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那片蓝色的希望
叶启旺(中)助渔民增收
“今年,我负责开展的土笋(可口革囊星虫)规范化养殖与生产性育苗研究项目取得突破,特别是对土笋养殖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土笋产量每亩从0.7吨提高到每亩1.3吨,亩产值达10万多元,亩利润近5万元,群众养殖积极性很高。”近日,在霞浦县长春土笋养殖基地,叶启旺说道。
叶启旺,宁德市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省科技特派员、省十佳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最美农技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岗30多年,为了心中那片蓝色的希望,叶启旺勤做项目、传道育人、服务为民,在鱼虾学问上精耕细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取得非凡成就。
刻苦钻研,水产项目结硕果
海是霞浦最大优势、最大资源。对渔业来说,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在各类水产养殖项目和研究面前,叶启旺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钻劲。
“8岁时,我母亲在溪南镇台江当老师,学校附近有水产试验场,看着技术人员进进出出,做各种实验,羡慕。”叶启旺笑道,当时就在心中埋下了蓝色种子,而后考入厦门水产学院,更加坚定了回霞浦助力水产养殖的信念。
刚毕业,叶启旺就参加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吾洋中国对虾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负责中国对虾越冬技术工作。为了全心投入工作,他剃了光头,春节期间也没有回家过年,坚守在生产第一线。
有一次,在操作吸污池底时,不慎移动了出水口的玻璃盖,水“哗”一声流到排水渠,眼瞧着亲虾(用作繁殖虾苗的已达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有被冲走的危险,他顾不上其他,抓起一块玻璃盖,立即跳入池水中,及时堵住了出水口。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他冻得浑身皮肤发紫,上下牙打颤。
2001年,叶启旺首次在闽东地区育出大批量南美白对虾苗,同年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获得成功,带动了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他也被授予宁德市对虾养殖首席专家。
2004年,叶启旺参加省科技厅重大项目,他负责大弹涂鱼土池育苗,当时这个项目世界上无先例可借鉴。为摸索大弹涂鱼在土池产卵、孵化和仔稚鱼生长规律,他长期驻扎乡村,与烈日、滩泥相伴,起早摸黑观察、试验,并及时向驻扎在台江试验场的两位厦门大学教授反映情况,共同探讨、调整试验方案,终于首次在土池育出鱼苗。2006年,该项目被雷霁霖院士领导的专家组鉴定认为:大弹涂鱼规模化土池育苗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叶启旺在多年做项目的基础上,从养殖模式、水位、肥料、收捕四方面对大弹涂鱼传统范式进行了颠覆性创新,总结创建了大弹涂鱼高效养殖模式,一年多养一茬亩产翻倍,并在全省推广,每年新增效益数亿元。
此外,叶启旺还带头引进斑节王、虎斑乌贼、红毛菜、海葡萄、虾夷马粪海胆等养殖,均获成功。“今年申报了‘北方海胆品种南移养殖’项目,希望通过几年努力把霞浦打造成南方海胆养殖基地。”叶启旺说,他所在的水技站虽然人少,但一直走在全县养殖的前沿,引领霞浦水产养殖不断前进。叶启旺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聘为省科技特派员。
授人以渔,传技育人终不悔
多年来,叶启旺利用蹲点、育苗、实施科研项目及下到生产第一线等机会,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病防等,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培训、指导的一大批学生、助手、渔民,都活跃在渔业战线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以来,叶启旺发表了40多篇论文,数量和质量在全省渔业系统基层技术人员中出类拔萃。他勤于总结,参与编撰了不少教材,内容涉及大黄鱼、大弹涂鱼、对虾养殖等。
