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灵活就业逆势发展受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传统就业形态深受冲击,而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逆势发展,成为疫后就业市场的一个“稳定器”。
新就业形态催生大量灵活岗位
超市老板兼菜鸟驿站站长、中介兼职骑手……这些由外卖、直播、云消费等生活方式带来的独立性强、需求量又大的灵活职位,已成为福州市民灵活就业的新选择。通过激活新就业形态,更多灵活、非全职岗位已在福州被创造出来。
一大早,阮飞文就打开自家菜鸟驿站的大门。100多平方米的店,70%面积用于放置快递架,30%面积是超市。
“其实我是开超市的。今年我看小区快递多到没地方放,就申请开了驿站,现在以收发快递为主。拿快递的人顺便买点东西,又带动了销售收入。”阮飞文说,开驿站后人气骤升,他特意多招了好几名员工。目前,菜鸟驿站的月经营收入可占到他整体收入的近七成。
“现在,每月都有近千人申请加入菜鸟驿站。其中,入驻者以个人创业为主。据统计,每开一家菜鸟驿站,平均可增加2人就业。”有关人士表示,年初以来,福州快递量高速增长,在全国居前十位。这样,小区代收寄存快递的需求更大了,对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也迅速上升。
林正清从事房产中介多年,但最近他兼职当起了“外卖快递”。
“兼职嘛,现在我们门店里,有一半同事兼职做外卖骑手。大家现在都在线上消费,外卖配送的订单不少。”林正清说,今年中介业务一般,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注册成为一名饿了么众包骑手,开始了兼职的生活。由于中介出身,路线熟,他每月能多赚三四千元。而有的同事一天能跑40多单,一个月能多赚近6000元。
饿了么、朴朴的物流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尤其是随着高温天气来袭,福州本地线上消费激增,3公里范围内的即时配送服务成为“刚需”,也由此催生大量的外卖骑手岗位,为社会带来几千个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兼职岗位。
据统计,福州新注册骑手中,来源前三行业为服务、消费品和物流行业。很多人白天做一份工作,晚上兼职做骑手,收入有了大幅增加。抽样调研显示,新注册骑手月均增收超过3000元。
“未来,灵活就业岗位还将持续大量增加。”阿里本地生活、滴滴、朴朴等企业人士表示,他们预计,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等新的就业形态在年内有望为福州带来数以万计的新岗位。
斜杠青年就业模式升级
疫情期间,很多生鲜超市通过共享用工模式,有效缓解了自身的用工短缺问题。“共享员工”“灵活用工”一下成为媒体报道和政府工作文件的高频词汇。事实上,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就业”模式,在我国已流行数年。据某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1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57.5%)。
目前大众较为熟悉的“灵活就业”是滴滴、饿了么、盒马鲜生等电商行业的弹性用工形式。其实,广义上的灵活用工还包括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个人劳务、业务外包等用工形式。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尚处初期,当前灵活用工的渗透率(不考虑劳务派遣)仅9%,相比日本(42%)、美国(34%)来说,规模较小。
“灵活用工”模式重构了蓝领劳动力的时间与价值,将“人岗匹配”转换为“时间与任务”的匹配。蓝领人群实现时间与技能配置资源的最优组合利用,使个体效率得以最大化发挥,拥有更自由和更灵活的工作时间的同时,获得最丰厚的收入。
有专家认为:“真正的灵活用工应当是:中午,员工在西贝工作4个小时,之后,到了下午,他可以去叮叮买菜再配送3个小时。”通过2~3种岗位组合,1名共享员工的劳动所得可实现翻番甚至4倍,斜杠青年的就业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福建直播业人才需求猛增
省经济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首份《福建省直播行业人才需求监测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直播行业逆势崛起,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5月份,全省有245家企业在相关求职招聘网站发布了762个直播岗位需求、2.31万个直播人才需求,比去年四季度月平均数分别增长1.6倍、81.1%、3.56倍,呈现逆势猛增态势。6月份,直播行业的人才需求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与去年四季度及今年初相比,仍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福厦直播人才需求位居前两位。福州举办“乐购全闽惠聚榕城”直播活动,搭建“电视+电商+直播”的全产业链模式,5—6月发布直播人才需求6268人,占全省比重52.9%,居全省首位。厦门将电商直播基地奖励列为电子商务发展资金的奖励项目,在全国走在前列,直播人才需求达2531人,占全省比重为21.4%,排名全省第2位。
文化艺术/娱乐行业直播人才需求最旺盛,占比达52%。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行业和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制作行业,占比分别为18.4%、18.3%。前三大行业对直播人才的需求合计占比达88.7%。
视频主播人才需求接近七成。直播运营、语音/音频主播岗位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19.7%、8.6%,位列第2、3位。排名前三的直播岗位人才需求合计占比高达98%。
小型企业是直播人才招聘的主力军。规模在20~99人的企业发布直播人才需求最多,占比达47.1%;规模在1000~9999人、100~499人、500~999人的企业,发布直播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19.6%、13.5%、12.8%。
直播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高。直播人才招聘八成以上不限学历,但对语言表达能力、互动能力、场控能力、带货能力、才艺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视频主播/艺人的薪酬最高。从直播相关岗位的月平均招聘薪酬看,视频主播/艺人最高,约为1.3万元;直播运营、直播老师、直播商务BD岗位的月平均薪酬均突破9000元;其他直播相关岗位薪酬也都在5000元以上。
“目前,直播行业的人才供给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才缺口较大。建议我省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直播人才培训孵化基地,为企业输送稳定的直播人才。”省经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务院明确支持灵活就业
7月22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再次肯定灵活就业在当前就业中的作用,要求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区县政府责任,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并对新就业形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会议指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灵活就业规模大、空间大,是稳就业的重要途径,对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医疗等新就业形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激励互联网平台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了“新个体经济”的概念,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
