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热爱本行业
——记福建省雕塑技能大师、陈氏工艺雕塑传承人陈春晖

 
  开栏语
  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加快实施人才强国和人才强省战略,落实优秀人才各项培养措施,发挥省技能大师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代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它精益求精、专注敬业、久久为功、探索创新的精神内涵,激发广大劳动者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此,本报从本期起开设“福建技能大师风采”专栏,弘扬工匠精神,展示技能风采,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走进莆田,我们处处感受着传统艺术的魅力。美丽的兴化平原孕育了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莆田传统文化,而工艺美术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在这朵奇葩中,陈春晖这位青年雕刻家,犹如雨后初露尖角的小荷,亭亭玉立在雕塑艺术的殿堂。
  这位1978年出生的雕刻家,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是福建省首届优秀高技能人才、省工艺美术名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可谓荣誉等身。他创作的30多件作品获全国美展金、银奖,被中国美术馆、香港、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政府珍品馆等收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培养工艺美术后备人才数百名。
   家学渊源,热爱雕塑
  陈春晖自小生长在一个倡导“诗书耕读”的雕塑世家,家学渊源,浓郁的艺术氛围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陈春晖走上雕刻艺术的道路,可以说完全是受父亲影响。作为“陈氏工艺雕塑”的传承人、“莆田木雕”传承人,陈国华出身书香门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影响,对国学绘画雕刻尤其热爱,具有极高的天赋。他曾在一星期内掌握了基本的雕刻技艺,同时又靠着自学,练就了一手精湛的雕刻工艺。他也曾是获奖专业户。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作品就被选送到欧美等多个国家展销。同时,他还曾被聘为中国工艺美术全国评委之一,也是莆田市唯一的一位。
  父亲陈国华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给陈春晖很大的空间,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他只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终于有一天,陈国华发现儿子在美术上尤为突出,就开始引导其画画,每天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外,他要求儿子至少临摹两张画。几年下来,陈春晖画的画贴得满墙都是,厚厚的一层,后来撕下来烧火煮饭,煮了好几顿饭。
  陈春晖告诉记者,他的童年就是在父亲的讲故事中度过。“这是一种情怀。从小到大,我父亲讲岳飞,要有民族精神,要热爱国家,精忠报国。从小就熏陶这种,精忠报国。”
  1993年,15岁的陈春晖开始随父亲学雕刻,自此与雕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别人是到了学校开始学工艺,而陈春晖是带着工艺美术的基础,进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深造。
  如今,陈国华早已将他的这一精湛技艺传授给两个儿子——陈春阳、陈春晖。父子三人共同成为“陈氏工艺雕塑”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木雕”的传承人。2009年,“莆田木雕”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国华是传承人和领军人物。最值得一提的是,父子两代人都是百花奖获得者。1982年,陈国华的雕塑作品《关公读春秋》与《关公与周仓》分别获得全国工艺品的最高奖即中国轻工部百花奖优质奖(金奖)和全国二等奖;2008年,陈春阳的雕塑作品《虎娃》荣获福建省第五届百花文艺奖。
  父亲对专业的专注、执着,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兄弟二人创作影响甚广。陈春晖说:“父亲对我最重要的熏陶和影响,就是热爱本行业——我们中国工匠精神,这个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善雕能塑,凤毛麟角
  始于宋代的福建莆田工艺雕塑,已有上千年历史。其中陈氏工艺雕塑历经岁月的洗礼,集众家之所长,自成体系,把工艺雕塑中的“雕”和“塑”二者充分发挥,达到合二为一的神奇境界。其艺术作品雅俗共赏,神形兼备,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历经20多年的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并集合现代艺术的专业培养,陈春晖成为省级雕塑技能大师、工艺美术大师。他既善雕又能塑,同时既擅木刻又会石雕,这在莆田实属凤毛麟角。
  他的雕功素有“一斧胜九凿”之誉,只需一把斧头,十几分钟就能劈出人物作品。同时还兼具“化泥土为神奇”之能,一堆泥土在他们手中,十几分钟就能成像。二者又互为渗透融合,既有雕刻之细腻传神,又有泥塑之豪放大气,堪称莆田传统工艺一绝。
  此外,他和兄长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佳作迭出,并收获无数赞誉。《虎娃》《鲁迅》《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等十多件作品分别被国家工艺美术珍品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奥委会等多个国家博物院以及香港特区政府等收藏。
  由陈春阳、陈春晖共同合作完成的莆田市闽中革命司令部的标志性红色雕塑作品《走向胜利》,长28米高5米,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谈到这个作品,陈国华满怀激情地说:“塑像落成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山摇树动,塑像巍然不动,好像群山朝拜。”
  这是一份对艺术的尊崇之心。