他负责编撰了霞浦县内陆水域水产养殖规划,独立撰写了宁德市对虾养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编写行业标准“大黄鱼繁育技术规范”,参与主编“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之一大黄鱼养殖技术丛书编写(初、中、高),独撰了中国知网“智慧农民十万个为什么”原创电子书籍《大弹涂鱼养殖技术50问》,独撰了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海水养殖技术问答》大弹涂鱼养殖章节,参与编写了“中国海带产业发展研究2018”系列丛书。
长期以来,霞浦县渔民的大黄鱼、大弹涂鱼、对虾及新品种养殖等技术基本都由叶启旺传授,他还汲取最新技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作了通俗易懂的课件。
“我每年都要培训渔民上千人,给这些渔农民上课是很‘难’的。”叶启旺说道,渔农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略低些,只要他们不喜欢听,立马拍屁股走人,根本不考虑上课老师的面子和感受。如何吸引学员,不要让学员半途开溜,在不知不觉中把渔业知识传给他们,很考验老师功力。
有好几次,政协会议上发言后,一些委员私下问叶启旺,你发言没讲稿,还不重复不嗦,是否有写稿并背下来。“那是常给这些挑剔的学员上课锻炼出来的。”叶启旺笑着说道,授课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还要密切关注学员的动静,一旦发现他们蠢蠢欲动,立马要抛出一两个段子,让他们振奋精神,继续听课。此外,叶启旺还受邀到全省、全市及沿海市县授课,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由于在培训方面表现突出,叶启旺被选为霞浦县中华职教社和科协常委,还是霞浦县关工委科技服务队志愿者,县气象局海水养殖气象服务外聘专家,多家水产公司、合作社技术顾问。
不辞劳苦,为民服务助发展
叶启旺深知,海水养殖风云变幻、艰辛不易。他常常深入渔排、虾塘、海区为渔民排忧解难,节假日也不例外。
2017年1月,霞浦外浒海区海带烂苗严重,他闻讯后,第一时间带领技术人员深入海区调查,并提出解决方案,3000多亩海带免遭损失,经济价值达6000多万元。
一个周日下午,叶启旺在家休息,突然一阵急促敲门声响起,开门只见一名陌生女士焦急地向他倾诉,原来该女士养在北壁的鲍鱼,这几天每天死亡好几担。女士心急如焚,辗转找到了叶启旺。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叶启旺立马驱车90多公里赶到北壁渔排解决问题。
霞浦县渔排养殖多年,有的底泥淤积达好几米,影响养殖条件和水生环境。海马齿和海葡萄既能食用,又能帮助生态修复,叶启旺先引进海马齿,并教养殖户该怎么养。
要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还得种海葡萄。当时,福建省水产技术总站硕士生刘燕飞来霞浦挂职,叶启旺获悉她在海葡萄养殖方面很有研究,便主动与她联系合作。
为了让项目及早顺利开展,他先垫付大部分资金。海葡萄从越南引进,到达当日,他冒着酷暑和蚊虫叮咬,布气石、制作模式框架、逐一剔除病烂的植株……从中午一直忙碌到深夜。
看到50多岁的叶启旺与年轻人一起劳作,刘燕飞由衷地说:“叶站长是个实实在在做试验的干部,他心里唯一想的就是试验成功,造福群众。”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海葡萄在自然海区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均获得成功,被全国水技推广体系发展报告收录为各地取得的技术成果。
2017年底,闽东最大规模土笋养殖基地负责人许舒溪求助霞浦县水技站,希望通过科研打破土笋种苗繁育的瓶颈。
“土笋养殖苗种主要依靠采捕野生资源,2015年前,霞浦附近自然海区一年能收约20万公斤种苗,到2017年连5万公斤种苗都收不到了。”许舒溪表示,土笋虫种苗繁育已成燃眉之急。叶启旺就帮助开展《土笋规范化养殖与生产性育苗研究》。
经过4年示范基地建设,叶启旺对土笋养殖工艺进行了优化,不仅减少了污染,简化了工艺,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笋生长速度和产量。
“近几年,我县整治互花米草花费千万余元,但收效甚微,我转变思维,发现土笋极适宜在互花米草区域腐殖质多地质较硬的土壤生长。”叶启旺说道,他及时联合省水技总站申报了2019年渔业结构调整项目——“土笋生态繁育技术”,现项目已成功验收,同时东吾洋土笋资源得到较大恢复。
多年来,为了那片蓝色希望,叶启旺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平凡的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聪明才干奉献给渔民群众。他坚信奉献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也可以像春雨那样润物无声,像小草那样染绿大地,在默默奉献中闪耀光芒。