据了解,“新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微商电商、网络直播、职业创作者等,其面对的是互联网客户,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新个体经济”从业者很多属于灵活就业人员,即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
疫情发生以来,“新个体经济”逆势发展。据《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复工后一个月内,企业整体招聘职位数与招聘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1.43%和28.12%,然而直播行业人才需求量却逆势猛增,招聘人数增幅更是达132.55%。
与此同时,“电商主播”“带货网红”等职业顺势“转正”。7月6日,人社部等部门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互联网营销师”,以及“直播销售员”这个工种。教育部也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含义,将开设网店归为“自主创业”,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算作“自由职业”。
新就业形态在疫情中得以快速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就业模式。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增强群众灵活就业能力,同时,也将动态发布社会需要的新职业,此举将有助于加快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
研究制定灵活就业劳动保障政策
新就业形态往往以灵活、弹性、平台、共享等就业形式存在,不具备法定意义上的劳动合同关系。当下灵活用工政策滞后,如通过直播、短视频、社交软件等进行商业活动以及网约车司机等人员是否属于现行法律调整范围,尚无明确界定。
业界认为,新就业形态对现有的劳动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加快完善劳动权益保护、社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促进新就业形态与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日前撰文指出,新个体户许多属于灵活就业人员,目前其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诸如社会保障缺失或者不全、超时工作、随意克扣或拖欠薪酬等问题突出。
他举例,在一些直播平台中,主播和公司之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公司很少与主播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还有一些分时就业、共享就业的劳动者也同样面临着权益无法保障的困境。
对此,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薪酬、职业安全等权益,严禁拖欠劳动者工资,“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
李长安则建议,要积极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社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明确平台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权、休息权和职业安全,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综合)
新就业形态催生大量灵活岗位
超市老板兼菜鸟驿站站长、中介兼职骑手……这些由外卖、直播、云消费等生活方式带来的独立性强、需求量又大的灵活职位,已成为福州市民灵活就业的新选择。通过激活新就业形态,更多灵活、非全职岗位已在福州被创造出来。
一大早,阮飞文就打开自家菜鸟驿站的大门。100多平方米的店,70%面积用于放置快递架,30%面积是超市。
“其实我是开超市的。今年我看小区快递多到没地方放,就申请开了驿站,现在以收发快递为主。拿快递的人顺便买点东西,又带动了销售收入。”阮飞文说,开驿站后人气骤升,他特意多招了好几名员工。目前,菜鸟驿站的月经营收入可占到他整体收入的近七成。
“现在,每月都有近千人申请加入菜鸟驿站。其中,入驻者以个人创业为主。据统计,每开一家菜鸟驿站,平均可增加2人就业。”有关人士表示,年初以来,福州快递量高速增长,在全国居前十位。这样,小区代收寄存快递的需求更大了,对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也迅速上升。
林正清从事房产中介多年,但最近他兼职当起了“外卖快递”。
“兼职嘛,现在我们门店里,有一半同事兼职做外卖骑手。大家现在都在线上消费,外卖配送的订单不少。”林正清说,今年中介业务一般,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注册成为一名饿了么众包骑手,开始了兼职的生活。由于中介出身,路线熟,他每月能多赚三四千元。而有的同事一天能跑40多单,一个月能多赚近6000元。
饿了么、朴朴的物流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尤其是随着高温天气来袭,福州本地线上消费激增,3公里范围内的即时配送服务成为“刚需”,也由此催生大量的外卖骑手岗位,为社会带来几千个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兼职岗位。
据统计,福州新注册骑手中,来源前三行业为服务、消费品和物流行业。很多人白天做一份工作,晚上兼职做骑手,收入有了大幅增加。抽样调研显示,新注册骑手月均增收超过3000元。
“未来,灵活就业岗位还将持续大量增加。”阿里本地生活、滴滴、朴朴等企业人士表示,他们预计,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等新的就业形态在年内有望为福州带来数以万计的新岗位。
斜杠青年就业模式升级
疫情期间,很多生鲜超市通过共享用工模式,有效缓解了自身的用工短缺问题。“共享员工”“灵活用工”一下成为媒体报道和政府工作文件的高频词汇。事实上,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就业”模式,在我国已流行数年。据某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1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57.5%)。
目前大众较为熟悉的“灵活就业”是滴滴、饿了么、盒马鲜生等电商行业的弹性用工形式。其实,广义上的灵活用工还包括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个人劳务、业务外包等用工形式。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尚处初期,当前灵活用工的渗透率(不考虑劳务派遣)仅9%,相比日本(42%)、美国(34%)来说,规模较小。
“灵活用工”模式重构了蓝领劳动力的时间与价值,将“人岗匹配”转换为“时间与任务”的匹配。蓝领人群实现时间与技能配置资源的最优组合利用,使个体效率得以最大化发挥,拥有更自由和更灵活的工作时间的同时,获得最丰厚的收入。
有专家认为:“真正的灵活用工应当是:中午,员工在西贝工作4个小时,之后,到了下午,他可以去叮叮买菜再配送3个小时。”通过2~3种岗位组合,1名共享员工的劳动所得可实现翻番甚至4倍,斜杠青年的就业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福建直播业人才需求猛增
