推动校地深度融合,搭建了一系列引才、聚才、成才平台,形成福州成就人才、人才成就福州的生动格局。
  打好侨牌广聚海外英才。“侨”是福州的独特优势,福州巧打侨牌引侨智,出台引才十五条措施,构建海外人才来榕补助、引荐奖励体系。举办两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侨智汇”活动,设立海外人才专委会,打造“侨智汇”智库及线上平台、侨创联盟等引才载体,链接超万名人才,服务近千家单位,发布2872个人才岗位,促成签约306人。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吸引34个科研团队及技术人才落户福州,2024年侨智项目占比超80%,彰显侨智引领产业升级的独特优势。
  两岸融合打造第一家园。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发布福马“同城生活圈”10条措施、支持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若干举措,吸引台湾人才来榕追梦。建设“台湾人才小镇”,为台湾人才提供高品质公共租赁房1050套,营造在榕圆梦的良好环境,目前在榕就业创业实习台青累计超1万人。积极推动两岸技能人才融合发展,在多地设立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累计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427本,加大对台湾人才的认定支持力度,通过“一事一议”认定8名杰出台湾人才为市级高层次人才,让台湾人才“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
  校地合作搭建育才平台。注重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深化与清华、人大等顶尖高校战略合作,推动搭建闽都创新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福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支持福耀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应用型高校。深化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围绕光电信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需求,统筹推动福州大学开设专项招生代码定向培养本土人才,13所技工院校动态优化15个紧缺专业、联合463家企业开设“订单班”“冠名班”,让课堂直通产线,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创新探索“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机制,实现高层次人才“编制在高校、攻关在企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生态润才 共筑近悦远来“暖心巢”
  福州将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支点,系统解决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创业支持等“关键小事”,让“好年华·聚福州”从政策承诺转化为可感知的城市温度。
  以完善配套解除后顾之忧。创新打造“租、售、补、贴”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构建1万余套的“酒店式”人才公寓群,实施“3个1/3”分担机制(人才个人、用人单位、属地政府各出1/3租金),用实际行动兑现“求职一张床、就业一间房、成家一套房”的引才承诺。回应人才子女教育关切,创办榕博教育集团,构建起中小幼一体化人才主题学校体系,特聘清华、北大等名校硕博毕业生任教,研究生师资占比突破50%。
  以立体服务打造圆梦沃土。开通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成立专业服务团队,建立“线上信息跑、线下专员跑、人才一趟不用跑”机制,为人才提供全天候陪伴式服务。升级完善“好年华·聚福州”人才网(云)一网通办平台,推动“人才找政策”向“ 政策找人才”转变,不断提高“免申即享”政策比例。积极构建奖、投、贷、保、补五位一体人才金融服务体系,设立10亿元闽都人才基金,创新“人才信用贷”产品,以人才业绩、成果等进行授信评估,助力人才项目加速成长。
  以城市礼遇营造尊才氛围。推出闽都英才卡,为5000余名高层次人才集成医疗、住房、金融等10项专属服务,2024年兑现人才专项经费超3.9亿元。市委、市政府将每年11月设立为人才福州月、11月11日设立为人才福州日,建成闽都人才林、人才主题公园等人才地标,举办闽江沿岸人才主题灯光秀、“博士沙龙”等人才主题活动,让人才在福州更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闽江潮涌,千帆竞发。福州将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更多“千里马”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赛道上竞相奔腾,让每一段“好年华”都能在“有福之州”绽放夺目光彩,共同谱写人才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时代华章!(作者系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