(通讯员 李巧鸿)
“今年,我负责开展的土笋(可口革囊星虫)规范化养殖与生产性育苗研究项目取得突破,特别是对土笋养殖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土笋产量每亩从0.7吨提高到每亩1.3吨,亩产值达10万多元,亩利润近5万元,群众养殖积极性很高。”近日,在霞浦县长春土笋养殖基地,叶启旺说道。
叶启旺,宁德市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省科技特派员、省十佳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最美农技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岗30多年,为了心中那片蓝色的希望,叶启旺勤做项目、传道育人、服务为民,在鱼虾学问上精耕细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取得非凡成就。
刻苦钻研,水产项目结硕果
海是霞浦最大优势、最大资源。对渔业来说,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在各类水产养殖项目和研究面前,叶启旺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钻劲。
“8岁时,我母亲在溪南镇台江当老师,学校附近有水产试验场,看着技术人员进进出出,做各种实验,羡慕。”叶启旺笑道,当时就在心中埋下了蓝色种子,而后考入厦门水产学院,更加坚定了回霞浦助力水产养殖的信念。
刚毕业,叶启旺就参加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吾洋中国对虾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负责中国对虾越冬技术工作。为了全心投入工作,他剃了光头,春节期间也没有回家过年,坚守在生产第一线。
有一次,在操作吸污池底时,不慎移动了出水口的玻璃盖,水“哗”一声流到排水渠,眼瞧着亲虾(用作繁殖虾苗的已达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有被冲走的危险,他顾不上其他,抓起一块玻璃盖,立即跳入池水中,及时堵住了出水口。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他冻得浑身皮肤发紫,上下牙打颤。
2001年,叶启旺首次在闽东地区育出大批量南美白对虾苗,同年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获得成功,带动了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他也被授予宁德市对虾养殖首席专家。
2004年,叶启旺参加省科技厅重大项目,他负责大弹涂鱼土池育苗,当时这个项目世界上无先例可借鉴。为摸索大弹涂鱼在土池产卵、孵化和仔稚鱼生长规律,他长期驻扎乡村,与烈日、滩泥相伴,起早摸黑观察、试验,并及时向驻扎在台江试验场的两位厦门大学教授反映情况,共同探讨、调整试验方案,终于首次在土池育出鱼苗。2006年,该项目被雷霁霖院士领导的专家组鉴定认为:大弹涂鱼规模化土池育苗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叶启旺在多年做项目的基础上,从养殖模式、水位、肥料、收捕四方面对大弹涂鱼传统范式进行了颠覆性创新,总结创建了大弹涂鱼高效养殖模式,一年多养一茬亩产翻倍,并在全省推广,每年新增效益数亿元。
此外,叶启旺还带头引进斑节王、虎斑乌贼、红毛菜、海葡萄、虾夷马粪海胆等养殖,均获成功。“今年申报了‘北方海胆品种南移养殖’项目,希望通过几年努力把霞浦打造成南方海胆养殖基地。”叶启旺说,他所在的水技站虽然人少,但一直走在全县养殖的前沿,引领霞浦水产养殖不断前进。叶启旺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聘为省科技特派员。
授人以渔,传技育人终不悔
多年来,叶启旺利用蹲点、育苗、实施科研项目及下到生产第一线等机会,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病防等,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培训、指导的一大批学生、助手、渔民,都活跃在渔业战线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以来,叶启旺发表了40多篇论文,数量和质量在全省渔业系统基层技术人员中出类拔萃。他勤于总结,参与编撰了不少教材,内容涉及大黄鱼、大弹涂鱼、对虾养殖等。