省经济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首份《福建省直播行业人才需求监测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直播行业逆势崛起,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5月份,全省有245家企业在相关求职招聘网站发布了762个直播岗位需求、2.31万个直播人才需求,比去年四季度月平均数分别增长1.6倍、81.1%、3.56倍,呈现逆势猛增态势。6月份,直播行业的人才需求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与去年四季度及今年初相比,仍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福厦直播人才需求位居前两位。福州举办“乐购全闽惠聚榕城”直播活动,搭建“电视+电商+直播”的全产业链模式,5—6月发布直播人才需求6268人,占全省比重52.9%,居全省首位。厦门将电商直播基地奖励列为电子商务发展资金的奖励项目,在全国走在前列,直播人才需求达2531人,占全省比重为21.4%,排名全省第2位。
文化艺术/娱乐行业直播人才需求最旺盛,占比达52%。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行业和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制作行业,占比分别为18.4%、18.3%。前三大行业对直播人才的需求合计占比达88.7%。
视频主播人才需求接近七成。直播运营、语音/音频主播岗位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19.7%、8.6%,位列第2、3位。排名前三的直播岗位人才需求合计占比高达98%。
小型企业是直播人才招聘的主力军。规模在20~99人的企业发布直播人才需求最多,占比达47.1%;规模在1000~9999人、100~499人、500~999人的企业,发布直播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19.6%、13.5%、12.8%。
直播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高。直播人才招聘八成以上不限学历,但对语言表达能力、互动能力、场控能力、带货能力、才艺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视频主播/艺人的薪酬最高。从直播相关岗位的月平均招聘薪酬看,视频主播/艺人最高,约为1.3万元;直播运营、直播老师、直播商务BD岗位的月平均薪酬均突破9000元;其他直播相关岗位薪酬也都在5000元以上。
“目前,直播行业的人才供给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才缺口较大。建议我省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直播人才培训孵化基地,为企业输送稳定的直播人才。”省经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务院明确支持灵活就业
7月22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再次肯定灵活就业在当前就业中的作用,要求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区县政府责任,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并对新就业形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会议指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灵活就业规模大、空间大,是稳就业的重要途径,对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医疗等新就业形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激励互联网平台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了“新个体经济”的概念,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
据了解,“新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微商电商、网络直播、职业创作者等,其面对的是互联网客户,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新个体经济”从业者很多属于灵活就业人员,即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
疫情发生以来,“新个体经济”逆势发展。据《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复工后一个月内,企业整体招聘职位数与招聘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1.43%和28.12%,然而直播行业人才需求量却逆势猛增,招聘人数增幅更是达132.55%。
与此同时,“电商主播”“带货网红”等职业顺势“转正”。7月6日,人社部等部门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互联网营销师”,以及“直播销售员”这个工种。教育部也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含义,将开设网店归为“自主创业”,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算作“自由职业”。
新就业形态在疫情中得以快速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就业模式。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增强群众灵活就业能力,同时,也将动态发布社会需要的新职业,此举将有助于加快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
研究制定灵活就业劳动保障政策
新就业形态往往以灵活、弹性、平台、共享等就业形式存在,不具备法定意义上的劳动合同关系。当下灵活用工政策滞后,如通过直播、短视频、社交软件等进行商业活动以及网约车司机等人员是否属于现行法律调整范围,尚无明确界定。
业界认为,新就业形态对现有的劳动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加快完善劳动权益保护、社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促进新就业形态与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日前撰文指出,新个体户许多属于灵活就业人员,目前其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诸如社会保障缺失或者不全、超时工作、随意克扣或拖欠薪酬等问题突出。
他举例,在一些直播平台中,主播和公司之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公司很少与主播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还有一些分时就业、共享就业的劳动者也同样面临着权益无法保障的困境。
对此,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薪酬、职业安全等权益,严禁拖欠劳动者工资,“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
李长安则建议,要积极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社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明确平台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权、休息权和职业安全,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