  让陈春晖得意的作品,还有许多,比如《紫气东来》,被作为唯一一件代表中国龙眼木雕作品,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主编的“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上发表。
   “走出去”发扬光大,促两岸文化认同
  作为海西儿女,陈春晖的许多作品都与海洋、海峡有关。作品《海花》曾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珍藏,并于2009年在国家级艺术核心刊物《美术观察》发表。
  他有一个头衔,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陈裕清故居”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下亭顶码村,小桥流水人家,在桥头古榕树后面,有一排古民居,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充满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陈裕清故居”就坐落于此。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题写的“陈裕清故居”匾额,悬挂在二楼大门上,故居大厅中分别悬挂着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的题词——“俯仰无愧”“光宗耀祖”。“陈裕清故居”作为重要涉台文物,已列入福建省政府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陈裕清是陈春晖的伯爷,曾任国民党中常委、台湾中华笔会会长、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多所大学哲学博士教授,美国华文作家协会主席。陈裕清晚年时十分怀念祖国,嘱子孙后辈“专心学习”“著书立说,以文养家”。因此,陈家对加强两岸交往交流特别关注,这种关注自然而然地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两岸交流,陈春晖和哥哥除了在创作上不遗余力,也积极“走出去”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陈春晖介绍说:“比如说,每一个文化活动,还有展览,不管是国家、省、市政府都请我们去现场表演。1999年福建文化宝岛行非物质文化精品展到台湾文化交流,现场塑像,影响非常大。这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然后也到各个学校,乡村去表演,弘扬非遗文化,也引起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非遗’的热爱。热爱就会产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就会投身来做文化传承。”
   弘扬大爱精神 彰显社会担当
  近几年,陈春晖与哥哥陈春阳合作,创作出许多慈善公益题材作品,其中尤以公益性人物居多,从平民百姓到国家领袖,男女老少无所不包,造型别致生动,内涵丰富多彩,从而开创了莆田雕塑现代写实的新时代。
  20多年来,陈春阳、陈春晖兄弟俩在父亲的指导下,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雕塑作品,为莆田赢得了许多荣誉。在众多优秀作品当中,最让兄弟俩引以为豪的,则是雷锋塑像的成功创作。这些年来,他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雕塑这一艺术形式创作了20多尊雷锋塑像,分别安放在学校、部队、政府机关单位等重要场所,让广大民众时刻感受到这位“平凡而伟大好人”的魅力和风采。
  2011年10月,莆田历代水利功臣纪念馆筹建处的刘文桂、林志荣两位老同志,慕名找来,希望陈氏兄弟能为莆田“平民县长”原鲁山和莆田古代水利功臣塑像。兄弟俩当即同意,并表示免费为这些先贤造像。数月后,“平民县长”原鲁山及水利功臣吴兴、钱四娘、李宏、陈池养的塑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陈春晖说:“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体现正能量。因为我们的作品就是体现一个灵魂。从小受父亲熏陶,我们创作的都是弘扬民族精神,大爱精神,还有社会责任。”
   培养后备人才 传承“非遗”文化
  作为民间工艺的一种,莆田陈氏工艺雕塑也面临着年轻后辈传承人的难题。在哥哥陈春阳看来,雕塑技艺传承至今,早已从原先的“师父变徒弟”,转变为“徒弟变师父”。
  “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现在做这个人太少,做我们这行起码两到三年时间都不能赚钱,要学,所以就是面临着失传。政府有进行保护,那我们作为传承人更有责任来把这件事做好。我们放低身价,把还没入门的人拉进来学,只有真正来学了以后才会尊师重道。”
  不同于别人的“独家秘方”,陈春晖并不忌讳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他看来,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只能让传统工艺走向狭隘。陈春晖充分发挥该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作用,不断培养工艺雕塑技术后备人才,研发创新作品服务各企业。
  因为有意识、积极地培养年轻人,陈氏工艺雕塑传习所,每年都会迎来许多爱好者和学生。陈春晖说:“有台湾的,还有外国的,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前段时间,美国剑桥大学几个博士过来,他们也非常热爱。学校那边不光是大学,连小学、幼儿园都组织到这边来学。还有暑假夏令营也经常到这边来,一大批。那些小孩非常开心,所以我觉得从小培养起来就是一种乡恋。”他还创办了莆田市顺源美术雕塑院,雕塑院被评为莆田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多年来,学成出师的徒弟已有300多人,大部分人早已成为工艺企业的创作骨干,有的人还成为市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春晖告诉记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工艺雕塑,是他们兄弟的最重要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作为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这个继承好,弘扬好。从事这一行我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从事的是文化的,文化是永恒的。留下不愧于自己的作品,然后流于后世,这是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
  (通讯员 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