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金融主播人才现状调查
百万年薪难“揽才”
  “直播带货行业目前正在洗牌,方向是金融领域。”26岁的赵平(化名)是一个网红主播,但他表示自己现在“综合来算,不太赚钱,甚至有些场次会亏钱。”按照赵平的描述,直播带货赚钱的大多数是头部主播,腰部及底层的主播想在这行发展起来,可能得找资本继续“砸钱”赚粉丝或是转行。
  而最直接且最近的转行途径是转为金融类主播,为金融机构“带货”的理财直播。若能入职金融机构,对他们而言意味着更大的“稳定”。“但金融主播门槛太高,也尚未听闻成功转型金融主播的案例。”
  带货主播≠金融主播
  “直播热”的热潮刮到了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把线下路演、理财直播及投资者教育搬到了支付宝、京东金融等APP的直播间里。
  此前,一则百万年薪的招聘公告更是刷爆很多带货主播的朋友圈。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在微博发布百万年薪的招聘启事,招募同时具备直播能力和专业资质的主播。
  “即便是头部主播去了金融直播间也未必能‘搞定’,带货主播不等于金融主播。”赵平表示,金融主播既是个客户经理,还是个销售经理,需要把业务了解透彻,不能有一点纰漏,更需懂得基本的金融法律法规和风险,这些基本条件就已经将大多数带货主播拒之门外。
  即便如此,在赵平看来,金融主播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另一个‘天地’,对于非头部主播而言,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很多主播也愿意向金融领域转型、发力,因为金融主播中还未出现‘薇娅和李佳琦’一样的人才。”
  此前,金融机构在支付宝等平台上的理财直播还仅仅是文字的形式,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的观看。仅在春节后的两周时间,就有近百万人次在支付宝里观看了理财直播,人数较节前增长了63.8%,其中90后是观看理财直播的主力军,占到近四成,另有近13%的直播观众是中老年,即便仅是学习理财知识,其热情也同样高涨。
  根据支付宝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包括嘉实、国泰、永赢、交银施罗德、民生加银、广发、南方、建信、国投瑞银等多家基金公司开展过直播。截至8月底,支付宝直播已经开放给超过70家金融机构,累计直播超1300场,单场最高的有100万人互动,整体观看人数超过了10亿人次。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目前看来,金融行业的主播依旧还是以机构本身的投研或销售人员为主,此类人员的优势在于有着相对专业扎实的行业知识积累;劣势则是这些人员的直播经验不足,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吸引用户的观看和互动。”
  金融机构偏向内部孵化
  从人才自身的角度来看赵平的判断没有错,而从机构角度来看,有些金融机构确实已着手在金融类主播人才方向开始布局。
  事实上不少机构此前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等方式,积累和锻炼了数字化运营所需的人才和技术。上海德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方玲表示,“目前直播对绝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仍是新鲜事,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愿意放弃直播的风口,都积极尝试在体制内寻求创新与合规的新模式。但不同于普通卖货的直播,理财直播还有合规的要求,并没有现成的成熟经验。各家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有的招来了专业直播人才,有的成立了专门的直播团队,有的探索打造直播IP。”
  另外,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某机构为例,开始做直播的仅仅是互金部的同事,几次直播下来效果显著,目前整个公司层面都投入了更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团队,包括负责内容运营、开发、产品的同事,并牵头联动公司内部的投资部、合规等部门的同事。”
  另据透露,有些金融机构甚至内部打造多个直播组:“分别负责蚂蚁财富平台、腾讯等多个直播渠道,从直播团队构成来看,都是公司里工作2年至3年的90后年轻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的金融直播都并非以“带货”形式出现,且很多金融机构内部已有共识。某机构负责人表示“短期内以直播带货带量并不现实,公司内部会做预期管理。主要看中直播的长期意义,第一,打造公司IP,利于品牌塑造;第二,顺应大环境及行业变化。”
  金融理财直播监管趋严
  然而金融理财直播火爆的同时,也引来了监管部门的担忧。10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社会公众:应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等。
  而对于金融直播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王蓬博指出,从长远的角度看,金融理财的直播未来依旧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但仍有违规风险需要警惕,第一,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第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对消费者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披露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性质、投资方向、收费标准等),没有充分向消费者提示产品的对应风险等。(证券日报)