他负责编撰了霞浦县内陆水域水产养殖规划,独立撰写了宁德市对虾养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编写行业标准“大黄鱼繁育技术规范”,参与主编“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之一大黄鱼养殖技术丛书编写(初、中、高),独撰了中国知网“智慧农民十万个为什么”原创电子书籍《大弹涂鱼养殖技术50问》,独撰了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海水养殖技术问答》大弹涂鱼养殖章节,参与编写了“中国海带产业发展研究2018”系列丛书。
长期以来,霞浦县渔民的大黄鱼、大弹涂鱼、对虾及新品种养殖等技术基本都由叶启旺传授,他还汲取最新技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作了通俗易懂的课件。
“我每年都要培训渔民上千人,给这些渔农民上课是很‘难’的。”叶启旺说道,渔农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略低些,只要他们不喜欢听,立马拍屁股走人,根本不考虑上课老师的面子和感受。如何吸引学员,不要让学员半途开溜,在不知不觉中把渔业知识传给他们,很考验老师功力。
有好几次,政协会议上发言后,一些委员私下问叶启旺,你发言没讲稿,还不重复不嗦,是否有写稿并背下来。“那是常给这些挑剔的学员上课锻炼出来的。”叶启旺笑着说道,授课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还要密切关注学员的动静,一旦发现他们蠢蠢欲动,立马要抛出一两个段子,让他们振奋精神,继续听课。此外,叶启旺还受邀到全省、全市及沿海市县授课,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由于在培训方面表现突出,叶启旺被选为霞浦县中华职教社和科协常委,还是霞浦县关工委科技服务队志愿者,县气象局海水养殖气象服务外聘专家,多家水产公司、合作社技术顾问。
不辞劳苦,为民服务助发展
叶启旺深知,海水养殖风云变幻、艰辛不易。他常常深入渔排、虾塘、海区为渔民排忧解难,节假日也不例外。
2017年1月,霞浦外浒海区海带烂苗严重,他闻讯后,第一时间带领技术人员深入海区调查,并提出解决方案,3000多亩海带免遭损失,经济价值达6000多万元。
一个周日下午,叶启旺在家休息,突然一阵急促敲门声响起,开门只见一名陌生女士焦急地向他倾诉,原来该女士养在北壁的鲍鱼,这几天每天死亡好几担。女士心急如焚,辗转找到了叶启旺。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叶启旺立马驱车90多公里赶到北壁渔排解决问题。
霞浦县渔排养殖多年,有的底泥淤积达好几米,影响养殖条件和水生环境。海马齿和海葡萄既能食用,又能帮助生态修复,叶启旺先引进海马齿,并教养殖户该怎么养。
要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还得种海葡萄。当时,福建省水产技术总站硕士生刘燕飞来霞浦挂职,叶启旺获悉她在海葡萄养殖方面很有研究,便主动与她联系合作。
为了让项目及早顺利开展,他先垫付大部分资金。海葡萄从越南引进,到达当日,他冒着酷暑和蚊虫叮咬,布气石、制作模式框架、逐一剔除病烂的植株……从中午一直忙碌到深夜。
看到50多岁的叶启旺与年轻人一起劳作,刘燕飞由衷地说:“叶站长是个实实在在做试验的干部,他心里唯一想的就是试验成功,造福群众。”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海葡萄在自然海区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均获得成功,被全国水技推广体系发展报告收录为各地取得的技术成果。
2017年底,闽东最大规模土笋养殖基地负责人许舒溪求助霞浦县水技站,希望通过科研打破土笋种苗繁育的瓶颈。
“土笋养殖苗种主要依靠采捕野生资源,2015年前,霞浦附近自然海区一年能收约20万公斤种苗,到2017年连5万公斤种苗都收不到了。”许舒溪表示,土笋虫种苗繁育已成燃眉之急。叶启旺就帮助开展《土笋规范化养殖与生产性育苗研究》。
经过4年示范基地建设,叶启旺对土笋养殖工艺进行了优化,不仅减少了污染,简化了工艺,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笋生长速度和产量。
“近几年,我县整治互花米草花费千万余元,但收效甚微,我转变思维,发现土笋极适宜在互花米草区域腐殖质多地质较硬的土壤生长。”叶启旺说道,他及时联合省水技总站申报了2019年渔业结构调整项目——“土笋生态繁育技术”,现项目已成功验收,同时东吾洋土笋资源得到较大恢复。
多年来,为了那片蓝色希望,叶启旺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平凡的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聪明才干奉献给渔民群众。他坚信奉献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也可以像春雨那样润物无声,像小草那样染绿大地,在默默奉献中闪耀光芒。
(通讯员 李巧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